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五代排陣使述論

        2022-02-24 06:44:48錢毓山
        西夏研究 2022年1期
        關鍵詞:布陣官職指揮官

        □錢毓山

        使職制度是五代繼承唐代政治制度的遺產之一,五代使職如唐代一樣被設置來處理各種事務,同時也體現(xiàn)出“因事而置,事已則罷”[1]1360的特點。在這一混亂時期,軍事使職的設置尤為頻繁,其中有一類使職以“排陣使”的名字出現(xiàn),并常常出現(xiàn)在五代時期的戰(zhàn)爭記載中,大多數(shù)學者將排陣使定義為掌管排兵布陣的官職。但在史書的記載中,關于排陣使排兵布陣的描寫卻十分稀少,同時它又出現(xiàn)在五代這一兵連禍結的特殊時期,故而五代排陣使應有自身的特點,不應簡單地把它當作排兵布陣的官職。關于五代的排陣使,目前學界暫無專門的論著。王軼英在其《中國古代排陣使述論》中曾梳理過排陣使在唐末、五代、宋初的演變,但只是對其軌跡進行了大致勾勒,并未深論①。本文擬對五代排陣使的源流、設置、職能及身份特征等問題進行分析,以期對五代時期軍事制度的研究有所補益,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一、五代排陣使的歷史淵源

        關于五代排陣使的歷史淵源,可以從“名稱”和“職能”兩個角度進行考察,相應的對應著兩個官職,即唐代排陣使和唐末五代排陣斬斫使,通過對這兩個官職的分析,可以大致看出五代排陣使大規(guī)模設置之前的歷史淵源。

        (一)唐代排陣使

        據(jù)史料記載,排陣使的設置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末黃巢起義時,“乾符中,賊渠黃巢之犯江西,(楊)復光為排陣使,遣判官吳彥弘入城喻朝旨,巢即令其將尚君長奉表歸國”[2]4772。義軍將領尚君長作為使臣,代表義軍歸降唐朝,但未曾料到在和談結束后,尚君長在前往長安求官的途中被招討使宋威以謀取功勞的原因截殺,義軍首領王仙芝聽聞消息怒不可遏,“賊怒,悉精銳擊官軍,威軍大敗”[2]5391。宋威戰(zhàn)敗后,唐廷罷去他的兵權,以“復光總其兵權”。之后楊復光以所部軍隊“進攻洪州,擒賊將徐唐莒”[2]4772。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楊復光擔任排陣使之前的身份為宋威軍監(jiān)軍,他之所以被任命為排陣使是因為此時楊復光需要一個合適的身份來統(tǒng)帥全軍,而以監(jiān)軍之名統(tǒng)軍似不足以服眾。因此,在這里賦予楊復光排陣使之職來統(tǒng)領軍隊②。這里可見楊復光所任排陣使的三種作用:一是收敗軍,復紀律;二是統(tǒng)軍;三是指揮作戰(zhàn)。楊復光作為唐代史料記載中唯一的排陣使,他擔任這一使職時所發(fā)揮出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應可以為五代排陣使之職的設置提供歷史借鑒。

        (二)五代排陣斬斫使

        五代時期除設排陣使外,還曾設有排陣斬斫使一職?,F(xiàn)今觀點將排陣斬斫使與排陣使等同[3]247,但就現(xiàn)有史料來看,二者更似為繼承與完善的關系。現(xiàn)就這一問題進行辨析。

        首先從“排陣斬斫”的字面意思看,“排”字的含義在古文中除“排布”外還有“排開”③,“斫”在古文中為“用刀、斧砍”之意。故“排陣斬斫”字面意思應為用刀斧劈砍排開敵陣,而非排兵布陣。與之類似,唐末清道斬斫使,其字面意思為用刀斧劈砍清開道路,其表現(xiàn)也體現(xiàn)了這一名稱的含義④。

        其次從排陣斬斫使設置源流來看。唐僖宗光啟年間,朱溫部下勇將郭言因作戰(zhàn)勇敢被授予“排陣斬斫”稱號⑤,可見排陣斬斫使起初是作為一種榮譽稱號賜予將領的,而非一官職。這一點與排陣使有很大的不同。

