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華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明達街小學 山東 聊城 252000)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作出了進一步的規(guī)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學習語文不僅是為了掌握詞匯和句式,還要有一定的文字理解和鑒賞能力,并能夠獨立自主地去創(chuàng)作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由于當前的語文教學強調背誦和記憶,忽略了學生讀寫能力的成長,導致小學生語文作文水平較弱,不利于其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這與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不相符的。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作文教學課程,掌握更強的寫作能力,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利用好課外閱讀這一有效教學途徑,打造更加優(yōu)質的小學作文課堂,讓學生通過讀寫來提高語文素養(yǎng),具備更加優(yōu)秀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
如今有許多小學生對作文課程不感興趣,導致他們缺乏興致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例如作文寫作的難度較高。由于作文寫作屬于一門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小學生具有對語文的基本認識和自身感悟之后才能夠掌握相應的寫作原理和寫作技巧。由于一篇較好的文章需要思想和文字功底兼?zhèn)?而小學生學習時間較短,其語文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且文字運用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很難寫出一篇成熟的作文。由于小學生的這些特征,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一般強調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性,不需要寫作技巧和感情表達多么成熟,然而這導致了學生只記住了故事情節(jié),在寫作作文時很難開頭,下筆時也斷斷續(xù)續(xù),難以流暢行文。再加上信息化時代小學生能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多越來越新奇,在各種游戲和視頻盛行的當今社會,小學生很難靜下心來去閱讀優(yōu)質作文或優(yōu)秀的經(jīng)典讀物,僅靠老師的教育很難讓氣象成成熟的寫作能力,再加上小學生自控力不強,想要憑借他們自身抵御誘惑的能力去專注于寫作練習過于艱難,多種原因綜合之下,就導致了如今小學作文課堂對小學生的吸引力不足,難以培養(yǎng)起寫作興趣。
作為義務教育的第一個階段,小學是學生基礎學習能力和知識體系形成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小學生所能接觸到的詞匯非常簡單,使用的語句也處于初始階段。教育部門會選用較為簡單易懂,且富有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文章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這些文章中擬人和比喻的手法使用較多,反而忽略了平時的寫作方式,導致小學生在自己進行寫作時也會下意識模仿課文內容,而自身的語文知識基礎又無法完成優(yōu)秀的擬人化和比喻寫作,從而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越是能力差越想效仿課文內容,然而越效仿課文內容寫出來的作文成績卻越不理想。而且如果學生不選用課文內容作為素材的話,平常接觸到的生活瑣事也難以構成作文素材,因此小學生寫作范圍受限很大,能寫的內容寥寥無幾,不利于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作思路的形成。
想要應用和寫作技巧,就必須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熟練掌握。然而小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的次數(shù)有限,一般只有考試中才會認真寫作文,因此很多小學生學習到了一些寫作技巧之后,都會因為平常接觸較少而猶豫是否能夠使用,像是一些抑揚結合、首尾呼應式的寫作技巧,很難在小學生的作文中見到。導致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寫作機會較少,哪怕學生知道各種修辭手法和寫作方式,但缺乏應用會導致他們在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時難以將其用在行文中,即使使用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效果也相當僵硬。
想要創(chuàng)作一篇合格的作文,就必須要有一個貫穿整個文章的整體思路。然而小學生在選擇寫作方向時,其構思能力不足,無法創(chuàng)作出一個合格的思路,因此很難理清創(chuàng)作方向。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在進行作文初始創(chuàng)作階段,小學生一般都會猶豫不決,很久才能提筆寫下作文的開頭。而且就算寫下開頭之后,之后的內容也很可能會偏離主題,導致文章前后不連貫。寫作方向的不確定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小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受限,作文水平不高,綜合表現(xiàn)能力不足,需要在下一步的作文教學過程中逐步完善。
