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瑩
摘 ?要:目的 ?探討不同免疫檢驗方法對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的檢測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單縣東大醫(yī)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首先進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之后進行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CLIA)檢測。將實時熒光定量多聚酶鏈反應(PCR)所檢測的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比CLIA與ELISA對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的診斷特異度、靈敏度與準確率,以及乙肝病毒感染各項血清標志物的診斷陽性率。結果 ?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診斷出49例患者乙肝患者。CLIA與ELISA診斷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LIA對乙肝病毒HBeAb、HBeAg、HBsAg的診斷陽性率高于ELIS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LIA對于患者的檢測成本高于ELIS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較于ELISA,CLIA對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的檢測效果更為理想,適于臨床應用。
關鍵詞: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
中圖分類號:R4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4-0125-03
乙型肝炎簡稱為乙肝,是指由乙肝病毒所致的以肝臟病變?yōu)橹鞯膫魅拘约膊?,臨床表現(xiàn)為惡心、食欲減退、肝區(qū)疼痛、上腹部不適、疲勞乏力等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可進一步誘發(fā)肝硬化與肝癌,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活質量[1]。因此,盡早采取有效的檢測措施明確診斷乙肝病毒感染,并為患者開展積極有效的治療,對于防控疾病與改善病情具有重要的意義[2]。目前,臨床主要采取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與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對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進行檢測,但臨床對于兩種技術的應用價值一直存在爭議[3-4]。為了進一步保障乙肝的防治工作質量,本研究選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單縣東大醫(yī)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血清標志物分別應用了CLIA與ELISA檢測,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單縣東大醫(yī)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45例,女35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45.60±8.63)歲;合并高脂血癥6例,高血壓5例,糖尿病4例。本次研究內容已向患者進行充分告知,本研究經單縣東大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與乙肝患者有密切接觸史;②因下肢水腫、全身乏力、皮膚黃染、食欲不振、肝區(qū)疼痛等癥狀就診。
排除標準:①血液系統(tǒng)與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②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③其他類型肝炎或肝臟疾病者;④其他病毒性感染者;⑤惡性腫瘤者;⑥哺乳期與妊娠期女性;⑦有精神疾病史者。
1.3 ?方法
患者均在清晨空腹時采集肘靜脈血5 mL,在4 ℃的狀態(tài)下以3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留置上清液待檢。首先進行ELISA檢測:在室溫狀態(tài)下將微孔反應條與ELISA試劑放置30 min,向微孔反應條中加入待檢測血清樣本,以封片對其封鎖處理,放置在溫度為37 ℃的水浴箱中60 min,之后去除微孔反應條中液體,反復洗滌5次,將試劑加入反應條,封鎖。之后進行CLIA檢測:聚苯乙烯試管(包被完HBV核心抗原)內加入血清樣本,標記辣根過氧化物酶100 μL,并在37 ℃的狀態(tài)下放置2 h,之后以PBS緩沖液進行3次反復沖洗,沖洗時間為3 min/次,加入魯米諾(30 mol/L)與氫氧化鈉(0.1 mol/L)各100 μL,室溫狀態(tài)下放置10 min,加入3%過氧化氫100 μL,以發(fā)光儀檢測發(fā)光的強度。取血清樣本給予實時熒光定量多聚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即通過實時熒光分析儀(型號Roche LC480)與配套試劑進行檢測,具體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執(zhí)行。
1.4 ?觀察指標
將實時熒光定量PCR所檢測的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比CLIA與ELISA對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的診斷特異度、靈敏度與準確率。特異度=真陰例數/(假陽+真陽)例數×
100%。敏感度=真陽例數/(真陽+假陰)例數×100%。準確率=(真陰+真陽)例數/總例數×100%。
比較CLIA與ELISA對于乙肝病毒感染各項血清標志物的診斷陽性率,參考值上限(陽性):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0.2 ng/mL、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0.05 NCU/mL、乙肝表面抗體(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10 mU/mL、乙型肝炎E抗體(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2 NCU/mL、乙肝核心抗體(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1.5 NCU/mL。
對比兩組患者的檢測成本。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LIA與ELISA對乙肝診斷結果分析
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診斷出49例乙肝患者,其中31例HBV-DNA為陰性,但為HBV感染。見表1。CLIA與ELISA診斷乙肝的特異度、靈敏度與準確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CLIA與ELISA對乙肝病毒各項血清學指標的診斷陽性率比較
CLIA對乙肝病毒HBeAb、HBeAg、HBsAg的診斷陽性率高于ELIS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LIA與ELISA對HBcAb、HBsAb的診斷陽性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CLIA與ELISA的檢測成本比較
CLIA對于乙肝患者的檢測成本高于ELIS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3 ?討論
乙肝在臨床十分常見,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可通過汗液、母嬰、血液與性等多種途徑傳播[5]。相關調查[6]顯示,我國攜帶乙肝病毒的群體數量已高達9300萬人,且隨著交通行業(yè)的發(fā)展,其發(fā)病率仍呈攀升趨勢。目前,鑒于乙肝的高發(fā)病率,臨床主要采用“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防控理念,然而由于乙肝病毒長期潛伏于患者體內,當激活病毒后才可發(fā)病,往往不具備典型的癥狀表現(xiàn),所以極易發(fā)生漏診與誤診情況[7]。因此,探尋一種可靠的檢測技術盡早明確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對于強化疾病防治工作意義重大[8]。
