王朝剛 陳樹中 劉曉曦 王海明(排名不分先后)
Wang Chaogang Chen Shuzhong Liu Xiaoxi Wang Haiming(No Preference Ranking)
1. 王建蕊,《方寸之間-人體語言》,尺寸可變,紙本素描,2021年,指導教師:陳樹中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十屆基礎作品年展一等獎作品
第十屆油畫系學生基礎繪畫作品年展——暨依索帕拉基礎繪畫作品獎學金
2021年12日16—2022年1月8日
主辦: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油畫系
承辦: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油畫系基礎部
藝術贊助:江蘇依索帕拉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展覽地點:四川美術學院CAEA美術館
2. 葉榮榮,《人體寫生》,150×120cm,布面油畫,2021,指導教師:鄭力,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十屆基礎作品年展一等獎作品
3. 劉穎希,《寫生人體》,160×85cm,布面油畫 ,2021,指導教師:鄭力,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十屆基礎作品年展一等獎作品
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基礎繪畫教學展已經(jīng)有10年歷史了。每一年學生的作品狀態(tài),由于課程老師的引導都有所差異,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效果。有的學生傾向于比較扎實、沉穩(wěn)而深入的刻畫,有的是更具有表現(xiàn)性的、個性化的特點。有些時候學院外部藝術語境的影響也會在基礎教學和作品上有所反應。整體上大的趨勢是,同學們越來越能夠沉得下來,能夠畫得進去,不浮躁。
我們現(xiàn)在實行新的工作室制。大一和大二前半學年同學們在基礎部,學習同樣的課程。二年級下學期開始,進入工作室,除了工作室自己的一些基礎課,主要是語言課程和創(chuàng)作課程,三個方向明確,這跟過去相比有很大的區(qū)別。在入校一年半的基礎部課程安排上,分為三個班,授課的老師是三個工作室的老師,因此基礎課也會帶有教師工作室的方向和特點,老師在授課時可能會帶有一些不同的要求和方法,來引導學生。同一個年級的三個班,基礎作業(yè)有可能形成不一樣的效果。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分類培養(yǎng),并且為對他們在之后選擇不同的工作室、不同的藝術方向做好鋪墊工作。今年是這個新教學制度開始實施的第二年,今年下半年,將有一個年級的同學們選擇自己的工作室。兩年過后,我相信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面貌就會形成比較明顯的區(qū)別了。
這個展覽是非常純粹的、專注于基礎繪畫的展覽。今天對媒介、對材料都需要不同方面的基礎能力,但在這里我們強調基礎的手繪的能力。在這個展覽里,我們不展示“寬泛”的基礎訓練作品,而是回歸到繪畫中對造型、色彩、筆觸、線條、比例、節(jié)奏等諸多繪畫元素的深入理解和應用。重點是回到手繪的感覺,訓練最基本的手繪能力,磨煉同學們繪畫上堅實的基礎功夫。
現(xiàn)在的信息很發(fā)達,學生對各種思潮和風格比較敏感、敏銳,他們在做基礎作業(yè)時,會把這種感覺輻射到作品上。比如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有的同學對風格很好奇,會在基礎教學訓練中進行一些不同的探索、嘗試。但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遵循指導老師的要求,在基礎訓練的基礎方面把功夫練好,比如造型問題、色彩問題、構圖問題,在這些問題當中還包含了很多的小問題,很復雜。比如說素描當中的黑白灰關系問題,色塊與點線面問題,還有平面和立體的關系問題,光影、結構的問題等……面對復雜的基礎教學課題,我們油畫系的任課老師們本著自己的思考,把他們的想法灌注到教學當中去。每個年級三位基礎教學的老師教學上是有一些差異和變化的,我們三個老師之間會進行教學想法的溝通,在訓練的過程和呈現(xiàn)的效果上會形成一些差異化。
4. 康洛伽,《人體習作》,15×20cm,木板油畫,2021,指導教師:劉曉曦,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十屆基礎作品年展二等獎作品
