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林
(北京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護理系,北京 1024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樹人是教育之本,各門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故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xié)同前行,相得益彰,構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時代中國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為了使我校護理專業(yè)學生能在思想政治方面符合社會及職業(yè)的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寓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之中,不僅有助于激發(fā)護生的愛國情懷,嚴謹慎獨精神,更能培養(yǎng)護生的奉獻精神和高尚的醫(yī)德醫(yī)風。
課程思政這一概念源于德育學科,其本質是立德樹人,是指在非思想理論課中主動去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挖掘思政元素,更好地發(fā)揮課程的育人鑄魂功能。對于課程思政內涵的研究,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但都一致認為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根本舉措,是教書育人的深化拓展,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特征的重要內容。課程思政作為當前職業(yè)教育的一個重點任務,學校課程教學必然成為主要的場所。在專業(yè)課程中對護生開展思政教育,有利于全面且全方位地培養(yǎng)護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思政課實質上就是隱性的德育課程,在非德育課程中利用這些課程所蘊含的德育資源對護生實施進一步的思想教育[1]。
課程思政是新形勢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教育部于2020年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結合學科專業(yè)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專業(yè)課教師有必要從思政教育的角度,科學合理地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讓專業(yè)知識與思政元素相互交融,發(fā)揮隱性教育的特色,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xiàn)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和價值觀的引領互促共進,引導護生樹立科學精神、愛國精神和工匠精神[1]。
每門專業(yè)課都有各自的知識體系和特點,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契合學科特色,在不影響專業(yè)課程的知識體系和邏輯關系的同時,充分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道德和思維品質,在全面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兼顧各類課程所側重的不同思政內涵,例如工匠精神、辯證元素等,把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全課程育人理念融入專業(yè)教學全過程,與思政課形成協(xié)同效應,實現(xiàn)立德樹人。護理學基礎作為護理專業(yè)學生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是學習護理專業(yè)知識的基礎課程,是護理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是培養(yǎng)護生將來從事護理工作具備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態(tài)度所必須學習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對護生正確認識護理專業(yè)、塑造護生正確的護理職業(yè)觀念有著重要的意義,對護生日后的學習及工作有著重大影響。因此,護理學基礎課程在護理人才培養(yǎng)中承擔著重要的育人使命,是護理專業(yè)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護理學基礎是培養(yǎng)護生基礎護理知識和基本護理操作技能的課程,對護理專業(yè)學生有很強的實用性,要求護生既能掌握基礎的護理理論及相關知識,同時又具備進行基礎護理操作的技能,能對患者的需求及病情進行準確判斷并實施相應的護理。通過發(fā)掘和整理隱藏及依附于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嘗試在教學活動中自然融入,引導護生具備“大醫(yī)有大愛,大愛成大醫(yī)”的大醫(yī)情懷,有責任與擔當,體現(xiàn)大德與愛國,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中。通過課程思政,教育護生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傾心奉獻,不忘救死扶傷,牢記治病救人的使命,牢固樹立生命第一、患者至上的人道主義精神[2]。
筆者以本校護理系2018級五年制護生為研究對象,其已開設了護理學基礎課程,目前已經進入第三學期,結合護理學基礎課程中課程思政與教師、護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護理學基礎課程融入課程思政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護生對護理學基礎課程的認知與興趣、對護理學基礎課程與思想品德課程聯(lián)系的認知、對思想品德的認知共3個方面,設計了10個題目,分為單選題、多選題2種題型。本次參與調查的為護理系2018級五年制5個班級的在校護生共142名,通過面對面訪談完成問卷,發(fā)放了142份問卷,收回142份問卷,每個班級由班主任進行監(jiān)督作答,問卷有效率100%。
3.2.1 護生對護理學基礎課程的認知和興趣的評價(見表1~5)
表1 最喜歡上護理學基礎課的什么內容(多選)
表2 喜歡上護理學基礎課的程度
表3 對護理學基礎課學習內容的理解
表4 理論課和實踐課更喜歡哪個
表5 護生對護理學基礎課與其他課程關聯(lián)的認知(多選)
3.2.2 護生對護理學基礎課程與思想品德課聯(lián)系的認知評價(見表6~8)
表6 護生認為護理學基礎課與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有聯(lián)系
表7 護生對護理學基礎課與護理職業(yè)素養(yǎng)的理解
表8 護生對護理職業(yè)思想品德要求的認知
3.2.3 護生對思政的認知評價(見表9~10)
表9 護生對護理學基礎課上教學內容選取的傾向(多選)
表10 護生對同伴品德的認同
3.3.1 關于護生對護理學基礎課程的認知和興趣的評價 從問卷調查得知,護生對護理學基礎的內容選擇上,喜歡學習基本理論、基本操作技能和與患者溝通的比例分別為61.27%、81.69%、62.68%。愿意學習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比例較高,說明護生對溝通交流的學習愿望較強。在調查喜歡上護理學基礎課的程度時,表示不喜歡和不太喜歡的護生占2.82%,喜歡和一般的護生占97.18%,絕大多數(shù)護生還是喜歡上這門課程的,在護生喜歡學習的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會使護生更加有效地受到思想教育。護生喜歡上理論課、實踐課以及都一樣的人數(shù)分別為16.20%、51.41%、30.99%。認為護理學基礎課與人際溝通課程關系比較密切的人數(shù)占80.28%,說明絕大多數(shù)護生愿意在一定情境下進行實踐操作,而且更愿意學習溝通交流[3]。
