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223001)張麗
【教學案例】
師:看課文第四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為什么平時看不見牛羊,風一吹就見牛羊了呢?
(學生躍躍欲試)
生:平時應該是草把牛羊遮擋住了。
師:哦,原來草太高了,牛羊都被遮擋起來了。風一吹,草倒下去了,牛羊就露出來了。我們現(xiàn)在做個游戲好不好?
生:(興奮)好!
師:這就是草,你們就是牛羊,不吹風的時候,你們藏在草下,不出來。
(學生紛紛鉆到桌子下藏起來)
師:等我起風的時候你們才能露出頭來。
(教師朗讀課文,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學生紛紛從桌子下鉆出來)
師:好玩嗎?唉,你為什么這么肥呀?
(學生紛紛笑起來)
生1:因為我吃得太多了。
(又是歡樂的笑聲)
生2:(高聲喊)好玩!
(學生興奮地背出了全文)
……
這是孫雙金老師執(zhí)教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敕勒歌》時的教學片段。整節(jié)課學生在猜、想、演、讀、創(chuàng)等玩的過程中學習語文。這樣的“玩”顯然不是娛樂和消遣,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shè)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的情境,調(diào)動一切有助于學習的因素,變枯燥為有趣、變被動為主動,玩出興趣,玩出真知,玩出智慧,玩出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依然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然故步自封,“穿著新鞋走老路”,很多學生沒有品味語言的趣味,沒有暢所欲言的快樂,沒有深度思考后的成功喜悅,導致語文課堂缺乏生命的活力。新課程強調(diào),要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我觀察、思考、體驗、探索、想象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師應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激活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由于受知識經(jīng)驗和生理成熟度的限制,小學生認知水平還較低,尚處在發(fā)展變化之中。他們常常憑借興趣記住一些事物,對不感興趣的東西,記憶效率較低;他們?nèi)菀资芡饨缧迈r、突變和運動的事物所吸引,從而分散注意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是在玩中學習的。如何使自己的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使他們探有方向、議有主題、思有過程、學有興趣,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每一次教學活動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當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成了每一位語文教師重要的使命。教師在設(shè)計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有兒童需要和兒童發(fā)展意識,要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和需求點?!巴妗本褪墙處熣驹趯W生的立場上設(shè)計教學,基于學生的需要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玩語文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減負增效是素質(zhì)教育對日常教學的要求,更是當前教育教學背景下的熱點話題。減負既為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也強調(diào)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試想,當學生走進語文課堂,課堂氣氛是死板低沉的,教學過程是枯燥生硬的,學生又怎么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與教師互動?又怎么能展開思維活動?又怎么能學習知識?當他們遇到學習中的難題時,又怎么能堅持下去呢?“玩”語文,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有趣味,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融入學習過程中,與教師互動、與同伴互動,實現(xiàn)知識的內(nèi)化、能力的提升,從而真正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目標。
氛圍創(chuàng)設(shè)對語文教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連接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思維的橋梁。我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大自然的聲音》時,努力創(chuàng)設(shè)“玩”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美妙的聲音。文中的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四個“不一樣”,寫出了風的聲音的不同。在指導學生想象朗讀時,我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樹葉,想象不同的季節(jié)樹葉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模擬,在快樂中體會大自然美妙的聲音。此時,學生所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別人無法代替。正因為教師給學生這樣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學生才能在主動的、獨立的體驗中感受文本優(yōu)美的語言,從而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這樣的玩是有目的的玩,是有意義的玩。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庇螒蚴菍W生最喜愛的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例如,我在教學修改病句的內(nèi)容時,設(shè)計了“我當小醫(yī)生”的游戲:先讓“小醫(yī)生”(學生)給“病人”(病句)找病因,然后根據(jù)病因進行“治療”?!爸委煛敝形乙龑W生注意:沒病的地方不能隨便“開刀”;能一次治好的病不要分兩次治,盡量減少“病人”的“痛苦”。學生每次做修改病句這樣的題目就特別興奮,主動探究的欲望就會增強。
如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比尾巴》這節(jié)閱讀課的導入部分,我組織了有趣的小游戲。當我走上講臺后,熱情地說:“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快伸出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做一個摸五官的小游戲吧!老師說哪里,你們就用你自己的雙手摸一摸那里,看誰的反應最敏捷?!睂W生躍躍欲試,我說著“摸摸小鼻子、摸摸小耳朵、摸摸小嘴巴、摸摸長頭發(fā)、摸摸小尾巴”,學生跟著我的引導做相應動作,玩得不亦樂乎。當我說到“摸摸小尾巴”時,他們很奇怪,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我們沒有尾巴呀!”這時,我哈哈大笑說:“對呀,咱們小朋友確實沒有尾巴,但是小動物們有尾巴呀。你們知道有哪些小動物有尾巴呢?請告訴老師?!边@樣的趣味游戲,還課堂以生活的本真;同時,也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與教師積極互動,身體、認知、智力、意志都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正所謂:“課伊始,趣已生?!痹趯氩糠?,學生的心已被游戲緊緊抓住,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下面的知識。