作為傳遞思想和文化的工具,書本中所蘊含的知識能夠極大地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并讓小學生走入語文世界,了解文字的真正魅力,體會語文學習的精髓。如果小學生能夠保持好閱讀的習慣,充滿對語文知識的渴求,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就會更好。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自身引導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并和家長積極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通過家校合作來完成閱讀計劃。另外,學校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方向來設立推薦書目,比如對歷史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推薦他們去閱讀《三國演義》這樣的經(jīng)典名著,通過三國演義形象的人物描寫來產生對歷史的興趣,并掌握其中的語文知識,也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明朝那些事兒》,了解歷史的同時認識到更加輕松詼諧的寫作手法,讓學生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時有更加靈活的寫作方式和參考途徑。如果學生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并下意識地效仿自身閱讀所得經(jīng)驗來進行學習寫作,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了解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自身興趣為出發(fā)點進行課外閱讀活動,才能養(yǎng)成習慣,提升學習語文寫作的積極性。
作為學生學習動力的來源,對寫作產生的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寫作的一大驅動力。只有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才能夠運用好自身所學知識來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就必須要保障學生想要主動參與到作文寫作之中,而不是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設計來完成寫作要求。為此,要從課外閱讀入手,讓學生接觸更多有吸引力的語料素材,掌握更多的新事物,從而產生探索鉆研的想法,更加積極地去學習語文寫作。在生動活潑的課外閱讀內容的推動下,學生更容易產生屬于自身的想法,了解自身的不足,從而去掌握一些全新的事物。有了課外讀物作為參考和臨摹的對象,學生更容易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掌握更多的能用于自身寫作的技巧和手法,并逐漸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相關的結構和各種技巧的應用,在之后的作文寫作中將其融入到自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將這些技巧靈活運用,增強自身寫作興趣和動力。另外,小學生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更好地去鑒賞文學并理解文字的內涵,這對生活經(jīng)驗不足的小學生來說,是一種難得的成長。相比于教材而言,課外內容靈活性更高且更具深度,小學生在閱讀課外讀物時所能了解到的事物更加精彩,這既能增加其興趣,也能補充其語文知識基礎所欠缺的內容,在以后的寫作中能夠做到言之有物。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外讀物來提高寫作水平,并產生寫作的積極興趣。
由于小學生在這個階段對生活以及自然事務所形成的認知不夠完善,難以形成獨立的見解,因此在寫作時很難抒發(fā)出自身情感。這也是小學生作文中的一大通病,缺乏感情的表達和真實的生活場景,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身感悟抒發(fā)而出,結合內心世界的情感來進行寫作。由于小學生很難體會到更多的社會上的經(jīng)歷,如果只是寫自己的所作所為很難引起他人共鳴,而課外閱讀則能夠讓小學生接觸到他人的精神世界,了解自身接觸不到的經(jīng)歷和感情,從而得出相應的感悟和體會。寫作應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彌補自身知識基礎和人生經(jīng)歷匱乏而導致的缺陷,通過和他人的情感共鳴,理解他人經(jīng)歷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來進行文字創(chuàng)作和語言表達。由于小學生經(jīng)歷的多是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因此一些積極向上的冒險故事和說明文章都能夠豐富小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小學生提高社會意識,并產生好奇心和進取心。同時,課外閱讀也能讓小學生了解到世界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前沿新聞,讓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能做到與時俱進,將閱讀所得的良好素材應用在寫作之中,解決作文空洞的問題。另外,由于在一些落后的地區(qū)很多小學生無法接觸到新鮮事物,而閱讀可以豐富見識、開闊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這一點上,課外閱讀能夠改善先天條件的不足,甚至讓學生的命運出現(xiàn)變化。閱讀從來都不是局限于書本知識和文字內容的,而是應當通過文本內容本身來了解作者的精神內涵和文字背后的創(chuàng)作背景,深切體會到故事的深意,產生心理的觸動,從而對寫作萌發(fā)興趣。像是勵志人物的傳記,還有偉大事業(yè)的記錄,都是一個人學習成長的良好途徑,通過閱讀這些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不僅能夠積累大量的語料素材,而且還能夠讓小學生更加積極向上,并將其體現(xiàn)在作文創(chuàng)作中,表達出更加優(yōu)秀的情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應當讓學生多多接觸不同的優(yōu)秀課外讀物,然后根據(jù)學生興趣來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閱讀,不需要太大的目的性,而是隨心所欲,享受文學給自己帶來的精神熏陶。語文教材中所使用的閱讀文章就是很好的范本。教師想要利用好這些教材,就要引導學生投入自身感情,塑造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把文章內容和自身感悟結合起來,抒發(fā)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并進行獨立的文學創(chuàng)作。例如,《秋天的雨》這門課就非常適合作為景色描寫的范本來進行作文教學,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閱讀課文,并逐步引導學生體會作文寫作技巧中的情感表達,讓學生明白,干巴巴地去描寫景色無法將自然場景中真正的美體現(xiàn)在眾人面前,而是要融入感情才能夠寫出足夠好的文章。為此,要引導學生寫一篇有關秋天的作文,讓學生展開想象,結合多媒體工具播放秋雨的畫面和秋天的場景,結合學生自身的所見所聞,來展現(xiàn)出秋天的景象。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回憶和體驗,與大自然產生交互,用自身感悟來進行寫作,從而提高作文水平[1]。
