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 燕(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附屬小學)
學生學習掌握的漢字文化知識,對其成長乃至終身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基礎相對薄弱。自覺將漢字文化巧妙地融入語文課程中,一方面,能夠降低漢字書寫、識記錯誤概率,有效積累文字知識,提高學生語言建構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激發(fā)其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探索掌握與漢字相關的知識,有效提升文化素養(yǎng),有利于文化傳承。因此,教師應依據教學要求,針對學情實際,積極探索將漢字文化巧妙地融入語文課程中的方法途徑,深化學生的漢字文化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識字、寫字是語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文字的誕生與變化,與社會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時代不斷變遷,漢字的發(fā)音、字形也在潛移默化發(fā)生變革,據專業(yè)人員考證研究得知,今日人們頻繁使用的漢字,大多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而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早,歷經千年變革仍然有跡可循的文字。它被譽為中國漢字的鼻祖,是傳承中華文明的使者。
小學語文課程開展識字教學活動時,帶領學生逐步走近象形文字,深入了解漢字文化的發(fā)展起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漢字知識,同時,也能從中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漢字文化的魅力。
為了激發(fā)學生了解漢字文化的興趣,我主動變更教學策略,引導他們走近古老的象形文字。以漢字“鳳”為例,我適時出示“鳳”的圖片、象形字及現代漢字,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對比,尋找象形文字與現代漢字的差異性、相似性。學生經過分析、揣摩得出答案:象形字與原圖有較多相同之處。現代漢字“鳳”的筆畫、外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我結合學生的感悟介紹大部分漢字的發(fā)展起源:古人受自然萬物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漢字。因此,古代的字體、字型與某種自然物有著較高的相似度。
當代中國人借助漢字傳情達意,進行語言與思想的交流。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歷來重視漢字教學,注重教會學生認識、書寫漢字。但是對于漢字的發(fā)展起源,卻鮮少有人做深入了解。帶領學生走入現代漢字的前身“象形文字”,深入了解這些漢字字形、字意、字音等的演變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漢字的理解和記憶,而且能夠激發(fā)他們對漢字文化的探究熱情,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喜愛聆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共性特點。各種奇妙的故事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特點,將漢字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程之中,帶領學生走近一個個神奇的故事。通過具體生動的故事,見證漢字的演變過程,感受漢字文化的奇妙之處,使其在潛移默化間愛上漢字探究活動,激發(fā)起自主學習的欲望。
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漢字“鷹”時,我深知,要想深刻記憶該字,可能對于學困生還有難度。因此,我擺脫傳統的書寫記憶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引導學生以講述漢字故事的方式,深入學習“鷹”字。
課前我要求學生借助網絡渠道搜集“鷹”的演變過程,且將演變歷史進行串聯,編撰成易懂的趣味故事;課堂上我則提供講故事平臺,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故事之中,梳理漢字的奇妙演變歷程,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
方塊形的漢字不僅承載著華夏文化,漢字演變的背后隱藏著一個個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小學生主要以體驗學習、興趣學習為主,他們更容易探究饒有趣味的漢字文化。
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識字、寫字,更要了解漢字的變遷歷史,了解小小的文字背后所發(fā)生的奇妙故事。通過講述生動、有趣的漢字故事,激發(fā)學生對漢字文化的探究熱情,從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偉大的中華文化。
以書寫的方式認識、記憶漢字的形體結構,是漢字教學的常見方式之一。通過帶領學生參與練字活動,引導學生在一筆一畫認真書寫的過程中,感受漢字的形體結構之美,感悟漢字文化的魅力,不僅無形之中對其進行了審美教育,還能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
在語文課程中,我不僅帶領學生觀看象形文字圖片,見證漢字的演變過程,每周我還會專門安排半節(jié)課,讓學生靜心練習書法,感悟漢字的形體結構之美,幫助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書寫習慣,練出一手為人稱贊的好字。歷經一個學期的培養(yǎng)、熏陶,大部分學生的水平均有不同層次的提升,書寫功底更上一層樓。
漢字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程之中,不僅應注重“看古文圖片”“說漢字故事”,還應創(chuàng)造機會帶領學生參與實踐。提起筆來用心書寫漢字,用實際行動感悟漢字之美,不僅能對學生進行美育,長期練字還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增強自信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應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重視開展?jié)h字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僅應引導學生規(guī)范使用漢字,更應倡導愛漢字、愛漢語等價值觀念。觀念的培植可借助于創(chuàng)辦漢字比賽,激發(fā)學生的好勝之心,讓他們?yōu)閯?chuàng)造優(yōu)秀作品而拼盡全力。
傳統的漢字教學方法收效甚微,教師需積極轉變教學策略。學生內心渴望成功,希望在比賽中獲取成就,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將漢字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程之中。
基于學生識字容量不大、書寫基礎不牢等問題,為提升其識字量與語文素養(yǎng),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漢字比賽。充分利用周末時間,與家長一起準備比賽事宜。作品呈現方式由學生自主決定,大家可以模仿書寫象形文字、硬筆書法臨摹古詩詞,也可以介紹與漢字相關的故事,以此鞏固知識展示才藝鍛煉口才。一切準備就緒后,我則專門安排一節(jié)課,給予學生展示作品、彰顯才華的機會。讓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賽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更好地掌握漢字書寫方法、拓展識字容量,在快樂學習的同時,為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夯實基礎。
感受漢字之美、溫潤稚嫩同心。將漢字文化融入于小學語文課程之中,可達到夯實學習基礎的目的。漢字凝結著古人的智慧結晶,其中的筆畫、筆鋒無不彰顯中華藝術之美,漢字是學生通往語文世界的大門,是語言文化和人文歷史傳承的載體。教師需結合學情巧妙開展語文課程實踐活動,讓學生沉浸于美好的漢字世界之中,感受漢字之美,培養(yǎng)其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