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四川天府大道北延線(德陽段)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遺址調(diào)查簡報*

        2022-02-24 09:45:08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文物 2022年1期
        關鍵詞:圓唇素面夾砂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自2011年開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陸續(xù)對三星堆遺址周邊區(qū)域開展系統(tǒng)考古調(diào)查,目前已經(jīng)完成西北部的考古調(diào)查并取得了重要收 獲[1]。根據(jù)預期工作安排,2019年度開啟對三星堆遺址周邊區(qū)域北部和東北部的調(diào)查工作。2019年5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天府大道北延線(德陽段)施工影響區(qū)域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面積約2.5平方千米,共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遺址5處、漢代遺址1處、宋代遺址1處、漢代至宋代墓地7處以及27處零星遺存點(圖一)?,F(xiàn)將5處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遺址情況簡報如下。

        圖一 天府大道北延線(德陽段)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遺址分布示意圖

        一 永樂遺址

        永樂遺址位于廣漢市南豐鎮(zhèn)永樂村3組,以楊家院子為中心,西南距雒金路約200米,西側以譚家院子通往南豐鎮(zhèn)的南北向村道為界,南距東西向村道不足20米,東距南北向村道不足50米,北距譚家院子約150米,現(xiàn)存面積將近29000平方米。遺址西南部因為取土形成直角的斷坎,高約1米,斷坎之外未發(fā)現(xiàn)文化堆積,有可能因為取土而被破壞殆盡。遺址中心點坐標為北緯31°3′8.28″、東經(jīng)104°16′38.73″,平均海拔約482米(圖二)。

        圖二 永樂遺址平面示意圖

        遺址所在區(qū)域相對較為平坦,以農(nóng)田為主。由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破壞,遺址東部地勢明顯低于西部,文化堆積也相對較差,距現(xiàn)地表約60厘米,厚度平均約20厘米,以黃褐色粉沙土為主,土質(zhì)較為致密,夾雜少量燒土顆粒。西部的文化堆積距現(xiàn)地表約70厘米,厚度平均可達40厘米,以灰褐色粉沙土為主,土質(zhì)較為致密,夾雜少量燒土顆粒。

        出土遺物主要為陶器,夾砂褐陶和夾砂灰褐陶居多,泥質(zhì)陶很少,僅見灰陶,器類可辨小平底罐、尖底盞、圈足罐以及尖底杯。此外還在鉆探過程中出土兩顆水稻種子,尚未完全炭化,保存較好。

        尖底盞 標本19Gy∶c02,夾砂褐陶。僅存口部。斂口,尖圓唇,弧腹。素面。殘高2厘米(圖三∶1)。

        圖三 永樂遺址出土陶器1.尖底盞(19Gy∶c02) 2.小平底罐(19Gy∶c01)

        小平底罐 標本19Gy∶c01,泥質(zhì)灰陶。僅存口部。侈口,卷折沿,尖圓唇,窄溜肩。素面。殘高2厘米(圖三∶2)。

        小平底罐無論是陶質(zhì)還是卷折沿、窄溜肩的特征與新藥鋪遺址H15、H21出土的同類器 相似,故年代相當三星堆遺址第四期,即殷墟三期[2]。尖底盞為弧腹,無明顯折棱,腹部整體較淺,與金沙遺址星河西地點H7103的尖底 盞[3]基本相同,其年代相當于三星堆遺址第五期[4],亦即殷墟四期。因此,永樂遺址商周時期遺存的年代大致相當于殷墟三、四期。

        需要注意的是,在永樂遺址東北方向距離不足150米處發(fā)現(xiàn)一片面積約1600平方米的商周時期遺址,中心點坐標為北緯31°3′15.84"、東經(jīng)104°16′44.33″,平均海拔482米。文化堆積埋藏較深,距現(xiàn)地表約40厘米,其上為近現(xiàn)代的黑褐色粉砂土,文化堆積本身較薄,僅10厘米左右,主要為黑褐色粗沙土,土質(zhì)極為疏松,夾雜少量炭屑和燒土顆粒,出土物僅有陶片。由于該遺址的堆積情況和出土物與永樂遺址基本相同,且二者距離如此之近,之間的地勢又較為低洼,故基本可以確定這個遺址屬于永樂遺址的一部分。

