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河山實驗學校 李江偉
小學階段是學生積累知識和提高文化素養(yǎng)的黃金時期,而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部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了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也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積累?,F(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目標不清晰、教學模式形式化、缺乏課外書籍的閱讀等,同時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使教學有效性較低。因此,教師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策略,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日漸凸顯,但是教師的教學目標卻存在著不清晰、單一的問題。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要求學生掌握文章主旨與理解文章內(nèi)容,但是這種適應任何教學階段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盲目閱讀,影響了語文閱讀的效率。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教師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只是從網(wǎng)上隨意選擇一些教案,而這樣抄襲套用的教案并不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導致學生的閱讀效率很低,從而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現(xiàn)階段教學倡導模式多樣化,不少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了新型的教學模式,如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等。但是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師沒有將這些教學模式與教學實際相結(jié)合,導致這些教學模式只是流于形式,并不具有實際的意義,也無法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學習語文課文時,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準備,收集相關素材,并且在課堂上積極探討和思考,借助多種方式理解課文,但是在課堂上花大部分時間理解課文,導致學生無法有效掌握文章中的字詞、語句等細節(jié)內(nèi)容,這樣就無法保證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小學生從入學開始,教師與家長就會告知他們多閱讀課外書籍,但是看似輕松的小學階段,學生也是面臨著繁重的學業(yè)。有些教師會以各種活動為由將學生的課余時間甚至周末都安排得滿滿的,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壓力,也限制了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時間,導致學生每天都是奔走在作業(yè)與課堂上,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閱讀。
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直接影響教學質(zhì)量,因此教師首先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以此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候,教師要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設定教學目標。首先,要求學生閱讀整篇文章,借助查資料的方法學習文章中的生字詞;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依據(jù)作者描述的景象,領會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與作者所要闡述的感情;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深層次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經(jīng)典之處,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合適的閱讀教學方式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教師要依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式。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式,選取的閱讀方式要多樣化,或者借助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語文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文章中描繪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現(xiàn)的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積極認真地深入了解文章,并且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感受真實的教學場景,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作者描繪的情境以及想要展示的情感,進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假如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那么教師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無法讓學生融入閱讀中。因此,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要不斷激勵學生,為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閱讀的樂趣,積極主動參與閱讀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制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促使閱讀教學變得具有趣味性,與此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選擇適當?shù)拈_放性問題,指導學生自主思考。
學生只有對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時,才會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探索,如有的學生會通過摘抄文章中精彩內(nèi)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且將理解的內(nèi)容進行自我吸收轉(zhuǎn)化。在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的情感與精神,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應該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回顧,記錄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或存在的疑問,最后尋求教師的幫助。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效率與閱讀質(zhì)量的提升。
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與閱讀技巧是學生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路徑,因此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借助講解文章內(nèi)容,讓學生從中提取重要的知識,并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有助于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閱讀。同時,學生閱讀技巧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正確指導學生,使學生在學習文章時掌握閱讀方法,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通過文章描繪的場景,使得學生感受文章中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以及作者的寫作思路,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從而提升閱讀能力。
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不是單純的“填鴨式”教學就能實現(xiàn)的,除了課堂上的教學,教師還要組織課外的拓展延伸,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語言風格和寫作手法,并將這些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技巧,運用在寫作與閱讀中。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時間是有限的,其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訓練,因此,需要在拓展延伸中學習,從而提升其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教師在組織拓展延伸活動時,要結(jié)合語文學科的特色,使學生掌握文章的語言風格及寫作手法,通過讓學生課后討論,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應適當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與家庭作業(yè),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抄寫字詞的作業(yè)改為閱讀一篇文章,這樣既完成了作業(yè),又增加了學生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組織一些有趣味的閱讀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且鼓勵學生將自己閱讀的書籍與同學分享交流。同時,家長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意愿,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報興趣班,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盲目地為學生選擇,浪費學生的時間,應該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應將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結(jié)合,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對文章進行更好的講解。提高閱讀有效性的關鍵還是激發(fā)閱讀興趣與增加閱讀時間,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