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富慶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五佛鄉(xiāng)中心幼兒園,甘肅 白銀)
漢字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載體,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傳承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學好漢字和正確地運用漢字,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必然選擇。如果要學好漢字,準確地掌握每個漢字的字形字義,就要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開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的事情。但是當今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不但要教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還要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漁”,這樣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識字能力,改變當今教師教學形式單一、學生沒有興趣、識字教學效率不高的局面。本文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策略。
對于小學每一個學段認識多少字,會寫多少字,哪些字要求學生會認、哪些字讓學生必須會寫等問題,新課標都有明確規(guī)定,但小學語文教師忙于各種應付,不能靜下心來鉆研新課程標準,在識字教學中還是延續(xù)自己以前膚淺的認識,眉毛胡子一把抓,該寫會的要求寫會,該認識的字也要求寫會,并且給小學低年級安排一字寫一行、兩行的重復作業(yè),嚴重違背教育部“不給小學低年級學生安排課外作業(yè)”的要求。這樣加重了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久而久之,形成厭學情緒,不利于小學識字教學的開展。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同樣要接受來自各級各類的評比、考核、排名等,這些評價的主要指標就是學生的分數(shù)。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不研究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一直沿襲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除了領讀生字外,就是讓學生寫生字,不管學生理解不理解字形字義,只要求寫會。
我國進入高速發(fā)展的信息社會,學生識字的途徑很廣泛,比如,通過閱讀課外讀物可者借助信息技術增加學生識字量;通過課堂教學進行識字等,教師認為課堂教學中的隨文識字才是唯一的識字途徑,所以只給學生教材,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輔助識字材料,限制了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活動。
興趣是每一個人干好某件事的心理動力,動力是干好事情的基礎,小學識字教學活動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質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小學生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對運動的、彩色的、帶有聲音的、親自參與的事情會更感興趣,更能產生好奇心和關注意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改變原來固有的“灌輸式”識字教學法,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把課本上靜態(tài)的文字通過課件變成形象的圖案展現(xiàn)在大屏幕上,刺激學生的視覺,結合配音進行字形字義的教學等。教學手段變了,課堂的密度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教學質量自然提高了。另外,在教學中引進“游戲識字”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已頒布多年,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鉆研學習,了解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對識字的規(guī)定,了解課程中哪些是要求認識的字,哪些是要求學生會寫的字。不能隨心所欲地加大學生的寫字量和識字量,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按照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教學。
義務教育階段嚴格按照教育部關于“雙減”的有關規(guī)定,限制小學階段的考試次數(shù),堅決取消中期考試,小學低年級不再安排課外作業(yè),對教師的教學不以學生的分數(shù)進行排名,對學生也不能按照分數(shù)進行排名。高年級的教學測試也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不能超課標范圍地考試,不能讓校外機構來命題,以免導向偏失,誤導教師的教學活動。
教師教給學生多少生字,讓學生死記硬背多少生字,不如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中國璨若星河的語言文字,靠老師的教授是不能傳承的,要靠學生一生的探索,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所以方法很重要,教師要教給學生隨文識字、拼音識字、借助閱讀識字、借助字典識字等方法,讓學生從小發(fā)揮識字活動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