5. 羅曉峰,《男人體》,120×60cm,布面油畫,2021,指導教師:王強,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十屆基礎作品年展二等獎作品
我們在教學中會根據(jù)老師自己的想法,結合學生的具體實踐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有的同學對體積比較敏感,有的對光影比較敏感,有的喜歡用線條去畫,有的對色彩很感興趣,有的對畫面的構成、構思、情節(jié)的營造很感興趣,我們會根據(jù)他們的特點,提升每個人的長處,把每一張作業(yè)盡量做得更好。
從這10年的發(fā)展來看,其實基礎教學形態(tài)的差異性并不是很大,因為基礎教學的規(guī)律和本質的東西幾乎是不變的,不僅10年,甚至20年前基礎教學的主張,和我們作為現(xiàn)在一線教師的要求,差異是不大的。因為基礎繪畫和創(chuàng)作是兩個系統(tǒng),在基礎繪畫課程中,面對學生的繪畫語言和風格,我們常常以一種冷靜的態(tài)度去面對。作為美術學院的學生,還是要先把基礎的問題——造型、色彩、結構、體積、光影關系解決好,建立一種對繪畫的審美感受的表達,這些都會在基礎作業(yè)當中體現(xiàn)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創(chuàng)作中,他也會把這種氣質體現(xiàn)出來。無論是基礎作業(yè),還是畢業(yè)創(chuàng)作,以及在以后創(chuàng)作上的嘗試。對作品本身的要求其實差異不大,只是基礎教學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我也在“兩頭跑”,教基礎繪畫的課程,也在帶畢業(yè)創(chuàng)作和研究生,可以看到同學們從基礎訓練的階段,一直到畢業(yè)創(chuàng)作,能看到他們成長的脈絡和路徑,有一定變化,也體現(xiàn)了繪畫作品與基礎作品的關聯(lián)性。
現(xiàn)在同學們保持了比較良好的狀態(tài),而且整體水平和藝術素養(yǎng)比過去高了許多。藝術的道路艱難又漫長,畢竟,打好繪畫的基礎是藝術之路的良好開始。
我以前當了15年基礎教研室主任,幫系上做一些和基礎教學有關的工作,我負責牽頭,其他老師們一塊支持。川美當代藝術比較活躍,這是好事。但是對學生來說,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和氛圍,他們的認知和理解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偏差,覺得是不是非要去弄那些很花哨、很光鮮的東西,面對傳統(tǒng),有些同學會困惑或者懷疑。比如說我們油畫系的學生年展,篩選的作品都是更注重實驗性,或者說更具有個人探索性的作品。但有的同學在低年級階段,更適合踏踏實實畫一些寫生,或者探索一些繪畫語言本體上的東西。油畫系學生基礎繪畫作品展讓同學們知道,基礎繪畫是有意義的,是被老師和學校認可的,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們迷茫的情緒。在展覽當中入圍的、獲獎的同學,就會更有信心,也許會比較自然地過渡到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探索中。
四川美術學院作為美術學院,自然有她的保守性,必然需要守正,守正才可能創(chuàng)新。在這個線索下,我們把基礎繪畫年展堅持做下來,今年已經(jīng)有10年了。之后我們計劃把10年來的優(yōu)秀作品集中起來做一個展示,相信效果會很好,不僅能呈現(xiàn)不同的視覺效果,還可以展示10年來各位同學在基礎繪畫方面做出的努力。
現(xiàn)在好多同學還是非??粗剡@個展覽,這就達到了我們的初衷。這個展覽更重要的是鼓勵一種學習的氛圍,培養(yǎng)對傳統(tǒng)繪畫和基礎造型繪畫的興趣和能力,對我們來說,這個展覽的目的就達到了。我們需要努力把它堅持下去,在這個大家都在講創(chuàng)新和實驗的時代,這種踏踏實實的繪畫的磨練,我們覺得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6. 劉冰琦,《遺珠》,70×30cm,紙本水彩,2021,指導教師:劉曉曦,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十屆基礎作品年展二等獎作品