        最后從有“排陣斬斫”之名將領的表現(xiàn)及其特點進行分析,帶此名的將領共有三位,唐末朱溫部將郭言、李唐賓[4]5326,后唐同光三年(925)伐蜀先鋒康延孝[5]967。郭言事跡前文已述,在此不再贅述。李唐賓于唐昭宗龍紀初任朱溫軍中排陣斬斫使,“驍勇絕倫,善用矛,未嘗不率先陷陣”[5]288,其先鋒猛將屬性顯露無疑。后唐康延孝,“性驍健,徇利奮不顧身”,在后唐攻略前蜀時充任“西南行營馬步軍先鋒,排陣斬斫等使”[5]967,萬騎開蜀??梢?,三位有著“排陣斬斫”之名的將領均為驍勇絕倫之將,同時均體現(xiàn)出一定的先鋒屬性⑥。再結合排陣斬斫之意可推知,有這一稱呼的將領應為攻略先鋒,進而可看出其職能與排陣使存在一定差異。

        綜上所述,現(xiàn)今觀點將排陣斬斫使與排陣使等同似不妥,二者的關系應更類似繼承與完善的關系,因排陣斬斫使先鋒猛將屬性在日后排陣使設置中也有所體現(xiàn)。從設置時間來看,排陣斬斫使僅設置于唐末、后唐時期,彼時排陣使還未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在戰(zhàn)事中,僅有的幾位排陣使的職能也僅體現(xiàn)為輔助將領排兵布陣。自后晉開始,排陣使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在戰(zhàn)爭中,同時也展現(xiàn)出先鋒猛將屬性,而此時的排陣斬斫使卻已不再設置。因此,從發(fā)展脈絡來看,二者的關系也更傾向于繼承與完善,而非等同。

        排陣使作為唐代首創(chuàng)的使職,雖因唐王朝的崩潰而未能在唐代形成如觀軍容使一般相對固定的制度,但其許多官職及制度卻并未隨之消亡,反而大多數(shù)為接下來的五代所繼承。排陣使就是其中之一,它作為一種重要的軍事使職為五代君主們繼承、發(fā)展與完善,在五代時期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出重要的作用。

        二、五代排陣使的設置

        排陣使自唐代設置時就是一個隨戰(zhàn)而設,戰(zhàn)畢即罷的使職,五代各朝沿襲唐代設置排陣使,同時也保留了排陣使的這個特點,但由于五代整個時段幾乎都籠罩在戰(zhàn)爭陰云中,故在考察五代排陣使設置時易誤將其當作常設官。實則不然,排陣使在五代罕有的太平時期(如后唐明宗時期),往往無跡可尋。因此,五代排陣使歸根結底應還是一個在戰(zhàn)爭爆發(fā)時為處理戰(zhàn)事而臨時設置的使職官。

        依現(xiàn)有資料統(tǒng)計,排陣使在整個五代時期一共設置50人次⑦,實有40人任職(見下表)。

        五代排陣使任職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自上表可以看出,五代排陣使設置最為密集的時期為后晉,當是因后晉與契丹之間連年不斷的戰(zhàn)爭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從這種現(xiàn)象中能夠看出排陣使設置特點,即隨戰(zhàn)而設。此外,據(jù)表還可看出,擔任排陣使的人員大多任職前便地位較高,多任節(jié)度使、團練使等職,罷任后又多有升遷。這種現(xiàn)象雖與戰(zhàn)爭最終結果關系很大,但從中也可看出排陣使任職人員多為高級將領這一設置特點。

        三、五代排陣使的職能

        五代正值藩鎮(zhèn)割據(jù)、皇權衰落之時,這一時代有兩個較為顯著的特點,一是戰(zhàn)爭頻繁,所謂“兵革不休,夷滅構禍”[6]1049;二是制度沿襲唐制,五代許多官職均承襲自唐朝,但沿襲下來的官職職能出現(xiàn)變化。本文所論及的排陣使一職便是這一時期中出現(xiàn)的較有代表性的官職。五代沿襲唐代設置排陣使,但五代排陣使的職能相較于唐代出現(xiàn)了變化。五代排陣使職能主要可以分為輔助將領排兵布陣、前線指揮作戰(zhàn)、統(tǒng)帥親兵充作先鋒三個方面,以下從戰(zhàn)例入手來對排陣使的職能進行分析。

