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白瑪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新媒體衍生并發(fā)展,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途徑多樣,傳播速度較快,轉變了傳統(tǒng)信息傳播與接受方式。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具有一定權威性與公信力,能夠為受眾傳遞出真實且準確的信息。隨著多種媒介手段的出現與應用,使得電視新聞傳播效率大大提升,轉變傳統(tǒng)單一傳播模式,受眾對信息要求在逐漸提升。在新時期背景下,電視新聞播報方式逐漸落后,無法適應受眾需求與時代發(fā)展,為推動電視新聞進一步發(fā)展,增加受眾基礎,在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則需要摒棄傳統(tǒng)播音語言,追求新樣式與新特點,始終跟隨時代發(fā)展步伐,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在播報過程中,可適當融入新語氣,采用多樣化表達方式,運用多種新詞匯等,吸引受眾觀看興趣。
【關鍵詞】電視新聞;播音語言;新樣式;新特點
在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傳播中,新聞播音是一種高要求、高難度的傳播形式,對播音員提出了較高要求,播音員在進行播報中,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基礎素質,如發(fā)音標準、吐字清晰,還需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知識面。隨著信息化時代到來,數字化技術與媒體技術在不斷發(fā)展與革新,新聞傳播領域逐漸拓展,同時受眾的欣賞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對電視新聞播音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tǒng)電視新聞播音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受眾需求,在新形勢下,電視新聞播音應及時且客觀的報道新聞事件,同時還需要從多角度與深層次分析新聞事件。隨著電視新聞節(jié)目形式多樣化,電視新聞播音語言呈現出新樣式與新特點,同時也有助于播音員朝向專業(yè)化與個性化方向發(fā)展。
一、電視新聞播音語言的新樣式
(一)新語氣產生
傳統(tǒng)電視新聞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經典播報方式,播音員在新聞播報過程中,字正腔圓、節(jié)奏適當、語言流暢,將新聞事件具體細節(jié)展示給受眾。這種播報方式十分經典,因而被廣泛沿用,被稱之為播報式。播報式是新聞播音中最常見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這一播報方式的特點為語言嚴謹、表達恰當,能夠體現電視新聞的嚴肅性特征。當前我國多個電視臺,在開展新聞節(jié)目時,均采用這一語言表達樣式。但隨著自媒體與新媒體發(fā)展,使得受眾喜好與需求發(fā)生變化,播報形式也發(fā)生了轉變。
播報形式主要來源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解放區(qū)播音,在發(fā)展初期,便采用端莊且嚴謹的播報風格,這一播報樣式更能夠體現出新聞的嚴肅性特征,同時還能夠提升新聞播報的權威性。自改革開發(fā)后,人們收入水平與生活水平逐漸提升,逐漸開始追求精神文化層面的富足,對新聞播報樣式發(fā)生轉變,更加強傾向于語言自然、貼近日常生活的播報樣式。正是受到人們需求影響,新聞播報方式逐漸發(fā)生轉變,在原有嚴肅新聞播報中,會適當增加內容講解與新聞事件評論等內容。通過轉變電視新聞播報方式,受眾在觀看新聞節(jié)目時,不僅能夠感受到新聞的權威性,還能夠帶給受眾一種親切感。例如在中央電視臺,有一檔名為《本周》的節(jié)目,這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首檔以播音員日常講話形式播報的新聞節(jié)目。在這一檔節(jié)目中,播音員摒棄傳統(tǒng)嚴肅的播報風格,采用日常聊天的預期,講解各個新聞事件與社會熱點事件,語調平緩,通過轉變播音風格,使觀眾獲得了不一樣的體驗,更加親切與自然。
(二)表達樣式多樣化
在新時期,受眾分眾化趨勢顯著,出現了多種表達樣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tǒng)單一播報壟斷現象,為受眾提供多種類型的新聞節(jié)目。表達樣式多樣化,主要可從三方面概述。首先是不同環(huán)節(jié)表達樣式的轉變。在新聞直播節(jié)目中,電視新聞播音員可采用多種報道形式,如口播新聞、訪談、連線記者與電話采訪等。播音員在新聞播報過程中,不僅需要具備基本播報能力,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提問與采訪能力,充分把握新聞線索,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信息。當播音員采用現場記者連線表達方式時,需要具備良好敏感度,在與現場記者溝通中,及時把握住新聞線索,為受眾提供更多信息。在采訪現場嘉賓時,需要具備一定應變能力與良好素質,及時提出問題,完成采訪。新聞播音員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對新聞事件進行評價與解讀,需要具備獨到眼光,發(fā)揮正向輿論導向作用,深入分析新聞事件,向受眾傳到出正確觀點。
其次,說新聞也是當前所流行的一種新聞播報方式。這一新聞播報方式,主要是在遵循新聞真實性與客觀性基礎上,播音員采用生動簡潔的語言,將新聞事件緩緩展示給受眾,采用說新聞播報方式,使得播報十分自然生動,更加貼合受眾日常生活,語言風格隨意。說新聞播報方式,與受眾日常生活更加貼合,轉變傳統(tǒng)新聞信息傳播樣式,滿足受眾信息獲取需求,優(yōu)化傳播效果。例如采用說新聞播報方式的節(jié)目有《鳳凰早班車》、《魯豫說新聞》等。
