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蘭
摘? 要:運用觀察分析法,結合精準教學的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對金、臺、溫、湖四地體育與健康教學研討活動中的一節(jié)展示課進行討論,探討定準目標、關注差異、精講多練等方面教學策略的合理性,并提出優(yōu)化改進建議。
關鍵詞:精準教學;教學策略;教學研討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2)02-0039-03
精準教學是基于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而提出的,即教師通過對課堂各要素的分析研究,使課堂教學各要素之間相互滲透、相互支撐并有效整合,從而達成高效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對教學目標的達成、高效課堂的實現起著積極作用。筆者結合由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主辦,以“基于方法是教學內容的教學改進行動”為主題的“金華、臺州、湖州、溫州體育與健康教學研討活動”中的水平四《排球——正面雙手上手傳球的練習方法》一課,深入剖析基于精準教學的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策略,與同行們探討。
一、定準目標,統(tǒng)籌引領
本課教案中教學目標中“技能目標”的表述為:在獨立的練習中能連續(xù)兩次以上傳球,有擊球點的判斷意識,發(fā)展學生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等體能。
教學目標中技能目標的表述應著重于學生課堂學習的結果,應該是直接指向教學結果和學生學習行為的具體的、量化的目標。條件表述是指學生達到學習結果的情景或特定的限制,課例中的條件表述為“在獨立練習中”;標準表述是指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所產生的行為變化的表現水平,課例中標準表述為“連續(xù)兩次以上傳球”;行為表述指學生做什么和怎么做,該課例中行為表述沒有體現。因此該技能目標的表述是不完整的,且對條件和標準的表述都過于籠統(tǒng),不夠具體。
精準教學理論在常規(guī)課堂的內容優(yōu)化方面提出要對目標進行精準定位,明確教學目標的作用是結果、規(guī)范、激勵和評估,并且通過課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也提出: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做到“目標引領內容”,認真分析教材[1]。即課堂設計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策略、方法和教學程序都是圍繞目標展開,體現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和諧統(tǒng)一,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包括“條件”(在什么情境中)、“行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標準”(做到什么程度)如“能說出”“能做出”“能展示”等三個部分來具體分析[2]。課時教案教學目標中的“技能目標”設計如表1。
二、關注差異,突出實效
執(zhí)教教師在基本部分的拓展練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傳球入框”比賽。該籃架器材是自制器材,可以從多個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遠度進行傳球入筐,學生的學練興趣和積極性都比較高。
通過游戲比賽,采用創(chuàng)意籃架器材能讓學生體會從多個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遠度傳球入筐,滿足學生的好勝心理。同時能進一步鞏固自拋自傳的傳球手型和擊球點,提高正面雙手傳球的技術水平。但從現場觀察來看,未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是所有學生都在教師規(guī)定的遠度上進行傳球入筐練習,學生離籃架的角度和遠度沒有區(qū)別對待,導致不同層次的學生得不到針對性的提升,體會不到練習后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精準教學就要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可度量、可調控等精準要求,實現班級內授課的差異化教學。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存在的差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必須根據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設計不同的練習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如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去設計不同遠度的正面雙手傳球比賽和不同分值規(guī)定的小組合作比賽,通過教師設計的不同角度和遠度的難度練習提升學生的傳球水平;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行設置傳球點的角度和遠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規(guī)定在2分鐘內把手上和籃筐外的所有球投入籃筐內。通過以上調整,能夠增強每一個學生的成功體驗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練興趣。
三、聚焦學生,優(yōu)化方法
基本部分中“兩人合作自拋一傳”的組合練習,教師在巡回指導中沒有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正;集合時進行了動作的講解示范和注意事項強調,但沒有糾正問題。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練習總是被教師的講解打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也很少,基本上是以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觀察和靜聽為主。
從現場觀察來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重點落到了自己“教”的環(huán)節(jié)上,而沒有充分顧及學生的“學”。組合練習過程中的多次打斷,導致學生沒有持續(xù)的較長時間練習,這對學生掌握該技術動作是非常不利的,也使學生對該組合的練習興趣不高。發(fā)現問題就打斷很難使教師關注到所有學生的練習情況,也難以把握學生的真實學習行為和學習細節(jié)。整個學習過程中,全班大部分學生的表情很平靜,也沒有表現出過多的表情變化。
