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林姍姍,王麗麗
赤峰市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內蒙古赤峰 024000
隨著當前臨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安全意識也隨之增強,進而對臨床相關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尤其是臨床護理管理方面,越來越注重安全問題,以此為就診人員的身心安全保駕護航[1]。 血液透析室作為醫(yī)院中的一個重要科室,其在日常運動中存在諸多臨床風險因素,如不能在臨床實際護理管理工作開展期間對安全問題予以重視,則可能導致“治療”變成“傷害”,使得治療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引發(fā)一系列醫(yī)療事故[2-3]。 近年來,隨著安全管理工作的大力落實,護理安全管理模式被廣泛推廣及應用到血液透析室護理管理工作中,以此不斷提升臨床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職業(yè)素養(yǎng)等,大大提升了臨床整體護理質量,對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進行不斷強化,在推動臨床護理工作有序、安全開展的同時,也使得護理糾紛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呈現(xiàn)降低趨勢[4-5]。 本文對赤峰市醫(yī)院2020 年7月—2021 年 6 月 (實施常規(guī)管理管理) 及 2021 年 7月—2022 年6 月(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兩個階段血液透析室18 名及24 名護理人員的護理管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實施常規(guī)管理的護理人員18 名作為對照組; 選取本院實施護理安全管理的護理人員24 名作為觀察組。 對照組男2 名,女16 名;觀察組男4 名,女20名。兩組護理人員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原則,且獲批。
表1 兩組護理人員基線資料對比()
表1 兩組護理人員基線資料對比()
組別 年齡(歲) 體質量(kg) 身高(cm)對照組(n=18)觀察組(n=24)t 值P 值32.00±2.36 31.57±2.60 0.551 0.584 57.26±3.05 57.05±3.11 0.218 0.828 168.05±3.16 167.82±3.20 0.232 0.818
納入標準:①均為護理人員;②均為本科畢業(yè)生;③均對研究知情認可,且為自愿參與者。
排除標準:①在研究期間出現(xiàn)職稱、崗位等變動者;②已離職人員;③本期參與其他研究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管理,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開展相應工作均按照科室相關管理制度,確保各項護理操作均在無菌原則下執(zhí)行,并能在患者出現(xiàn)各類突發(fā)事件時做出及時反應,并予以正確處理等。
觀察組采用進行護理安全管理,具體內容為:①整理:要求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能夠對各類藥品、器械進行強化管理,定期清點檢查,并做好補充和更換工作,對于超出保質期的藥品、器械等要及時下架、更換。除此以外,護士長需要做好監(jiān)督工作,對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情況進行嚴格檢查和管理, 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指出,并予以糾正。 ②整頓:明確血液透析室中護理工作人員的職責能力,以此進行合理劃分工作內容,確保血液透析室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除此以外,還需要設定獎懲制度,制訂彈性排班制度,以此調查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最后,要優(yōu)化臨床護理流程,對于護理安全問題要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 設定質控監(jiān)管小組,針對護理風險問題進行針對性處理。 ③清潔及清掃:要強化血液透析室的環(huán)境管理, 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做區(qū)域環(huán)境管理工作。其次,在質控小組管理下,要確保護理工作流程的透明化和制度化,要對護理流程進行密切監(jiān)控,對反饋信息進行整合,并定期進行商討,一同改進、創(chuàng)新,以此促進護理管理質量的全面提升。 ④綜合素質的提升:定期組內工作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了解更多風險護理管理知識,以此加強風險管控。
①護理管理質量:依據(jù)本院血液透析室實際工作情況制訂適合的護理管理質量評估量表,以此對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管理質量進行評估,所進行評估的項目有專業(yè)技能水平、責任心、服務持續(xù)提升意識以及風險管理意識每項由不同條目組成,需要護理人員依據(jù)自身工作情況進行有效回答,各項分值滿分均為100 分,護理管理質量越好,則分值越高。 本量表Cronbach” sα=0.98,效度較高。
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對兩組護理人員工作期間出現(xiàn)不良事件的人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包括護理風險、護理糾紛以及護理投訴。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行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管理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管理質量對比[(),分]
表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管理質量對比[(),分]
組別 專業(yè)技能水平 責任心 服務持續(xù)提升意識 風險管理意識對照組(n=18)觀察組(n=24)t 值P 值79.24±5.35 93.64±3.32 10.737<0.001 78.08±6.35 93.07±5.46 8.211<0.001 78.31±1.31 94.05±1.76 31.860<0.001 75.31±2.15 95.34±2.35 28.335<0.001
觀察組護理管理期間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護理人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n(%)]
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自身病情較為嚴重,存在一定風險, 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治療效果降低,甚至可能引發(fā)不必要的醫(yī)療事故,危及其生命安全[6]?;诖?,在對該類患者實施血液透析的過程中,輔以一定護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
在常規(guī)血液透析室管理中,雖然能對上述情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隨著相關治療工作的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相關風險范圍也發(fā)生了變化,使相關護理工作內容也發(fā)生了改變, 同時這給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進而使常規(guī)血液透析室護理工作難以滿足當前血液透析室臨床護理的實際需求[7-8]。
護理安全管理措施是當前臨床護理人員在實際護理管理工作開展期間不斷總結、改善,最終一步步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管理模式[9]。 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的運用下,可使得臨床風險管理得到進一步強化,使得細節(jié)護理工作得到重視[10]。 在此期間,通過對臨床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管理思想觀念進行轉變,以及對其進行規(guī)范管理體制的約束,可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更嚴格地遵守相關規(guī)定, 并能夠對相關制度進行自覺維護,最終使護理管理質量逐步提升,降低在血液透析室護理管理期間各類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管理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護理管理期間的不良事件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提示,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在血液透析室護理管理工作中的融入可使護理質量大幅度提升,并降低各類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為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有效治療奠定夯實基礎。
分析原因,①護理風險管理運用期間,對臨床護理人員的職責能力進行了全面增強,從多個角度出發(fā)促進了整體護理管理質量的提升, 使風險管控工作得到重視,大大提升了護理工作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 進而規(guī)避護理管理工作期間各項風險事件的出現(xiàn)[13-14]。 ②重視培養(yǎng)護理人員護理風險管理技能及素養(yǎng), 并設定獎懲制度,間接性調動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及責任意識,再次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升[15]。 同時,對血液透析室安全管理護理規(guī)章制度的完善等,使護士長、責任組長、科室安全員成為護理安全管理小組的主體, 在層層把關中,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各司其職中,能夠實現(xiàn)對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加強監(jiān)控。 期間,護士長每月定時組織護理安全小組進行護理風險分析,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防范或改進不良環(huán)節(jié),可以積極預防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 而且在制訂、 完善血液透析室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中,也可實現(xiàn)對差錯事故的有效預防,讓各項操作流程更加完善、規(guī)范,提升了血液透析室安全護理質量[16-17]。 ③對血液透析室護理期間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嚴格遵守相關護理標準, 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職責能力,以此使得護理人員能夠正視工作期間的各項安全問題,并全面落實風險管控方案,加之護士長的監(jiān)督指導,確保了各項問題都能得到有效解決,有效規(guī)避了風險事故的發(fā)生[18-19]。④全面落實護理風險管理工作,對護理人員的相關操作進行規(guī)范,不斷強化其風險管理意識,使得臨床護理管理工作更加規(guī)范,為提高更安全、更可靠的護理服務奠定了基礎[8,20]。
綜上所述,在血液透析室護理管理工作開展期間,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護理管理工作質量,并降低工作開展期間各類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 確保血液透析室相關醫(y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值得在臨床實踐中積極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