但與此同時,不能把基礎作為一個狹隘的概念,但它一定是某一個類型的藝術家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我們盡量不偏頗,在教學和展覽上盡量全面,照顧到各個方向和層次的同學,這樣更符合我們四川美術學院多元包容的傳統(tǒng)。讓那些暫時還沒有形成獨立創(chuàng)作的觀念,或者不適合用太過實驗的創(chuàng)作方式的同學,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自信的場域。
藝術現(xiàn)場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但基礎教學有它的傳承性和保守性。對傳統(tǒng)的繪畫方式進行界定以后,會讓好多同學比較有信心地進入下一個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階段。面對藝術現(xiàn)場的豐富變化,很多同學還缺乏足夠的辨別力和定力,容易失去方向。這個最傳統(tǒng)的以造型能力、造型表達為基點的基礎繪畫的展覽,會讓更多的同學從比較有規(guī)定性的東西,順利進入他自己的發(fā)揮和自由創(chuàng)作的階段?;A繪畫的教學和學習,更加明確了學院的作用,學習的方向,也讓同學們對自己有更準確的定位。
今年我們油畫系的教學制度進行了改革,現(xiàn)在由基礎部和另外三個工作室共同構成油畫系的教學體系。我負責基礎部的一些工作,同時我也是一工作室即具象油畫工作室的教師。
最近這幾年,油畫系的同學們對基礎能力重要性的認識越發(fā)清醒,訴求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越來越重視基礎的訓練?,F(xiàn)在的學生和之前有許多不同,由于圖像對藝術的持續(xù)介入,現(xiàn)在的學生依舊保持著對圖像的敏感以及思維的活躍,思維與圖像的結合依舊緊密,但在此基礎上表現(xiàn)出了更濃烈的家國情懷,與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敬重。在日常學習中開始更多地關注藝術的審美問題與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較之過去的學生,有更為豐富且獨立的品性,以及對現(xiàn)實的關注熱情。他們往往在選擇作畫的視角,以及題材的立意上思維更新奇、更活躍。
一直以來,我們在基礎教學中,給學生持續(xù)灌輸“作品”的意識,要求學生認真對待自己每一張課堂作業(yè),要把每一張作業(yè)當成作品來對待和完成,而不是在課堂中僅僅做了一個無關痛癢的隨手練習,畫完就扔在一邊了。要求學生從一開始的繪畫過程,直到最終的完成,都要對自己有高要求。而且我們老師還要求每個學生在完成的作品上簽名,有了簽名,學生在心理上才多少會對自己的畫作產(chǎn)生敬畏之心,而且一張畫在作品性上才相對完整,才能被稱為一件真正意義上的作品?,F(xiàn)在很多同學已經(jīng)形成了這樣的好習慣,令人欣慰。只有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并為之付出巨大的精力之后才能體會到一件作品的來之不易,才會格外珍惜。才能在不斷的實踐中切切實實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獲得無以倫比的成就感與幸福,并不斷地激發(fā)出對繪畫對藝術的興趣與信心。
基礎教學方面的調整,和油畫系的工作室改革是共同進行的。之前的基礎教學模式是課程制,同學們在4年的學習時間中,低年級的時候會接觸繪畫的基礎訓練,但是到了三年級,進入創(chuàng)作的階段,就漸漸地和基礎訓練脫鉤了。但是在工作室制的教學體系下,情況就不一樣了。例如基礎繪畫中所運用的傳統(tǒng)寫實的繪畫語言,它不只是同學們切入藝術、研究藝術的路徑,這種傳統(tǒng)寫實的繪畫語言本身,也是延續(xù)了幾百年的經(jīng)典的藝術語言表達形式,喜歡傳統(tǒng)寫實繪畫的同學就可以進入具象油畫工作室繼續(xù)研究傳統(tǒng)技藝。當然學生們對藝術方向的追求是不同的,在工作室制的教學體系下,不管是喜歡什么藝術類型和風格的學生,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工作室進行學習,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就更具有針對性和延續(xù)性,有利于學生深入鉆研。不同的工作室,對基礎的要求和定義也不同。比如一工作室對基礎的要求更偏向傳統(tǒng)的具象寫實,但是二工作室和三工作室對基礎的定義則會把眼界、思維、觀念、方法論等納入進來,具象寫實則不是注重的標準。各個工作室的教學即將展開,老師們和學生們都滿懷期待,希望在新的教學制度下油畫系能取得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