        二 聯(lián)合遺址

        聯(lián)合遺址位于廣漢市新平鎮(zhèn)聯(lián)合村1組,北距北京大道110米,南鄰袁家院子,東側以北京大道通往袁家院子的村道為界,面積約15700平方米。遺址中心點坐標為北緯31°1′3.32″、東經(jīng)104°14′57.26″,平均海拔約481米(圖四)。

        圖四 聯(lián)合遺址平面示意圖

        遺址所在區(qū)域為較為平坦的農(nóng)田,地表起伏不大。通過鉆探得知表土層下為漢代堆積層,厚度約15厘米,之下為商周時期堆積,距離地表約40厘米,平均厚度35厘米,最厚可達70厘米,黑褐色粉沙土,土質(zhì)較為疏松,夾雜著炭屑和燒土顆粒。出土文物僅有陶器,以夾砂陶為主,陶色多褐色和灰褐色,泥質(zhì)陶多有黑色陶衣,器類包括深腹罐、斜領缸和高柄豆等。

        斜領缸 標本19Glh∶c02,夾砂灰褐陶。僅存口部。侈口,窄平折沿,方圓唇,斜直領較為僵直。素面。殘高2厘米(圖五∶1)。

        高柄豆 標本19Glh∶c03,泥質(zhì)褐陶。僅存部分柄部。細高柄。素面,表面有黑色陶衣。柄徑2.4~2.8、殘高4厘米(圖五∶2)。

        深腹罐 標本19Glh∶c01,夾砂灰褐陶。僅存底部。斜腹,小平底。素面。底徑9、殘高6.8厘米(圖五∶3)。

        圖五 聯(lián)合遺址出土陶器1.斜領缸(19Glh∶c02) 2.高柄豆(19Glh∶c03) 3.深腹罐(19Glh∶c01)

        斜領缸有窄平沿,領部僵直,特征與三星堆遺址第三期[5]同類器近同,故聯(lián)合遺址的年代應大致與三星堆遺址第三期相當。

        三 高石橋遺址

        高石橋遺址位于廣漢市新平鎮(zhèn)永紅村7組,北距向新路通往車家碾的村道約110米,西鄰肖家院子,南距灌溉水渠不足15米,現(xiàn)存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于遺址西側緊鄰村莊,房舍之下應該還疊壓著屬于遺址的文化堆積。中心點坐標為北緯31°0′44.73″、東經(jīng)104°14′46″,平均海拔481米(圖六)。

        圖六 高石橋遺址平面示意圖

        遺址所在區(qū)域現(xiàn)為農(nóng)田,地勢較為平坦,無明顯起伏。通過鉆探確認遺址的文化堆積距地表約25厘米,厚35厘米,以黃褐色細沙土為主,土質(zhì)疏松,夾雜少量炭屑,出土物主要為陶器。施工方先期對施工范圍進行平整土地時,在多個操作坑中發(fā)現(xiàn)有相對完整的灰坑,其內(nèi)填充黑灰色粉沙土,土質(zhì)較為疏松,夾雜較多灰燼和燒土顆粒,出土較多陶片以及零星石器。陶器以夾砂褐陶和夾砂灰褐陶為主,泥質(zhì)陶較少,陶色以褐色為主,器表多殘留黑色陶衣,器類主要有相當于三星堆遺址第二期偏晚的豆形器以及相當于三星堆遺址第三期的斂口甕、高柄豆、盉、器蓋和圈足等。