        (一)輔助將領排兵布陣

        排陣使顧名思義,為排兵布陣之官。但五代排陣使在這種職能上的體現(xiàn)與唐代有明顯的不同,原因在于唐代排陣使同時擔任著全軍統(tǒng)帥,其排陣職能包含在統(tǒng)帥職能之中,故而具體展現(xiàn)得不甚明顯。而五代排陣使是在軍隊統(tǒng)帥之外另設的官職,其作用為輔佐指揮官進行排兵布陣。在指揮官外另設排陣使,使得其職能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較唐代明顯。以下從兩場戰(zhàn)役入手來說明五代排陣使的此項職能。

        梁晉柏鄉(xiāng)之戰(zhàn)中,李存璋擔任晉軍三鎮(zhèn)排陣使,三鎮(zhèn)指河東(晉)、成德、義武。關于排陣使輔助將領排兵布陣的職能,以下從兩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從官職來說,此戰(zhàn)為晉王李存璋親征之戰(zhàn)[5]371,故李存璋應擔任總指揮官。從軍隊各組成部分來看,成德、義武為戰(zhàn)前新加入晉軍的勢力,二鎮(zhèn)部隊由各鎮(zhèn)原指揮官統(tǒng)領⑧,以步軍居多,為聯(lián)軍步兵的主要力量⑨。騎兵方面,周德威為晉軍騎兵指揮[5]752。這樣一來便可得出結論,即李存璋非三鎮(zhèn)總指揮,也非各部分指揮,故其所任三鎮(zhèn)排陣使職能不在指揮。其次從戰(zhàn)場表現(xiàn)來看,天祐八年(911)正月丁亥,梁晉兩軍決戰(zhàn)于柏鄉(xiāng)附近野河,開始時晉軍并不占據(jù)優(yōu)勢,梁軍列陣而來,而晉軍還未完成布陣,周德威不得已親率騎兵抵御梁軍,為己方布陣爭取時間[5]752,身為騎兵指揮官的周德威親列騎兵陣抵御梁軍,故而可知,指揮軍隊進行排陣的主要官職為指揮官。而關于三鎮(zhèn)排陣使李存璋的表現(xiàn)則有如下記載,“時帝軍未成列,李存璋引諸軍陣于野河之上”[5]372。這里以“引”來描述李存璋的行動,結合前文所述,李存璋并非總指揮及各部分指揮,可知此處“引”字并非帶領之意,而為“引導、招引”。從而可推知李存璋此時只是作為一個輔助性角色來引導各指揮官將軍隊“陣于野河之上”,真正行使指揮排陣的是各個部分的指揮官,李存璋僅起一個輔助排陣的作用,這正是其在本處擔任的排陣使職能的體現(xiàn)。結合上述兩點分析可知,李存璋所任排陣使職能為輔助將領排陣。

        梁晉黃河渡口爭奪戰(zhàn)是梁晉雙方圍繞黃河渡口展開的一系列戰(zhàn)役的總稱,此役乃梁晉雙方?jīng)Q戰(zhàn),最終后梁滅亡,后唐正式崛起成為中原之主。貞明四年(918)冬季,梁晉雙方對峙于行臺寨。當是時,梁將賀瑰為北面(行營)招討使,謝彥章為(北面行營)排陣使,二者當為上下級關系[5]221。此役中,排陣使謝彥章發(fā)揮了重要的輔助排陣作用。史書所載,“晉人或望我軍行陣整肅,則相謂曰:‘必兩京太傅在此也?!桓乙悦?,其為敵人所憚如此”[5]222。謝彥章非主帥,即非排陣職能主體,但又參與到排兵布陣工作中來,故而可知他在這一工作中應為一輔助角色,這里是借晉軍之口來側面說明排陣使謝彥章輔助主帥排兵布陣的職能。

        從以上諸事例可以看出,五代排陣使的職能之一為輔佐將領排兵布陣。

        (二)前線指揮作戰(zhàn)

        五代排陣使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指揮作用源自于唐代排陣使,但與之不同的是,唐代排陣使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出的指揮作用體現(xiàn)為位居中軍指揮全體部隊,而五代排陣使則多居前線,且僅指揮一部分軍隊,故而更類似于前線指揮官而非總指揮官,以下從戰(zhàn)例入手對排陣使這一作用進行分析。