精準教學提出,了解教學方法、練習方法與教學內容是否匹配和適切,就要精準把握所有學生參與各個練習的情況、學生的真實學習行為和學習細節(jié)。如果教師能把集體講解和個別糾錯指導相結合,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可能會有所提升。如教師在小組巡查過程中仔細觀察學生在練習時有哪些存在的共性問題,并在集中講解時將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拋出去,讓大家引起重視,同時提出解決辦法。若只是某個小組中或個人存在的問題,可以進行小組或個別指導解決。這樣就能確保學生有較長的持續(xù)練習時間,也有利于動作技術的掌握。
要仔細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情和行為的細微變化,從而采取相應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建議將組合練習方法中的“兩人合作自拋一傳”改為“兩人合作一拋一傳”,把“自拋”改為“他拋”。教師在教“方法”中要針對排球項目特征來設計,不能脫離傳球的實際運用規(guī)律,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學、如何學、學了怎么用”,不但要讓學生“學會”,還要教學生“會學”。應通過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來判斷和推測學生的學法是否合理有效,進而進行學法指導。
四、精講多練,提高效率
基本部分中設計了“兩人合作自拋一傳”組合練習和“傳球入框”游戲比賽環(huán)節(jié),教師針對手型、擊球點和比賽方法講解較多,著重強調了技術動作的教學?;旧弦越處熤v解示范、學生觀察示范和靜聽教師的講解為主。課堂練習呈現改進建議見表2。
教師講得多了,學生的練習時間就會減少,導致練習密度大大降低。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做到深入淺出、言簡意賅、準確到位。在技術動作教學時,應盡可能采用順口溜、口訣的形式來突出其重難點,也可以通過掛圖、平板電腦等輔助教學形式來直觀、形象地體現。
練習密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需精練。如在“兩人合作自拋一傳”組合練習中,可以用“一對二迎三蹬送”的口訣來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有足夠的練習時間,才能更好地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具體改進建議見表3。
五、精準學練,提高效果
學習雙手上手傳球練習方法分成了5個環(huán)節(jié):嘗試練習,手型、擊球點,自拋自接成傳球手型,傳固定球練習和自拋自傳。在教案中學練標準的描述較為模糊和籠統(tǒng)。
學練標準過于籠統(tǒng),僅發(fā)揮了任務性的作用,沒有在技術動作與練習方法上發(fā)揮出引導作用。學練標準是對學練內容提出的具體化要求,合理、適切的學練標準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講解時,要將學練標準和要求表述清楚,讓學生做到有要求有實施。
精準教學的課堂標準,是要基于課程標準,注重目標導向,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來設計課堂和教學,切實解決好“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實現教學設計及過程最優(yōu)化”這三大問題?!皩W練標準”是浙江省制定的學生學練內容所要達到的相應要求或標準。學練標準的制定要有層次性,每個學練方法之間有共性要求和個性要求,通過層次性將共性要求覆蓋,個性要求突出[3]。本課的部分內容再設計見表4。
六、即時評價,以評促學
本課執(zhí)教教師是德育處主任,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上課語言和評價都相對比較生硬,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較少。
教師生硬死板的語言和評價會導致整個課堂氣氛拘謹和壓抑。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時,激情四射的表達與平淡的語氣相比,給學生帶來的直觀體驗是完全不同的。激勵性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能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熱情。
精準教學理論中提出:教師的教學熱情是點燃教學活力的火種,是實施精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保證。并且要將評價的激勵和促進功能與常態(tài)教學行為結合起來。因此,教師對學生作出的即時反饋,能幫助控制、糾正學生的后續(xù)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應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過程、結果等進行觀察,并進行指導和評價。評價語言應熱情洋溢、幽默詼諧,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感到輕松、愉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表5)。例如要抓住機會表揚某個做得認真的學生,這樣會使受表揚的學生練習更加認真帶勁,而其他學生在羨慕之余也會默默地認真練習,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贊賞和肯定。這樣就能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既肯定了學生,也起到了榜樣引領的作用。
精準教學凸顯了促高效課堂達成的教育理念,教師應在體育教學中加強理論學習,積極探究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注重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的改進優(yōu)化,讓學生真正“學會”和“會學”,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最終達到有效學習和學習能力提升等多重功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3]曹強.精準學練標準促進學習真實發(fā)生[J].中國學校體育,2019,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