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化的發(fā)展,工筆花鳥畫藝術形式的表達不僅在凸顯現實關懷和人文情感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關愛自然、關注民生、彰顯時代精神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傳統、當代、新時期、三個時期的工筆花鳥畫體現的人文精神做一次分析。
關鍵詞:花鳥畫;人文精神;回歸;凸顯
工筆花鳥畫歷經了歷代的積淀與傳承,發(fā)展到宋代達到了一個高峰,以它獨特的藝術形態(tài)屹立于世界形態(tài)之列。它能夠形成獨立的畫種并且有著長足的發(fā)展,與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哲學觀點是分不開的。人文精神一向在中國工筆花鳥畫的發(fā)展中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因為它的發(fā)展和變化,才使工筆花鳥畫具有了豐富多樣的風格,在世界藝術界,我們以獨特的自豪感向世人展現著中國特有的精神財富。
一、人文精神的概述
1.人文精神的內涵
在儒家語境中,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主張以人為本,但以禁錮個人自由為代價,維護著封建專制統治。道家卻以消極避世為代價還人性自由?,F在我們所說的人文精神的前提是以人為中心,以人類幸福為宗旨,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而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現象,是人類所特有的,它是人類心靈歷程進化的完美表現。人文精神包含了個人尊嚴和自由的維護,人類平等權益的實現;對人生的現實、人類前景的關懷,成為人性發(fā)展的普世性需求。
2.人文精神在傳統文化中的缺失
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文精神缺失體現在人的尊嚴和處世態(tài)度上,“窮則獨善其身”者雖然找回個人的自由和尊嚴,卻又以消極隱退逃避了社會責任,“達則兼濟天下”者投身君臣人倫等級羅網,只能屈尊俯就。于是出現了這樣的悖論:“儒家推崇積極進取的入世情懷,卻以犧牲個人尊嚴為代價;而一旦回歸老莊的自由境界,卻又以犧牲進取心為代價?!闭沁M取精神和尊嚴意識二律背反,使得中國傳統人文精神陷入內涵不完善,甚至與人文理想背道而馳的歷史性困境。
二、人文精神在不同時期工筆花鳥畫中的體現
1. 人文精神在傳統工筆花鳥畫中的表現
傳統工筆花鳥畫中人文精神體現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過程上,畫家總是對描繪對象觸景生情,有所感思,然后作以適時表達。傳統工筆花鳥畫在宋代達到登峰造極的狀態(tài),與此同時,文人們開始推崇可以釋放心靈的寫意自然山水,強調繪畫中獨特的個性和人文情感。尤其是在元朝,民族矛盾尖銳,許多文人士大夫淡泊名利,歸隱山林,全新投入繪畫創(chuàng)作中,于是寄情山水的畫風便促進了文人畫的發(fā)展,在畫壇上占據重要位置,這是我國繪畫在審美意識上的一次重大轉折。
2. 人文精神在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回歸
中國花鳥畫以其獨特的物質手段和表現方式反映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體現了心靈最深處的感受。其中儒、道、釋思想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是中國畫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現。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無論是儒、道、佛都尋求回歸于“天人合一”的自然狀態(tài),人們向來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隨著現代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劇,我們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生態(tài)系統逐漸失衡,花鳥也日益遠離我們的視線,由于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人們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的強烈,工筆花鳥畫因其本身具有造型優(yōu)美的特點,又有寫實主義的傳統,因而在表現自然美方面比寫意花鳥畫表現出更強的適應性?;B畫中花草蟲鳥都表現了天趣之美和人類精神之美,這是在精神上是人與大自然的共鳴。
時代的改變也會帶動著表現技法的變化,在表現語言的構圖、設色、技法等方面會呈現出一派新氣象。工筆花鳥畫在不斷探索的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地表現形式、蘊含的人文精神也將會在當代社會中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呈現出當代社會的人文精神和時代精神。
3. 人文精神在新時期工筆花鳥畫的凸顯
工筆花鳥畫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體現東方人細膩敏感的心理特征,而且新時期的工筆花鳥畫也充分體現著有現代關懷的人文精神,不同畫家對此也有不同的詮釋,例如,雷苗用她的作品,傾訴者她對人的生命、靈魂,即對人的生存觀念的理解,與我們的精神和情感進行充滿具有人文關懷屬性的交流。
傳統和新時期的關系似乎是相對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傳統可以很現在,前提是不能泥古不化,需要賦予新時期的個性意識和人文精神。事實上,把傳統放在現在的空間里,就不再是純粹的傳統,而是具備了新時期的意識感。
總結
要想把人文精神在工筆花鳥畫中體現出來,就需要我們在繼承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基礎上,不斷吸收各種優(yōu)秀藝術成果,豐富我們的藝術語言,以實現社會和個人為題材形成自己的感悟,從而啟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作為新時代的畫家,既要有扎實的繪畫基礎,還應該基于自己對生活的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結合能體現時代感的題材和當代人們的審美觀念,運用手中的畫筆傳遞出當代的人文情感。
參考文獻:
[1]李言成. 論中國近代繪畫中的人文情懷[D].南京大學,2009.
[2]吉晨. 新時期工筆畫現代意識的研究[D].揚州大學,2015.
[3]郎紹君. 探求新古典——讀江宏偉[J]. 收藏與投資, 2014(10):43-53.
作者簡介:婁金園(1997-),女,漢族,山東臨沂人,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