        斂口甕 標本19Gg∶c01,夾砂褐陶。僅存口肩部。斂口,方唇,口外微突,溜肩微鼓。口外飾斜向繩紋。殘高3厘米(圖七∶9)。

        高柄豆 標本19Gg∶c02,夾砂灰褐陶。僅存圈足上部。細柄,喇叭狀圈足。素面。柄徑3.2、殘高7厘米(圖七∶7)。標本19Gg∶c03,夾砂灰褐陶。僅存喇叭狀圈足。圓唇,唇外略加厚。素面。圈足徑16、殘高2厘米(圖七∶3)。標本19Gg∶c04,泥質(zhì)褐陶。僅存圈足上部。細柄,喇叭狀圈足。圈足上部飾兩道凹弦紋。器表有黑色陶衣。殘高4厘米(圖七∶11)。

        豆形器 標本19Gg∶c05,泥質(zhì)褐陶。僅存盤部。深盤,直口,圓唇,斜鼓腹。素面,殘留黑色陶衣。口徑12、殘高4.6厘米(圖七∶6)。

        盉 標本19Gg∶c06,夾砂褐陶。僅存管狀流部。素面??趶?.4、殘高6.2厘米(圖七∶10)。

        器蓋 標本19Gg∶c07,夾砂褐陶。僅存部分蓋面。蓋面斜直,方圓唇。表面飾斜向繩紋。殘高2.6厘米(圖七∶4)。

        圈足 標本19Gg∶c08,夾砂灰陶。高圈足,腹面斜直,圓唇。素面。圈足徑16、殘高6.6厘米(圖七∶2)。

        器底 均為斜腹,小平底,素面。標本19Gg∶c09,夾砂灰褐陶。底徑8.1、殘高4.4厘米(圖七∶5)。標本19Gg∶c010,夾砂灰陶。底徑8、殘高7.4厘米(圖七∶1)。標本19Gg∶c011,夾砂灰褐陶。底徑6、殘高1厘米(圖七∶8)。

        石器 標本19Gg∶c012,青灰色砂巖。整體呈橄欖形。兩側邊緣微打磨,無明顯刃部。用途不明。長8.6、寬4、厚1.6厘米(圖七∶12)。

        圖七 高石橋遺址出土器物1、5、8.器底(19Gg∶c010、19Gg∶c09、19Gg∶c011) 2.圈足(19Gg∶c08) 3、7、11.高柄豆(19Gg∶c03、19Gg∶c02、19Gg∶c04) 4.器蓋(19Gg∶c07) 6.豆 形器(19Gg∶c05) 9.斂口 甕(19Gg∶c01) 10.盉(19Gg∶c06) 12.石器(19Gg∶c012)

        四 蘭家遺址

        蘭家遺址位于廣漢市新平鎮(zhèn)新開村5組,中部被蘭家院子占壓,北距鄉(xiāng)鎮(zhèn)道路不足70米,南距鴨子河灘不足60米,東側緊靠南北向的水渠,西南與四川法官學院為鄰,現(xiàn)有面積約17900平方米。根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在遺址的西部曾經(jīng)采集到與蘭家遺址類似的石器和陶器,故蘭家遺址的實際面積可能遠遠超過20000平方米。遺址中心點的坐標為北緯31°0′29.23″、東經(jīng)104°14′37.77″,平均海拔483米(圖八)。

        圖八 蘭家遺址及東側灰坑(19GxH1)平面示意圖

        遺址所在區(qū)域現(xiàn)為農(nóng)田,地勢較為平坦,但整體由北向南逐漸變低,體現(xiàn)出鴨子河灘北側臺地的自然走勢,也因此遺址的文化堆積同樣呈現(xiàn)出北厚南薄的特征,北部堆積距現(xiàn)地表25~40厘米,厚約50厘米,最厚可達60厘米,南部堆積距地表約30厘米,最厚約30厘米。施工方先期對施工范圍進行平整土地時,在多個操作坑中發(fā)現(xiàn)保存較為完好的灰坑,以較為致密的淺灰褐色粉沙土或黑褐色粉沙土為主要填充堆積,出土物以石器、陶器為主,其中陶器以夾砂陶為主,陶色以灰褐以及褐色為主,泥質(zhì)陶比例仍較低,但比上述3個遺址的泥質(zhì)陶比例高,陶色除了灰褐、褐色之外,還可見到灰白陶等,器類包括折沿尊、高圈足盤、小平底罐、深腹罐、斂口甕、侈口甕、子母口壺、高柄豆、高圈足杯以及圈足等。