乙肝病毒血清學檢測是乙肝患者的主要診斷方法,近年來隨著生物學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CLIA與ELISA技術也在乙肝毒病血清學標志物檢測中發(fā)揮出了重要的作用[9-10]。然而,臨床對于CLIA與ELISA技術的臨床應用效果仍存在一定的爭議[11]。ELISA是一種低成本的檢測技術,其主要檢測包被在固相板孔內的抗體與抗原,并以酶標記抗體,在固相載體上吸附已知抗體,并通過底物上酶的顯色識別抗體情況,雖然操作簡便,且間接的檢測方法易使結果存在誤差[12-13]。CLIA是在ELISA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檢測技術,其通過微粒子化學發(fā)光技術檢測患者體內微量成分,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準確的結果[14]。同時,CLIA不受突變抗體的干擾,明確標記物來源,利于有效識別出逃逸的變異株,減少人為因素對于測定結果的影響,具有顯著的檢測準確率。辛曉陽等[15]對80例疑似乙肝患者應用了ELISA與CLIA法進行乙肝病毒血清學檢測,并以PCR檢驗結果作為參照,結果顯示CLIA與ELISA方法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CLIA檢測HBeAb、HBeAg、HBsAg的診斷陽性率高于ELIS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相近,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診斷出49例乙肝患者,其中CLIA診斷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率與ELISA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LIA對乙肝病毒HBeAb、HBeAg、HBsAg的診斷陽性率高于ELIS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CLIA與ELISA對于乙肝診斷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CLIA有效避免了人為原因所致的失誤,進一步增加了血清標志物檢測的準確性。金剛[16]對11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分別應用了CLIA與ELISA進行免疫檢測,結果顯示CLIA檢測成本高于ELISA。本研究中,CLIA對乙肝患者的檢測成本高于ELIS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相較于ELISA,CLIA檢測項目較多,在一定程度了提高了檢測成本。
綜上所述,相較于ELISA,CLIA對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的檢測效果更為理想,適于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Testoni B,Lebossé F,Scholtes C,et al.Serum 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 (HBcrAg) correlates with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J Hepatol,2019,70(4):615-625.
[2]萬獎.探討不同免疫檢驗方法檢測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的效果差異性[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3):47-48.
[3]張秀蓮,江峰.不同免疫檢驗方法檢測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的對比觀察及對HBsAg、HBeAb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35):135-136.
[4]唐娟,梁燕,佘秋民,等.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法在孕前乙型肝炎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篩查中的作用[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9,22(1):47-49.
[5]焦陽,李靖.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與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對HBV感染者血清乙肝標志物的檢測效果比較[J].河南醫(yī)學研究,2020,29(17): 3225-3226.
[6]陳永清.化學發(fā)光法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劑測定在乙肝病毒血清學檢測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0,15(4):58-59.
[7]高永慶.化學發(fā)光酶免疫分析法與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乙肝病毒標志物比較[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9,47(2):215-216.
[8]余曉川,毛懷鳳,王婷,等.300例藏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標本乙肝病毒DNA定量與免疫學標志物檢測的對比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8):1334-1337.
[9]馬吉芳,楊曉樨,孫瀾,等.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在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27): 161-162.
[10]Fujio Y,Kojima K,Hashiguchi M,et al.Validation of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in detection of autoantibodies in pemphigus and pemphigoid[J].J Dermatol Sci,2017,85(3):208-215.
[11]房麗娜,王寧.兩種免疫檢驗法檢測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物的比較[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18,29(7):509-511.
[12]INOUE T,TANAKA Y.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ovel Serum Biomark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Liver Diseases[J].Rinsho Byori,2017,65(1):83-91.
[13]施振崗.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法和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乙肝病毒標志物結果準確性的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18):111-113.
[14]熊海燕,羅業(yè)飛,劉海燕,等.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和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孕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結果的比較[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7,38(11):1537-1540.
[15]辛曉陽,徐立群,潘峰.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在乙肝病毒血清學檢驗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8,56(10):127-130.
[16]金剛.不同免疫檢驗方法檢測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標志物的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