        后晉與契丹之間爆發(fā)的白團衛(wèi)村之戰(zhàn),是五代時期較有代表性的戰(zhàn)役。此戰(zhàn)后晉大勝,契丹主耶律德光“獲一橐駝,乘之而走”[5]1104。此戰(zhàn)也是整個五代時期有記載的排陣使設置最為完備的戰(zhàn)役。此役中,晉軍指揮層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杜(重)威[5]1094及行營都監(jiān)李守貞,在晉軍中擔任排陣使的人有:北面行營馬步軍左右?guī)寂抨囀狗麖┣?,北面行營馬步軍左廂排陣使皇甫遇,(北面行營)馬步軍右?guī)抨囀雇踔埽R軍左右?guī)寂抨囀箯垙?,步軍左右?guī)ǘ迹┡抨囀古谁h(huán)[5]1101-1102,馬軍左廂排陣使薛懷讓[7]8888,右?guī)迸抨囀顾幵#?]8895,北面騎軍排陣使郭瓊[7]9033。戰(zhàn)役中,晉軍為契丹軍包圍,同時被切斷補給線,大風不止,外部契丹鐵鷂軍還在拔除鹿角以突入營中。晉軍諸將請戰(zhàn),杜(重)威希望等風停后再做行動,行營都監(jiān)李守貞認為敵眾我寡,情勢危急,當利用大風破敵,若等風停則全軍覆沒。于是,稍后在與諸將商討后便“呼眾軍齊力破賊”,排陣使張彥澤、皇甫遇、符彥卿、藥元福等將“率騎奮擊,風勢尤猛,沙塵如夜,敵遂大敗”[5]1103。

        可見,在此役中,主將杜(重)威未能作出正確決斷,在情勢萬分危急之下,行營都監(jiān)李守貞替代杜行使全軍指揮權,令諸將出擊,大敗敵軍。這里可以看到,具體實施攻擊行動的,即在前線指揮進攻部隊的均為排陣使,張彥澤“潛兵尾其后,順風擊之”[7]8838,符彥卿“以萬騎橫擊遼軍”[8]56,皇甫遇“率騎奮擊”[5]1103,藥元福“乃率麾下騎,開拒馬出戰(zhàn)”[7]8895,且應注意到,諸排陣使是在收到李守貞的命令后才開始同時發(fā)動進攻,而非私自動用軍隊進攻。最后,在戰(zhàn)勝契丹軍后,“諸將欲追之,重威曰:‘逢賊得命,更望福乎!’遂收軍馳歸常山”[5]1434。由諸排陣使進攻和撤退時的表現(xiàn)來看,其在指揮作戰(zhàn)的同時也很明確地受到指揮官的約束。

        此外,在郭威滅漢之戰(zhàn)中排陣使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后漢乾祐三年(950),后漢鄴都留守、樞密使郭威舉兵向闕,漢隱帝以慕容彥超統(tǒng)兵抗擊[5]1371-1372。此戰(zhàn)中,郭威軍中的排陣使有:行營馬步左廂都排陣使王彥超[7]8911、北面行營馬步都排陣使何福進、北面行營右?guī)抨囀估铙蓿?]1464。郭威所率北軍與慕容彥超之南軍于此年十一月在劉子陂列陣對峙,慕容彥超率先發(fā)難,“引輕騎直前奮擊”,北面行營馬步都指揮使郭崇威與前博州刺史李榮帥騎兵抵御[9]9436,幾位排陣使便在出陣之列。關于上述幾位排陣使的戰(zhàn)場表現(xiàn),史書中所記:“郭威命何福進、王彥超、李筠等大合騎以乘之?!保?]1372“周祖起兵入汴,筠同郭崇(威)從,與慕容彥超戰(zhàn)于留(劉)子陂,彥超東奔。”[7]13971按照上述戰(zhàn)場表現(xiàn),有兩種可能,一是郭崇威為此次騎兵戰(zhàn)的指揮,他“帥騎抵御”,但具體實施抵御行動的卻是三位排陣使,只不過由于這時北軍的總指揮為郭威,故史書記載為郭威命三位排陣使“大合騎以乘之”[5]1372;二是郭威為此次騎兵戰(zhàn)的指揮,他一面令郭崇威、李榮抵御,一面又令三位排陣使“大合騎以乘之”,無論從哪個可能性來看,排陣使之指揮作用均體現(xiàn)在了貫徹指揮的意志、具體實施作戰(zhàn)計劃的方面。