        折沿尊 標本19Glj∶c01,夾砂黑褐陶。僅存口部。侈口,斜平折沿,沿面較寬,圓唇,斜直腹。沿外及唇部飾繩紋。殘高2厘米(圖九∶7)。

        高圈足盤 標本19Glj∶c02,夾砂灰褐陶。僅存盤部。斜直大盤略深,圓唇。素面??趶?8、殘高0.9厘米(圖九∶4)。

        小平底罐 均僅存口部。標本19Glj∶c03,夾砂灰褐陶。侈口,卷沿,斜方唇,溜肩。肩部飾較為稀疏的交錯繩紋??趶?4、殘高3.4厘米(圖九∶9)。標本19Glj∶c04,泥質(zhì)灰陶。侈口,卷折沿,尖圓唇,窄溜肩,斜腹。素面。殘高2.9厘米(圖九∶14)。

        深腹罐 標本19Glj∶c05,夾砂褐陶。僅存口肩部。侈口,窄平卷沿,圓唇,斜溜肩。素面??趶?4、殘高5厘米(圖九∶3)。

        斂口甕 標本19Glj∶c06,夾砂褐陶。僅存口肩部。斂口,方唇,溜肩??谕庥幸坏罍\凹槽,肩部飾稀疏繩紋??趶?8、殘高3厘米(圖九∶5)。

        侈口甕 標本19Glj∶c07,夾砂褐陶。僅存口領部。斜直領,侈口,窄平沿,方圓唇。素面,器表殘留黑色陶衣。殘高3.2厘米(圖九∶8)。

        子母口壺 標本19Glj∶c08,夾砂褐陶。僅存口部。斂口,圓唇,口外有半圓形豎耳。殘高2厘米(圖九∶13)。

        高柄豆 標本19Glj∶c09,夾砂褐陶。柄較粗。素面。柄徑3.6、殘高6厘米(圖九∶12)。標本19Glj∶c010,夾砂褐陶。細高柄,喇叭狀圈足。柄部飾兩圈凹弦紋。柄徑2.4、殘高8.6厘米(圖九∶11)。標本19Glj∶c011,泥質(zhì)灰褐陶。僅存圈足。斜直腹面微鼓,圓唇。腹面飾數(shù)道凹弦紋。圈足徑18、殘高3.6厘米(圖九∶10)。

        高圈足杯 均殘留部分腹部。標本19Glj∶c012,泥質(zhì)灰褐陶。斜直腹,腹底轉折明顯。素面。盤底徑8、殘高3厘米(圖九∶6)。標本19Glj∶c013,泥質(zhì)灰褐陶。斜腹,斜平底,腹底交界明顯。腹底交界處飾一周戳印紋。器表有黑色陶衣。殘高1.4厘米(圖九∶15)。

        圈足 標本19Glj∶c014,夾砂灰褐陶。斜直腹,圈足甚矮。素面。圈足徑16、殘高3.8厘米(圖九∶2)。標本19Glj∶c015,夾砂灰褐陶。斜直腹面,圓唇,唇內(nèi)側加厚形成內(nèi)勾。素面。圈足徑18、殘高2.6厘米(圖九∶1)。

        圖九 蘭家遺址出土陶器1、2.圈足(19Glj∶c015、19Glj∶c014) 3.深腹罐(19Glj∶c05) 4.高圈足盤(19Glj∶c02) 5.斂口甕(19Glj∶ c06) 6、15.高圈足杯(19Glj∶c012、19Glj∶c013) 7.折沿尊(19Glj∶c01) 8.侈口甕(19Glj∶c07) 9、14.小平底罐(19Glj∶c03、19Glj∶c04) 10~12.高柄豆(19Glj∶c011、19Glj∶c010、19Glj∶c09) 13.子母口壺(19Glj∶c08)

