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貞
【摘要】在新課改及“新冠肺炎”后疫情時代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若能挖掘整合抗“疫”素材,并有機融入課堂教學,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性學習實踐,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文章以語文綜合性學習“天下國家,致敬英雄”為例,從活動背景、活動情境設計、活動實施過程、活動評價、活動案例反思等五個方面,探究如何結合抗“疫”素材,在家國情懷方面提質增效。
【關鍵詞】語文教學;綜合性學習;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02—0029—03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上下一心,千千萬萬個最美“逆行者”奔赴前線,共同抗“疫”,產生了大量的抗“疫”英雄事跡,體現了他們的愛國情懷?!白屨Z文學習從單調走向豐富,從習得走向運用的最好方法就是將其與生活接壤”[1],因此,我們要在后疫情時代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大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接壤”度,挖掘整合生活及抗“疫”素材,并將其有機融入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綜合性學習,在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方面提質增效。本文以“天下國家,致敬英雄”綜合性學習為案例進行論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全國上下齊心協(xié)力,各地醫(yī)務人員舍小家為大家,面對隨時被感染的危險,沖鋒陷陣,全國再次重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場面。“天下國家”綜合性學習是統(tǒng)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重點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和搜集知識的能力,明確“天下國家”的含義,引導學生認識更多的愛國人物,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幫助學生樹立“肩負民族、胸懷天下”的偉大理想。基于該綜合性學習目標以及全國抗“疫”的真實情境,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具有實踐性的學習活動,有效整合教材,挖掘抗“疫”工作中的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多角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弘揚愛國文化”“致敬愛國英雄(抗疫英雄)”和“踐行愛國情懷”這三個角度入手,開展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積累愛國詩詞、名言、典故,認識愛國人物,進一步引導學生感恩抗“疫”中的“最美逆行者”,形成愛國意識并踐行愛國情懷。
因為“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動式、灌輸式的教學弊病”[2],所以作為一項運用語文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綜合學習活動,必須要創(chuàng)設活動的真實情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大綜合性學習活動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盡最大可能做到有效融合。結合疫情背景下學校對學生愛國情懷培育的實際,設計活動情境如下。
疫情背景下,學校要大力借助學科教學與愛國情懷的滲透機制,充分利用教材與現實生活的關聯(lián),提高滲透效率。為此,筆者所在學校七年級語文教師,通過開展“天下國家,致敬英雄”綜合性學習活動,實現語文學科教學與愛國情懷的有機滲透。開展活動時,教師根據活動目標及學生實際,指導學生自主確定活動任務(見表一),從“弘揚愛國文化”“致敬愛國英雄(抗疫英雄)”和“踐行愛國情懷”這三個方面設計活動任務,實現了教材與生活的融合、智育與德育的融合。
(一)活動任務的分析
該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目標任務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心志,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是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實用功能的具體體現[3]。具體講,該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明確“天下國家”的含義。采用資料搜集和分類篩選的形式,用語文的視野和方法解讀個人與國家命運的關聯(lián),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并踐行愛國情懷。
學生自主完成活動任務的確定和實施,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三組任務,各大組完成不同的任務。根據任務完成所需,集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工、合作、討論、展示及評價等能力。
(二)任務完成初步分析
1.課前由學科代表按照任務安排情況,向三大組長布置任務。三大組長根據組情實際,將大組分成若干小組,將任務交代給各小組長。
2.活動分工有序,環(huán)節(jié)緊湊,按照“個人搜集、整理——小組內討論、整合——大組內篩選、梳理——班內展示提升”落實的環(huán)節(jié),由語文教師記錄活動過程,做成專題電子板報,上傳至班級QQ群和學校公眾號,供學生后期學習。
(三)活動成果展示
1.教師在各大組活動成果展示前,必須要給學生講清展示的規(guī)則和要求,安排好展示的順序和點評的學生。
2.三大組在班內展示。展示前,教師可以征求學生意見,利用多媒體適當播放與主題相關的音視頻,使學生展示起來更輕松、更高效和更完美。展示時分組輪流展示成果(配音視頻或文字解說)。然后接受同學評議,并回答同學質詢,有理有據地為小組的成果做辯護或接受評析意見。
3.各大組在展示完畢后,教師可指導其他大組的部分學生,從優(yōu)點、缺點和建議等三個方面對展示予以點評,鼓勵展示組的其他學生為自己組的任務成果做補充解釋,切實保證活動面向全體學生。
4.三大組任務完成情況。A組在完成“弘揚愛國文化(詩詞、名言)”任務中,搜集到愛國詩詞共計56首,愛國名言共計32條。B組在完成“致敬愛國人物(抗疫英雄)”任務中,搜集到愛國人物事跡43件,其中抗疫英雄事跡36件,其他事跡7件。在學生挖掘整理出的抗疫英雄事跡中,鐘南山、李蘭娟等抗疫英雄事跡占比較大。C組在完成“踐行愛國情懷(方式方法)”任務中,搜集整理的正確踐行愛國情懷的方式方法均能同社會公德、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機結合起來[4]。
做好學生活動任務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明確總結活動的得失,確定以后努力的方向。通過組內評價,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組內學習。當然,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可以提高整個活動效率,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樹立學生學好語文的信心。為此,在全班展示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要給每位學生發(fā)放活動任務評價表,讓學生對自己在活動任務中的表現做一個全面評價,對組內的其他組員進行評價,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予以一一評價(見表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在新課改和“新冠肺炎”后疫情時代的大背景下,開辟學習語文教材的新視覺和新途徑,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同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發(fā)展需求。
在這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積極尋求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語文學習與愛國情懷培育的融合度,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展示和自主評價的能力。整個活動,學生均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體驗,順利實現了語文學習活動的三維目標。同時,該活動也為我們后期開展語文教學以及綜合性學習提供了具有可復制、可操作的經驗。當然,活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提高學困生的參與積極性以及健全評價機制等問題,需要我們后期的繼續(xù)思考和努力。
[1]屈麗娟.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語文教學情境[J].美麗中國,2009(11):122.
[2]謝婷婷.讓語文學習與生活接壤[J].教學管理與教學研究,2019(21):16.
[3]石斌.特殊背景下的項目化學習實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0(04):15.
[4]汪惠琛.基于“引子范本”的課外閱讀教學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12):25.
(本文系2021年度定西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鄉(xiāng)村教育振興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策略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DX[2021]GHB0025)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