        從上述戰(zhàn)例分析可知,五代排陣使作為聽命于指揮官的將領,其在戰(zhàn)場上主要表現(xiàn)為貫徹上級意志的前線指揮官,其親自率領、指揮軍隊來完成軍中指揮官們所制訂的計劃,同時在實施過程中還會受到指揮官的嚴格約束。

        (三)統(tǒng)帥親兵充當先鋒

        這里所說的統(tǒng)兵并非指五代排陣使統(tǒng)領整支軍隊,而是其有一支直屬于自身的小部隊。這支小部隊在排陣使的統(tǒng)領下會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出一定的作用,故將其作為排陣使的職能歸之,排陣使的這種作用未直接記載在史書中,僅能從側面進行分析。后晉開運元年(944)二月,契丹入侵,契丹軍突襲速度之快,乃至后晉北面行營都部署高行周都被契丹騎兵所圍困,“契丹騎兵數(shù)萬圍高行周于鐵丘”,在這種危急時刻,“諸將莫敢當其鋒,(符)彥卿獨引數(shù)百騎擊之,遼人遁去,行周得免”[7]8837。當時,符彥卿為馬軍左廂排陣使,若依前文所述,其帶領所部左廂騎軍前往救援高行周,則士兵數(shù)量必不可能是區(qū)區(qū)數(shù)百騎,按承襲五代的宋代兵制記載:“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保?]4864縱使兵員嚴重缺額,也必不可能僅為數(shù)百人,故此處符彥卿所率“百騎”當為其親兵。在戰(zhàn)爭的危急時刻符彥卿親率這支小部隊充當先鋒突入重圍,進而高行周率部隊“瞋目奮擊”,最終在與晉出帝軍的里應外合下方得解脫,在這里符彥卿身為排陣使的先鋒作用顯露無疑。

        排陣使類似的作用也體現(xiàn)在白團衛(wèi)村之戰(zhàn)中。開運二年(945)三月,后晉與契丹爆發(fā)白團衛(wèi)村之戰(zhàn),此戰(zhàn)過程已于前文敘述,故在此不再贅述。在這場戰(zhàn)役中,右?guī)迸抨囀顾幵5谋憩F(xiàn)值得注意,李守貞呼眾軍奮擊時“元福乃率麾下騎,開拒馬出戰(zhàn),諸將繼至,契丹大敗”[7]8895。這里藥元福為右?guī)迸抨囀梗渌什粦獮闅w右?guī)抨囀菇y(tǒng)領的右?guī)T兵,且副使與正使分管部隊的一部分在五代似乎也不大現(xiàn)實,故藥元福所率“麾下”當為其親兵。由上述分析可知,五代排陣使亦如唐代將官一般設有親兵,同時在戰(zhàn)爭中,其多率領親兵充當先鋒部隊。

        從五代排陣使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的各種作用來看,五代排陣使與唐代排陣使大體一致,但與唐代排陣使不同的地方在于,五代排陣使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的實戰(zhàn)作用更為明確,且受到的約束也更多,這一點同時也體現(xiàn)在五代排陣使的地位變化上。五代時期排陣使的地位相較于唐代下降了許多,如后梁三鎮(zhèn)排陣使謝彥章因被北面招討使賀瑰懷疑“與晉人通”而慘遭其殺害[5]222,且事后賀瑰并未受到梁末帝懲罰,甚至參與此次密謀的朱圭還因此事受到了梁主的嘉獎[5]136-137,可見此時排陣使地位遠不及指揮官。再者后晉白團衛(wèi)村之戰(zhàn)時,從諸位排陣使的戰(zhàn)場表現(xiàn)來看,他們完全做到了令行禁止,即當上級發(fā)布命令出擊時,他們才出戰(zhàn),當上級命令停止行動時,他們即便心有不甘亦會聽從命令,不見有絲毫越級跡象。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與整個五代時期君主權力的復蘇和軍權向中央集中的趨勢息息相關的⑩。隨著這種趨勢的逐漸加強,排陣使這類的官職職權也將越來越模糊和縮減,直到最后隨著戰(zhàn)爭的結束和制度的健全而完全消失,這也可看作是北宋初期排陣使及相關官職隨著宋遼戰(zhàn)爭的結束而被撤銷的原因之一。