最后聊新聞播報模式發(fā)展迅速,應用范圍較為廣泛,這一全新新聞播報模式,主要是采用聊天形式,將新聞事件傳遞給受眾。聊新聞具有多種特征,如語言表達親切、語言應用靈活,語言風格十分生動,在聊天過程中,便能夠引導受眾掌握各項新聞信息,在應用聊新聞播報模式時,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與互動性優(yōu)勢。例如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多名播音員采用日常閑聊方式,敘述新聞事件,通過聊天形式,進行新聞播報,同時還能夠對新聞事件進行談論與點評。采用這一形式,更能夠吸引受眾注意力。聊新聞模式主要是借鑒人們日常聊天的狀態(tài)與模式,打造出相對輕松的節(jié)目氛圍,這一方式更能夠吸引受眾進入到聊天狀態(tài),深入了解新聞事件詳細信息。當前采用聊新聞的節(jié)目較多,如《晚間新聞》以及《東方夜新聞》等。
(三)加入實時評論
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能夠通過多種方式獲取多樣性信息,不僅成為信息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傳播者。受眾在接受信息時,還會對信息進行評論。在這一背景下,受眾對新聞內容要求發(fā)生轉變,不僅局限于新聞播報,還需要了解播音員對新聞事件的看法與評論。通過新聞事實評論,能夠滿足受眾這一要求。新聞實時評論主要是在新聞事件播報過程中,適當加入評論,為觀眾分析新聞事件,引導觀眾掌握新聞事件詳細信息與事件發(fā)生始末。需要明確的是,新聞實時評論與專業(yè)新聞評論存在差異性,在進行實時評論是,其重點為探討正在播報的新聞,闡述對該事件的看法與看點,適當闡述相關背景信息,引導受眾對新聞事件產生深入了解。通過實時評論,能夠提高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同時也能夠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二、電視新聞播音語言的新特點
電視新聞播音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其主要特點可概述為規(guī)范性、莊重性與分寸感,在此基礎上,電視新聞播音還具有真實性特征,為受眾傳遞最真實的信息。新聞播報發(fā)展中,播音語言呈現出了新特點,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闡述。
(一)播報方式逐漸口語化
在傳統(tǒng)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新聞播音呈現出嚴肅性特征,播音員在闡述新聞事件時,應始終保持端莊以及嚴肅的態(tài)度,采用這一播報方式,有利于提升新聞的權威性與公正性,但同時也存在一定劣勢,播報方式生硬,無法吸引觀眾,觀眾在收看節(jié)目時,無法產生共鳴,長期以往,會導致受眾喪失觀看興趣。為改善這一問題,可采用口語化播報方式,播音員在進行新聞播報時,會采用貼近日常生活的口語表達形式,符合觀眾日常表達方式,能夠拉近觀眾與節(jié)目與之間的距離,能夠激發(fā)觀眾參與積極性。當前多個電視臺均采用口語化播報方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受眾興趣被調動。例如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新聞直播間》節(jié)目,也一改往日播報方式,播音員在新聞播報過程中,會出現多個口語詞,如“呢、吧、啊”等。采用口語化新聞播報方式,能夠改善傳播播報方式的疏離感,帶給受眾一種親切感??谡Z化播報方式應用較為廣泛,在多個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均有運用,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二)新詞新語運用頻率增加
新時期背景下,人們思想觀念以及生活方式均發(fā)生了轉變,在這一背景下,出現了多種新詞匯,并運用在多個領域中。新詞新語屬于動態(tài)的語言現象,雖然當前出現了大量新詞新語,但其中存在部分詞語缺乏穩(wěn)定性,不夠規(guī)范。在原有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播音員在新聞播報過程中,需要始終遵循用詞規(guī)范性原則,規(guī)范用語,隨著新詞新語出現,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使用頻率大大增加。例如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jié)目中,則使用了當前社會的流行語,在打造科技創(chuàng)新高地這一新聞中,出現了給力一詞。給力一詞原本是中國北方的方言,主要含義為帶勁。隨著給力一詞在網絡中大面積流行,使用范圍廣泛,將其運用在電視新聞播報中,使新聞播報更加生動、新穎,還能夠充分體現出新聞播音語言的時代感特征。
(三)地方臺方言播音逐漸增多
播音語言具有規(guī)范性要求,播音員在播報過程中,需要將普通話為基礎,發(fā)音標準,用詞與語法均需要符合普通話要求。隨著說新聞播報形式出現并廣泛運用,平等且親切的新聞播報方式收到觀眾的歡迎與追捧,在這一背景下,出現了方言播報形式,成為一種播音語言新特點。方言播音主要存在于地方電視臺中,采用這一播報方式,不僅增添了節(jié)目的地方特色,還能夠拉近節(jié)目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方言播音主要將當地觀眾作為基礎,節(jié)目內容通常為當地發(fā)生的事件,語言通俗且直白。例如齊魯電視臺曾推出《拉呱》節(jié)目,拉呱一詞是山東方言,主要意思為聊天,通過方言激發(fā)觀眾收看興趣,采用聊天形式播報新聞,增添節(jié)目的親切感。方言播報之所以能夠收到觀眾的認可與歡迎,主要是由于采用貼近生活的語態(tài),利用家常話的表達方式,與觀眾日常生活十分貼近,觀眾在收看節(jié)目時,就猶如與朋友日常聊天,十分親切。
三、結語
在新時期背景下,電視新聞播音語言出現了新樣式與新特點,能夠帶給受眾不一樣的體驗,豐富其視聽,同時也能夠推動電視新聞播音不斷探索與發(fā)展。電視新聞播音員在日常工作中,應結合受眾需求,始終跟隨時代發(fā)展趨勢,積極探究與創(chuàng)新,推動電視播音語言的完善。電視新聞是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只有做到推陳出新,才能夠進一步滿足受眾需求,獲得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爾查. 試析電視新聞播音語言的新樣式和新特點[J]. 記者搖籃,2021,(02):133-134.
[2]趙忠義. 電視新聞播音語言的新樣式和新特點分析[J]. 新聞傳播,2018,(07):106-107.
[3]祝捷,張丁. 電視新聞播音語言的新樣式和新特點[J].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0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