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岳毅 李元宇 馮敬懷 羅旌躍
(永安市立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永安,36600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我國患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隨著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的改變,T2DM患病率呈現(xiàn)快速增長趨勢[1]。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屬于常見的神經(jīng)內(nèi)科疾病,同樣具有較高發(fā)病率[2]。2種疾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相似,且致病機制相互影響,一旦共病將進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難度及不良預后風險[3-4]。T2DM合并ACI若不及時診治將可能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因此在時間窗內(nèi)積極防治對于控制病情及改善預后有著重要意義[5-6]。西格列汀屬于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劑,在T2DM治療中有著確切療效,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7-8]。但目前臨床對該藥物在T2DM合并ACI共病患者中應用療效及安全性研究報道相對較少,仍有待更多試驗支持。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86例T2DM合并ACI患者,觀察西格列汀治療T2DM合并ACI的臨床療效,旨在明確西格列汀在T2DM合并ACI共病患者治療中的優(yōu)勢?,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永安市立醫(yī)院收治的T2DM合并ACI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4.37±10.62)歲;病程5~12年,平均病程(8.43±1.29)年。對照組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54.11±10.69)歲;病程3~11年,平均病程(8.14±1.35)年。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通過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符合T2DM診斷的患者;2)通過磁共振或CT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確診為ACI的患者;3)年齡35~80歲的患者;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2)昏迷的患者;3)不能進行正常交流的患者;4)各種原因中途退出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營養(yǎng)神經(jīng)、糾正電解質(zhì)等標準治療,包括給予二甲雙胍降糖,低分子量肝素鈣抗凝,甘露醇預防腦水腫等。對照組聯(lián)合格列美脲片(重慶康刻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43)治療,起始劑量為1~2 mg/d,1次/d,于早餐時給藥,并根據(jù)患者血糖水平調(diào)整用藥劑量,每周增加1 mg,最大用藥劑量≤6 mg/d,發(fā)生低血糖時需緩慢降低用藥劑量。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磷酸西格列汀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95)治療,1次/d,0.1 g/次。2組均連續(xù)治療1個月。
1.5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臨床療效:參照T2DM、ACI診斷標準制定,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等級,其中顯效即患者血糖水平達標,面部、肢體無力麻木等癥狀顯著改善,且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90%;有效即血糖水平、上述癥狀有所改善,且NHISS評分下降30%~89%;無效即血糖水平、臨床癥狀均無改善甚或惡化,NHISS評分下降<30%[9]。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該組患者例數(shù)×100%。2)比較2組NHISS評分及血糖相關參數(shù):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采用NHISS評分評估ACI病情改善情況,NHISS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等11個條目,總分范圍0~42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病情越嚴重[10]。采用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評估血糖控制水平,采用HLC-723G7型HbA1c自動分析儀(TOSOH株式會社)檢測HbA1c。3)比較2組血清生物學標志物: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液5 mL,離心操作(速率3 000 r/min,15 min)后獲取上層血清液,采用酶循環(huán)法(試劑盒來源:上海谷研實業(yè)有限公司)檢測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試劑盒來源:武漢云克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檢測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4)比較2組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發(fā)生率:記錄ADR發(fā)生事件,常見事件包括低血糖、惡心嘔吐、皮疹。5)比較2組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該量表對睡眠的7個因子進行評估,各因子均按照0、1、2、3分進行計分,總分范圍0~21分,睡眠質(zhì)量與得分成反比。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9.07%,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NHISS評分及HbA1c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NHISS評分及HbA1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2組患者NHISS評分及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NHISS評分及HbA1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NHISS評分及HbA1c水平比較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生物學標志物比較 治療前,2組Hcy、CysC、VEGF、Lp-PLA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2組Hcy、CysC、VEGF、Lp-PLA2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Hcy、CysC、VEGF、Lp-PLA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生物學標志物比較
2.4 2組患者ADR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ADR發(fā)生率為4.65%,對照組ADR發(fā)生率為13.95%,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ADR發(fā)生率比較[例(%)]
2.5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PSQI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治療期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西格列汀屬新型口服降糖藥物,具有抗炎、心血管保護、降糖等功效,其藥理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DPP-4,減少胰高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在體內(nèi)的失活,促使內(nèi)源性GLP-1水平升高,繼而發(fā)揮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的功能[11]。熊麗嬌等[12]研究報道,西格列汀應用于高糖環(huán)境下胎鼠海馬神經(jīng)元可以有效抑制神經(jīng)元細胞凋亡及氧化應激反應,發(fā)揮神經(jīng)保護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曹璨等[13]的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在于西格列汀可以通過刺激胰島功能細胞,使其釋放胰島素,還可以調(diào)控葡萄糖進入細胞內(nèi)環(huán)境,增強胰島細胞對葡萄糖的敏感度,繼而發(fā)揮降糖功效。治療后,觀察組NHISS評分、HbA1c、Hcy、CysC、VEGF、Lp-PLA2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Hcy為含硫分子氨基酸,參與了T2DM患者腦血管病變過程;CysC屬于分泌型堿性非糖化蛋白質(zhì),其水平與ACI風險存在密切關系[14]。當機體存在高糖、缺氧缺血病理狀態(tài)時,VEGF將呈現(xiàn)異常表達,Lp-PLA2參與了粥樣斑塊形成機制,對于糖脂代謝、炎癥反均有重要的調(diào)控作用[15]。而西格列汀治療可以通過抑制機體氧化應激及炎癥反應,繼而改善腦神經(jīng)損傷;還可以通過良好降糖功效,降低糖脂代謝對腦神經(jīng)損傷風險,繼而改善病理機制及相關因子表達。2組ADR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2種治療方案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西格列汀應用于T2DM合并ACI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神經(jīng)缺損評分,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改善相關血清學指標,提升其睡眠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