        四、五代排陣使的身份特征

        排陣使作為出現(xiàn)在唐末五代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官職,必然帶有這個時代的烙印。五代時期武人至上,文人備受歧視,后漢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王章曾評價文臣:“此等若與一把算子,未知顛倒,何益于事!”[5]1410可知五代文人受歧視之深。此外,五代還是君主權力逐漸復蘇和加強的時代,但由于形勢詭譎多變、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使得君權復蘇的過程十分曲折,五代各朝君王在進行制度改革的同時往往輔以更為直接的方法將軍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任命親信掌兵。五代排陣使作為五代軍隊中較為高級的軍職,其任職人員的身份便體現(xiàn)出上述特點。關于排陣使身份特征的描述,因唐代史料過少,故而將五代排陣使與宋代相關官職進行比較,進而得出結論。

        (一)多為當朝皇帝親信

        與宋代排陣使多由前朝老將(臣)擔任不同,五代排陣使多由當朝皇帝親信擔任,宋代排陣使見于史籍的,無論是太祖時的宋偓,太宗時的張永德、郭守文,還是真宗時的王漢忠、李繼隆,均為較有威望的前朝老將(臣)。五代則不同,晉王李存勖之三鎮(zhèn)排陣使李存璋為李存勖忠實擁護者,“存璋爰立莊宗,夷內難,頗有力焉”[5]720。后晉廣晉府行營都排陣使杜重威為晉高祖妹夫。晉出帝之北面行營馬步軍左右?guī)寂抨囀狗麖┣渑c晉出帝關系深厚,“少帝幼與彥卿狎”[7]8837??梢娢宕鷷r許多排陣使都與當朝皇帝有較為親近的關系。這是宋代排陣使所沒有的。

        從排陣使的設置來看,宋代可能因相關制度的完善而傾向于用較有威望的前朝老將來壓陣以體現(xiàn)中央權威,而五代君主則更傾向于在軍隊中直接安插自己的親信,因為五代正處于軍事改革的過渡與發(fā)展時期,君主還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來完全掌控軍隊?,因此五代君主們便通過這種舉措來加強中央對軍隊的掌控。

        (二)多由驍勇武將擔任

        五代僅有排陣使,宋代除排陣使之外,還出現(xiàn)了排陣都監(jiān)、鈐轄。五代與宋代截然不同的是,五代時期擔任排陣使一職的絕大多數(shù)為驍勇武將,多帶有“勇”的性格特點,如后梁行營馬步軍都排陣使牛存節(jié)“少以雄勇自負”[5]298,諸軍排陣使王晏球“少沉勇有斷”[5]853,后晉北面行營馬步軍左廂排陣使皇甫遇“少好勇”[5]1259,馬步軍右?guī)寂抨囀箯垙伞吧儆杏铝Α保?]1305,后漢北面行營馬步都排陣使何福進“少從軍,以驍勇聞”[5]1627,北面行營右?guī)抨囀估铙蘼暶谕狻摆w延壽聞筠驍勇”[7]13970,后周西北面都排陣使藥元?!坝子心憵狻保?]8894??梢姡宕鷷r排陣官多以勇武之人擔任。

        反觀宋代,其排陣官職大多為以宦官擔任的都監(jiān)與鈐轄。太宗、真宗時普遍在軍中設置這兩種官職,宋太宗時有鎮(zhèn)、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鈐轄王繼恩[7]13602,鄜延路排陣都監(jiān)劉承規(guī)[7]13608,鎮(zhèn)、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都監(jiān)秦翰[7]13612,三路排陣鈐轄周瑩[7]9226,靈、環(huán)排陣都監(jiān)李神祐[7]13607,等等。真宗朝有鎮(zhèn)、定、高陽關排陣都監(jiān)秦翰[7]13613,排陣都監(jiān)楊永遵[10]969,鎮(zhèn)、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都鈐轄閻承翰[7]13610,等等。上述例子中,除了太宗朝之周瑩、李繼宣,真宗朝之張耆外均為宦官。從五代與宋代擔任排陣官職人員的性質,再結合前文所述五代排陣使的戰(zhàn)場表現(xiàn)可以看出,五代設置的排陣官職傾向于領兵作戰(zhàn),而宋代則更傾向于對軍隊進行監(jiān)督,宋朝皇帝將排陣使的職能分割,分別賦予排陣使與排陣都監(jiān)、鈐轄,這無疑是適應五代后期到宋初這一時間段內出現(xiàn)的對軍隊權力進行分割與制約的趨勢。