        蘭家遺址還采集了4件石器,其中3件石鑿制作精良,均由青灰色板巖制成,窄長條狀,表面精細打磨。

        石器 1件。19Glj∶c019,用途不明。以質(zhì)地堅硬的黑色礫石制成,保留一側切割而成的直邊,器表未明顯打磨。殘長4、殘寬4.2、厚1.2~1.6厘米(圖一○∶4、圖一一∶1)。

        石鑿 3件。19Glj∶c017,直邊直刃,刃端略寬。頂部及上半部殘。殘長5.6、寬1.9、厚0.3厘米(圖一○∶3、圖一一∶2)。19Glj∶c018,直邊直頂,尖刃。長9.2、寬1.7、厚0.3厘米(圖一○∶2、圖一一∶3)。19Glj∶c016,直邊直頂直刃,刃端略寬。長10、寬1.2~1.7、厚0.3~0.4厘米(圖一○∶1、圖一一∶4)。

        圖一〇 蘭家遺址采集石器1~3.石 鑿(19Glj∶c016、19Glj∶c018、19Glj∶c017) 4.石 器(19Glj∶c019)

        圖一一 蘭家遺址采集石器1.石器(19Glj∶c019) 2~4.石鑿(19Glj∶c017、19Glj∶c018、19Glj∶c016)

        折沿尊、高圈足盤是三星堆遺址第一期[6]的典型器物;溜肩且飾繩紋的小平底罐、口部不突出且溜肩的斂口甕以及腹面斜直微鼓的高柄豆圈足與三星堆遺址第二期同類器相似;斜直領部且有窄平沿的侈口甕、柄部相對較粗的高柄豆年代與三星堆遺址第三期相同;卷折沿與尖圓唇的泥質(zhì)小平底罐、柄部飾凹弦紋的高柄豆以及口部微斂的子母口壺屬于“新四期”典型器物;底口內(nèi)勾的圈足與金沙遺址星河西地點第⑥層的圈足特征相同,年代屬金沙遺址第四期6段,相當于三星堆遺址第五期。綜上,蘭家遺址的年代從三星堆遺址第一期一直延續(xù)至第五期,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殷墟四期。

        在蘭家遺址以東約180米處的施工坑內(nèi)發(fā)現(xiàn)一座較為完整的灰坑,暫編號為19GxH1,堆積以黑褐色粉沙土為主,土質(zhì)致密,夾雜較多灰燼和少量燒土顆粒。采集陶片較多,以夾砂陶為主,陶色多褐色和灰褐色,泥質(zhì)陶少見,以灰褐陶為主,器表殘留黑灰色陶衣,器類包括小平底罐、深腹罐、敞口壺等。

        小平底罐 均僅存口肩部。侈口,卷折沿,尖圓唇,窄溜肩。標本19GxH1∶c01,泥質(zhì)灰褐陶。器表殘留黑灰色陶衣。殘高2.9厘米(圖一二∶5)。標本19GxH1∶c02,泥質(zhì)褐陶。沿部較高??趶?6、殘高2.2厘米(圖一二∶1)。標本19GxH1∶c03,夾砂褐陶。口徑14、殘高1.8厘米(圖一二∶4)。

        敞口壺 均僅存口頸部。標本19GxH1∶ c05,夾砂灰褐陶。口微敞,卷沿,方唇,微束頸。素面??趶?6、殘高8厘米(圖一二∶3)。標本19GxH1∶c06,夾砂褐陶。頸部微束。頸下部飾兩道凹弦紋。殘高8.8厘米(圖一二∶2)。

        深腹罐 標本19GxH1∶c04,夾砂褐陶。僅存口部。侈口,卷折沿,方唇。素面。殘高1.6厘米(圖一二∶6)。

        圖一二 蘭家遺址東側灰坑(19GxH1)出土陶器1、4、5.小平底罐(19GxH1∶c02、19GxH1∶c03、19GxH1∶c01) 2、3.敞口壺(19GxH1∶c06、19GxH1∶ c05) 6.深腹罐(19GxH1∶c04)

