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整理/ 本刊主筆 魯瑾
“如今天下已定,他們怎么又想起來造反了?”劉邦打下江山后,突然發(fā)現(xiàn),論功行賞是個大難題,因為一旦搞不好就會引發(fā)國家動蕩。
劉邦手下的大臣宿將都是江湖草莽出身,以商賈屠戶、販夫走卒居多,人人都覺得自己的功勞大,誰也不服誰。經(jīng)常會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就當(dāng)眾大喊大叫,甚至借酒裝瘋、拔劍相向。
對此,劉邦很是頭疼。在打下天下之后,論功行賞的事也就一拖再拖。
一天,劉邦和張良一起散步。途經(jīng)朝堂時,他發(fā)現(xiàn)一群大臣圍在一起竊竊私語,便問張良:“他們在討論什么?”
張良答道:“他們是在討論怎么造反?!?/p>
劉邦心里咯噔一下:“如今天下已定,他們怎么又想起來造反了?”
張良說:“他們都是粗人不知禮節(jié),造反就是為了享受榮華富貴,陛下您遲遲不肯兌現(xiàn)承諾,他們自然內(nèi)心躁動?!?/p>
“那該怎么辦?”劉邦問。
張良說:“陛下平時最痛恨哪位大臣?”
劉邦回答說:“雍齒,這家伙平時老跟我頂嘴,要不是念及他功勞大,我老早就想收拾他。”
張良便說:“那就先封雍齒為侯,眾人一看雍齒都封侯了,心里也就踏實了。”
完成封賞,君臣名分已定,大臣造反之心自然也就消沉下去。
張良也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也是應(yīng)當(dāng)被封賞的一分子。劉邦對他的賞賜,用“出手闊綽”來形容毫不為過。
《史記》記載:群臣爭功,良未嘗有戰(zhàn)斗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劉邦封張良三萬戶是什么概念?蕭何被封為贊文終侯,食邑八千戶;曹參封平陽懿侯,食邑一萬六百戶;周勃封絳武侯,食邑八千一百戶。劉邦賜給張良的封賞幾乎等同于他們的總和。
張良是何等聰明,他深知劉邦的心思是“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與其說劉邦要犒賞張良,不如說是給群臣出了一道“送命題”。此時如果過于強調(diào)自己的功勞,就是成為壓斷君臣關(guān)系的稻草。
于是他堅辭不受,只要留地三百戶足矣,并以身體不好為由,請求前往封地調(diào)養(yǎng)身體。
張良功勞很大,封爵卻是最小,當(dāng)時來看非常吃虧。但事實上,越是自恃功高討要爵位的人越是下場慘淡。蕭何用自污的方式僥幸死里逃生,韓信被一貶再貶,最后被呂雉以“莫須有”解決,只有張良平平安安活到老。
評論:
企業(yè)做好了如何分“蛋糕”才能促使員工有更大的積極性來做更好更大的“蛋糕”?
分得及時,可穩(wěn)定人心;分得公平,便能避免摩擦、鼓舞士氣;分得公正,就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