        五、結 語

        五代時期排陣使是在繼承唐末排陣使和排陣斬斫使的基礎上設置的使職官員,主要設置于戰(zhàn)亂時期,在五代兵戈擾攘的局勢中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其作為一種類似于后世前線指揮官的職位,擔任排陣使的武將們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輔助將領排兵布陣作用的同時,又忠實地執(zhí)行來自指揮層的命令,甚至有時還親自帶兵沖鋒陷陣。可以說,五代時期各王朝的戰(zhàn)爭機器在指揮與排陣使這兩部分武將的相互配合下才得以較為流暢、全面地發(fā)揮出其暴力效果。其次,五代排陣使作為出現(xiàn)在五代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使職官,其自身也帶有一些這個時代的特點,如多以武人擔任,五代作為一個極度崇武抑文的時代,文人基本不會有被授予軍中較高級將官的可能性,這類職位基本為武將所壟斷,排陣使作為中高級將官中的一個也不例外。此外,五代還是一個藩鎮(zhèn)混戰(zhàn)的時代,軍權在此時具有其他時代所不能比擬的地位,五代君主們也相當了解這一點,因此不斷進行軍制改革,強化君主權力的同時也輔以一些更為直接有效的手段,如以親信入軍擔任官職。排陣使便是典型的例子,排陣使任職人員或為皇帝親戚,或為皇帝兒時玩伴,總之,絕大多數(shù)都與當朝皇帝有著較為親近的關系。這與北宋前期排陣官的特征有較大差異,宋代排陣官主要選擇宦官擔任,其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的主要職能為監(jiān)督及協(xié)調。從對比中可以看出,五代排陣使作為一種在五代時期設置的軍事官員,無疑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出五代時期軍事制度改革的局限性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即軍權的分割和君主權力的進一步加強,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排陣使的存在顯得越來越?jīng)]有必要。由完善的軍制和因皇權崛起收奪軍權而日益強勢的宦官集團組成的新官職,最終將會取代由武將擔任的排陣使在歷史上發(fā)揮的作用,軍事職官的發(fā)展也由此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由皇權和制度掌控的階段。

        注釋:

        ①詳見王軼英《中國古代排陣使述論》,《西北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第18—21頁。

        ②這里筆者認為楊復光擔任排陣使應在宋威兵敗之后,因楊復光在任排陣使前為宋威軍監(jiān)軍(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二百下《黃巢》,中華書局,1975年,第5391頁),不應在無特殊情況下再任他職。宋威兵敗后被罷兵權,而王鐸此時還未被賦予招討使之名,因此正需要任命一個官員來執(zhí)掌大局,因此楊復光應于此時擔任排陣使。且若依這種假設又恰好符合使職隨事而設,事畢即罷的特點,之后楊復光在王鐸擔任招討使時又為王鐸監(jiān)軍而非排陣使了(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四《楊復光》,中華書局,1975年,第4772頁)。關于唐代監(jiān)軍軍權的問題,這里要闡明一下,唐朝監(jiān)軍是有軍權的,其軍權包括以下三點:節(jié)度使入朝或替換時,監(jiān)軍使代掌軍務;地方軍隊騷亂時,監(jiān)軍使臨機處理;藩鎮(zhèn)軍出征時,監(jiān)軍使可直接領兵作戰(zhàn)(黃樓《神策軍與中晚唐宦官政治》,中華書局,2019年,第465—466頁)。

        ③此意在史書中也有所體現(xiàn):“一日,過天津橋,有老人誤沖其騶道者,排之,落橋而斃?!毖诱茸杜f五代史》卷二十《寇彥卿》,中華書局,1976年,第278頁。

        ④“時軍民雜糅,鋒鏑縱橫,以神策軍使王建、晉暉為清道斬斫使,建以長劍五百前驅奮擊,乘輿乃得前。”司馬光撰《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五十六《唐紀七十二》,中華書局,1956年,第8331頁。