3.3.2 關于護生對護理學基礎與思想品德課聯(lián)系認知的評價認為護理學基礎課程與思想品德課程有聯(lián)系和沒聯(lián)系的分別占75.35%和2.11%,認為能從護理學基礎課上學會護理職業(yè)素養(yǎng)的護生占87.32%,認為思想品德的好壞對護生很重要的占92.25%,說明護生認為護理學基礎與思想品德的關聯(lián)非常緊密。
3.3.3 關于護生對思政的認知評價 選擇如何在護理學基礎課上學會與患者溝通及學到如何關愛患者的護生分別占78.17%和70.42%,希望學到護理前輩故事的護生占66.90%,說明在護理學基礎課中結合思政教育進行溝通交流、關愛患者的教育是大部分護生需要的。同時,介紹護理前輩的英雄事跡,讓護生增加職業(yè)自豪感和堅定職業(yè)信念,對提升護生護理職業(yè)信念、更加熱愛護理職業(yè)有很大幫助。
除了對護生進行問卷調查之外,筆者進一步對護理系教師進行了訪談,他們是從事護理學基礎教學多年的教師,共10名。訪談內容主要是教師對于護理學基礎課程與思政結合的看法、教師如何在護理學基礎課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及教師和護生對于護理學基礎課程融入思政有何建議,這樣筆者的研究結果會更加詳細。筆者設計了10個題目,對護理學基礎課教師進行訪談后,對訪談記錄進行分析,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總結。
3.4.1 教師對護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現(xiàn)狀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進步,課程思政已經成為高校課堂必須加入的元素。任何課程中都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護生不僅要學會技能,還要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相應提高。通過訪談得知,大部分護理學基礎教師在課堂上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授課,在課堂上也按照教學目標中的素質目標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時候是針對個別違紀的護生進行說服教育時結合思政進行教育;在教學內容較多的時候,可能會在課堂結束總結時進行簡單的思政教育,但涉及的層面較淺,是圍繞知識技能層面進行的,護生有時候也不是特別感興趣,需要教師反復強調提醒,停留在說教層面上,很難觸動護生心靈。
3.4.2 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有待提高 護理學基礎課教師普遍認為護理學基礎課上進行思政教育很必要,但基本上是圍繞教學內容和操作技能進行慎獨、愛心、耐心等淺層的說教,目前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尚不是很明確。教師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還是著重于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傳授,對規(guī)范的課程思政尚處于淺層的認識中,甚至還有教師不太清楚具體的課程思政究竟讓干什么,對這一概念比較模糊。所以有必要讓教師在課程思政方面接受更多的系統(tǒng)化培訓教育,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理解與教學能力。
3.4.3 護生的課程思政教育途徑應多樣化 五年制的護生正處于十七八歲的青春期,普遍對電子產品更感興趣,對視頻動畫的直觀內容更加喜歡。在護理學基礎課堂上,教師基本上是圍繞護生進行操作學習或者理論學習的過程中結合臨床實際情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這種單純說教的方式會讓護生反感,影響教育效果。所以在護理學基礎課上進行思政教育時應該讓護生“動”起來,比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布置課前任務,讓護生查閱資料,或者教師課前布置思政主題,讓護生搜集資料,課前進行5分鐘思政小演講,這樣可以充分調動護生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
課程思政開展的時間不是很長,能夠借鑒的經驗也不多,導致護理學基礎課課程思政的進展緩慢。在這種情況下,要提高護理學基礎課課程思政的效果,更好地實施課程思政,就要提高對護理學基礎課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重視護生在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職業(yè)品德教育,使職業(yè)素養(yǎng)、品德提升不僅在思政課上進行,同時在專業(yè)課上也有體現(xiàn),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護生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護生高尚的職業(yè)精神以及綜合素養(yǎng),保障護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以正確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進行學習,還能培養(yǎng)護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促進護患關系和諧。從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來看,在護理學基礎課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能夠促進護生的綜合素養(yǎng)、思想境界及專業(yè)知識水平的提升,從而培養(yǎng)更多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現(xiàn)代護理人才。
護理學基礎課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總結思考,不斷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在“臨終患者的護理”這一章節(jié)引入案例:患者死亡,家屬忍痛捐出器官幫助救治需要的患者,這樣的舉動直擊護生的心靈,生命與愛的教育水到渠成。在“危重患者的病情觀察與護理”這一章節(jié)引入案例:如患者出現(xiàn)病情變化而護士未及時發(fā)現(xiàn),教育護生要注意傾聽、觀察,注重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等。
教師按照教學內容設計案例教學,在課堂上為護生導入積極的案例,做有故事的教學、有溫度的課程思政,案例教學只有導入一定的情景才有真感情;設計體驗式教學,讓護生進行角色轉換,直接感受患者及家屬的體驗,體驗讓人改變,也達到讓護生改變思想及行為的目的??傊?,教師應積極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時俱進,滿足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教師要不斷學習,使自身的責任意識、綜合素養(yǎng)、政治觀念能夠與時俱進,教師不僅傳授護生知識,還要教給護生正確的“三觀”。要求教師不僅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先進的思想理念。知識在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教師也應該不間斷地學習。身為教師,就必須以成為一名學習者為前提,只用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來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