小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搭建其寫作的框架,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儲備,從而在寫作時更加輕松。小學生如果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就能夠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逐漸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并積累大量的閱讀內容作為良好的寫作和語文學習素材。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正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得到提升的,通過閱讀能力的提升,小學生更容易把握文章中的重點,了解文章的內涵,從而將其提煉成屬于自己的寫作手法。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有著良好的知識儲備作為基礎,就能夠寫出更加有深度、合乎規(guī)范的好文章。課外閱讀作為積累知識儲備的良好途徑,學生能從中獲取大量的寫作素材,不僅如此,作文中所涉及到的思路創(chuàng)作和手法應用,都可以通過閱讀來提升,在閱讀時所見到的各種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段,都會在小學生腦海中留下印象,在閱讀量逐漸增大的過程中,小學生也能夠掌握更多的刻畫人物和創(chuàng)作故事情節(jié)的方法,寫作時就能夠更加得心應手。豐富的課外閱讀也能夠讓小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進行文字表達時能夠使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能引人共鳴的情感,以更精煉的文字來描繪更具轉折性和趣味性的情節(jié)。小學生寫作所有能使用到的手法都能在課外閱讀文章中學習到,作文中涉及到的場景描寫和人物描寫等寫作技能,都能夠通過課外閱讀來加強。例如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各種夸張、比喻等寫作手法,都能夠用于自身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積累的語料也能夠成為寫作的素材。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課文為具體參照,讓學生仿照課文來進行作文寫作。例如《雅魯藏布大峽谷》這篇課文對環(huán)境的描寫相當優(yōu)秀,并使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書讀這篇文章,積累屬于自己的寫作方式。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之最,通過對比更能體現(xiàn)出他作為世界第一的雄偉壯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剖析文章內容,讓學生了解到對比手法的應用方式和應用價值,在學生正確掌握這種寫作手法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將學?;蛑苓叧R姷慕ㄖ镒鳛橹饕膶懽髦黧w,和其他建筑物進行對比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逐漸掌握更多的寫作知識,通過自身應用來感悟寫作手法的妙處所在。而課外閱讀,正是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語文知識的最佳途徑,想要獨立創(chuàng)作就要首先學會學習模仿,大量的閱讀就能夠帶來學以致用的能力提升[2]。
學生通過優(yōu)秀文章能夠了解更多寫作技巧,并在應用的過程中逐漸深入掌握。閱讀課外讀物時,學生能夠通過對文章的不斷深入認識到更多的修辭手法和行文結構,而這都是作文教學的重點所在。例如小學推薦閱讀讀物《魯濱遜漂流記》說使用的懸疑、欲揚先抑等寫作手法都相當引人深入,對感情的描寫也非常優(yōu)秀,適合學生從中學習優(yōu)秀的寫作技巧。成功的文學創(chuàng)作必然有其技巧學習價值,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體會到優(yōu)秀文章帶來的享受,也能夠產生學習寫作技巧的積極性。由于小學生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體系中能夠得到的寫作訓練較少,因此在缺乏文學創(chuàng)作的背景下,通過課外閱讀能讓小學生快速掌握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文的技巧,從而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用熟練、大膽地將各種技巧用于自身創(chuàng)作之中[3]。
如今小學階段語文課本雖選用了許多具有代表意義的教材,但是由于課程量的限制,不能涵蓋全部的內容。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某個章節(jié)非常感興趣,但是該章節(jié)的課文內容卻寥寥無幾,這會讓他們意猶未盡,學習體驗不夠良好。在這種情況下,課外閱讀就能夠為學生起到拓展的作用,綜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紅星照耀中國》、《紅星閃閃》都能讓學生進一步產生愛國自強的心理,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在以課外讀物提升了學生的視野和見解之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抒發(fā)自身情感,結合所學內容來表達心中的想法。
小學語文教學能否起到應有的效果,作文教學水平的高低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對于小學生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選擇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能夠提升其語文知識儲備量,并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在進行作文寫作時言之有物;同時通過課外閱讀去認真理解作者的精神思想,也有助于學生自身感悟的抒發(fā),寫作時思想感情更加飽滿。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是一條相當有效的途徑,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要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