        ⑤“言將偏師,略地千里;頻逢寇敵,言出奇決戰(zhàn),所向皆捷,大挫東人之銳。太祖錄其績,以‘排陣斬斫’之號委之?!毖诱茸杜f五代史》卷二十一《郭言》,中華書局,1976年,第287頁。

        ⑥郭言被授予“排陣斬斫”稱號之前曾任朱溫部下李璠軍先鋒。

        ⑦這里排除掉兩位排陣斬斫使,一是唐昭宗龍紀初被朱溫軍中排陣斬斫使李唐賓(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卷四四九《將帥部·專殺》,中華書局,1960年,第5326頁),二是后唐同光三年被唐莊宗李存勖任命為“行營蕃漢馬步軍都排陣斬斫使”的康延孝(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卷三十三《莊宗本紀第七》,中華書局,1976年,第457頁),因筆者認為排陣斬斫使與排陣使非同一種官職。

        ⑧此役成德軍指揮官應為王镕義子張文禮,“由是每令將兵。自柏鄉(xiāng)戰(zhàn)勝之后,常從莊宗行營”(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卷六十二《張文禮》,中華書局,1985年,第829頁)。義武軍指揮官應為義武節(jié)度使王處直“處直以兵五千從”(歐陽修撰《新五代史》卷三十九《王處直》,中華書局,1985年,第419頁)。

        ⑨此役步兵以成德軍為主,且其數(shù)量應較為可觀,否則也無法抵御梁之大軍,依史料所載,“鎮(zhèn)、定之師與血戰(zhàn),梁軍敗而復整者數(shù)四”(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卷二十七《莊宗本紀第一》,中華書局,1976年,第372頁),晉軍參戰(zhàn)人數(shù)筆者主要參考《中國歷代戰(zhàn)爭史》的推測(臺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zhàn)爭史》第十三卷《五代》,軍事譯文出版社,1986 年,第117 頁),即晉軍人數(shù)應在三萬左右,義武鎮(zhèn)參戰(zhàn)人數(shù)史有記載“處直以兵五千從”(歐陽修撰《新五代史》卷三十九《王處直》,中華書局,1985年,第419頁),而晉王親率的部隊當以騎兵居多。

        ⑩關于這種說法,初見于齊勇鋒《五代禁軍初探》,《唐史論叢》1987年第2期,普遍為學界所接受。張其凡《五代禁軍初探》,暨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也有類似說法。所謂安重榮:“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歐陽修撰《新五代史》卷五十一《安重榮》,中華書局,2015年,第657頁)不過是他的自我陶醉而已,其并無實力與晉高祖抗衡,不出一月便被平定。所有叛亂成功的例子無一不是借由禁軍的力量,其余借由藩鎮(zhèn)力量的叛亂盡皆失敗。齊勇鋒在其文章中大致統(tǒng)計過藩鎮(zhèn)叛亂次數(shù),并得出了類似于上述的結論。

        ?關于五代的軍制變革過程,前人已有較為具體的論述,如杜文玉《五代十國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372—418頁;張其凡《五代禁軍初探》,暨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1—40、78—94頁;齊勇鋒《五代禁軍初探》,《唐史論叢》1987年第2期,第157—230頁。

        猜你喜歡
        布陣官職指揮官
        鎮(zhèn)痛指揮官
        高原礪兵,你當指揮官
        排兵布陣
        空中指揮官
        宰相這一官職怎么來的?
        古代的任免升遷
        大指揮官 2.0T四驅臻享版
        世界汽車(2019年2期)2019-03-01 09:00:08
        藍天保衛(wèi)戰(zhàn),能源怎樣排兵布陣?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22
        足球比賽“排兵”里的布陣
        足球比賽里的“排兵布陣”(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日本蜜臀|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三级三级三级| 久亚洲精品不子伦一区|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亚洲色无码播放| 国产精品原创永久在线观看| 蜜桃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 成人内射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91网红福利精品区一区二|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加勒比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亚洲美腿丝袜 欧美另类| 五十路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欧美| 我的极品小姨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九九九| 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av|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中文乱码字幕人妻熟女人妻|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av无码日韩精品影片| 亚洲精品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黄色大片|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自偷自拍熟女另类| 欧美洲精品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午夜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 欧美老熟妇喷水|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av|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