崔巒老師說,今后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從教會知識到教會學習轉(zhuǎn)變。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松鼠》一文時,我?guī)е鴮W生了解松鼠、玩味語言的同時,努力和學生一起探索學語文的方法。(1)圈畫批注的方法。在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請學生圈畫課文寫了松鼠的哪些方面,想想這些方面都有怎樣的特點;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通過學習,學生學會了“先整體再具體”的思維方式。學完第一自然段后,我引導學生用剛才“先整體再具體”的思維方式,讀讀其他幾個自然段,并自行圈畫批注。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第2自然段主要寫松鼠的活動范圍,第3自然段主要寫松鼠的生活習性,第4自然段主要寫了松鼠是怎樣搭窩的,最后一段簡要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2)學習“類文”的方法。這個單元都是說明文,但是三篇說明文在說明的角度、表達的方法、語言的風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我?guī)ьI(lǐng)學生對這個單元的三篇說明文從表達上進行比較,在培養(yǎng)學生類文意識的同時,也為本單元的習作“介紹一種事物”做好準備。(3)學習寫作方法。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不僅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章寫了什么,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是怎樣寫的。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布封先整體再局部的描寫松鼠外貌的方法;體會第4自然段中“先……再……然后……”的有序表達等。這樣“玩”,使得語文課堂教學多了一些語文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chǔ)。
成尚榮先生在《為智慧的生長而教》中指出:“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往往是一種知識的課堂而不是智慧的課堂,教師重視的是傳授知識而不是開發(fā)智慧,那么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走向智慧。”在教學古詩《春日偶成》時,我改變教學方式,沒有逐行帶著學生說意思,更沒有急于把學生不會的展示出來。首先,我讓學生自己“玩”,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要求從“學會”到“會學”。我發(fā)現(xiàn)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在書上寫一寫,不會的地方還做上記號,大部分學生對“傍”“時人”“將謂”等詞語不理解,但是我沒有急著講解。課堂交流時,學生在反復閱讀詩句、推敲詩意、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竟然很快理解了詩句的意思。學生經(jīng)歷了由自己做主的“玩”的過程,獲得了無窮的學習動力,在這樣的情境中,他們就會主動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智慧。
1.“玩”中促進思維發(fā)展
學生思維的真正參與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我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西門豹治鄴》一課時,通過“西門豹的智慧體現(xiàn)在哪兒?”這個大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我先引導學生讀懂西門豹對巫婆說的這句話的言外之意:“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神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神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再引導學生品味西門豹把巫婆、官紳頭子扔下河之后都要“等”的用意。最后,讓學生讀懂西門豹嚇唬其他官紳的目的。這樣的問題是有思維含量的,需要學生深入文本中,進行前后文勾連,在品讀、思考中尋找答案。當學生終于恍然大悟之后,他們獲得的就不僅僅是真相,而是思維的發(fā)展和學習的愉悅感。這樣,學生就在玩味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與文本的視野融合,提升了思維水平。
2.“玩”中學習語言運用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語文核心素養(yǎng)意識,時刻不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能力,帶領(lǐng)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玩”,學習文本的表達方法,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如,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慈母情深》中習得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并讓他們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寫一寫自己“鼻子一酸”的經(jīng)歷;從《“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學生學會了“愛”的表達方式,我讓他們以“同樣是愛”為主題,寫家人、朋友對自己的愛。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表達方式,為學生的語言表達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使學生發(fā)現(xiàn)了寫作的秘密,體會到文本語言的妙處。
3.“玩”中升華情感體驗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大多時候影響著其情感,情感往往又隨著對課文的深入解讀而不斷深入。因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運用多種手段,促使學生在“玩”中獲得情感的升華。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寥寥500余字,怎能把中國歷史上的百年噩夢,一段中華民族受盡屈辱的歷史清晰地展現(xiàn)在現(xiàn)代學生面前,從而觸動他們的心弦,激發(fā)他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呢?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內(nèi)容的時候,把理解課文和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結(jié)合起來,借助文字、圖片、資料,再現(xiàn)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再現(xiàn)當時圓明園慘遭毀滅的過程,讓學生了解了那段屈辱的歷史,激發(fā)了他們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情感??梢姡虒W中我們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空間,完成一次真正的觸及心靈的“玩”的旅程,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4.“玩”中愉悅身心
語文學科教學中,既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要關(guān)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拼音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根基。結(jié)合小學生有意注意比較短的特點,我在課堂上設(shè)置了“課中操”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和我一同做“拼音操”、打“拼音拳”。這樣不僅使拼音教學充滿了童趣,同時還能夠?qū)崿F(xiàn)玩與學的融合,如左拳是b,右拳是d。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學習了一段時間,有些厭倦時,我就會帶領(lǐng)他們一同開始做操練拳。這樣在放松心情的同時,既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能夠愉悅身心,實現(xiàn)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一線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創(chuàng)新,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愛上語文,沉浸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中,語文課堂教學才能達到“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