        根據(jù)上述陶器可知H1的年代相當于“新四期”2段。由于距離蘭家遺址較近,不排除H1屬于蘭家遺址的一部分。

        五 團柏遺址

        團柏遺址位于廣漢市向陽鎮(zhèn)團柏村8組,西側和南側緊鄰戴家院子,東北抵廠房,南部靠近村道,北距001鄉(xiāng)道約60米,施工范圍內(nèi)的遺址面積約13200平方米。遺址中心點坐標為北緯30°55′15.57″、東經(jīng)104°10′49.47″,平均海拔491米(圖一三)。

        圖一三 團柏遺址平面示意圖

        遺址所在區(qū)域基本為現(xiàn)代農(nóng)田覆蓋,以南北向的村道為界可分東、西兩部分:西部地勢較高,堆積保存較好,距現(xiàn)有地表約90厘米,厚度約為60厘米;東部地勢相對較低,文化堆積較薄,最薄20厘米,最厚不超過50厘米,距現(xiàn)地表由西向東逐漸變深,從40厘米逐漸深至90厘米,可見遺址文化堆積由中心至邊緣逐漸變薄。堆積以深灰褐色粉沙土為主,土質(zhì)較為致密,夾雜少量的炭屑和燒土顆粒,出土物僅見陶片,以夾砂褐陶為主,其余陶質(zhì)陶色少見,器類可辨尖底盞和圈足等,根據(jù)尖底盞可知遺址的年代與永樂遺址和蘭家遺址的最晚階段相當,即殷墟四期。

        尖底盞 標本19Gt∶c01,夾砂褐陶。僅存口部。斂口,尖圓唇,淺弧腹。素面。殘高1.6厘米(圖一四∶1)。

        圖一四 團柏遺址出土陶器1.尖底盞(19Gt∶c01) 2.圈足(19Gt∶c02)

        圈足 標本19Gt∶c02,夾砂褐陶。矮圈足。腹面斜直,圓唇,外側明顯加厚。素面。殘高2.2厘米(圖一四∶2)。

        六 結語

        鴨子河流域和石亭江流域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晚商時期一直都是成都平原的核心區(qū)域,在該區(qū)域內(nèi)發(fā)現(xiàn)有成都平原年代最早的桂圓橋遺址,最早可至距今5100年[7],更有前后延續(xù)2000年的古蜀國都城三星堆遺址。本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的永樂、聯(lián)合、高石橋和蘭家等4處遺址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8]以來第二次在三星堆遺址東北側發(fā)現(xiàn)商周時期遺址,豐富了鴨子河流域和石亭江流域的考古資料,為下一步開展區(qū)域內(nèi)的聚落形態(tài)及其與三星堆遺址的關系等研究打下了堅實的 基礎。

        一直以來,三星堆遺址附近并未發(fā)現(xiàn)足夠多的相當于三星堆遺址第二、三期的遺址,以往學者據(jù)此認為三星堆作為古蜀國都城期間周邊缺乏中、小型聚落,進而論斷此階段古蜀國的社會結構與前后均有所不同[9]。本次調(diào)查在聯(lián)合、高石橋和蘭家遺址均發(fā)現(xiàn)有三星堆遺址第三期的遺存,高石橋遺址和蘭家遺址還發(fā)現(xiàn)有三星堆遺址第二期的遺存,結合以往在星星村、煙堆子[10]以及箭臺村[11]等遺址中均發(fā)現(xiàn)兩個時期的遺存來看,三星堆遺址作為都城期間,周圍區(qū)域內(nèi)并非沒有同時期的中、小型聚落,其社會結構與多數(shù)區(qū)域的“金字塔”型社會結構并無本質(zhì)的區(qū)別。

        蘭家遺址發(fā)現(xiàn)的石鑿是三星堆遺址東北側除了高駢器物坑[12]之外第二次發(fā)現(xiàn)的重要遺物。以往這類制作精良的石鑿只見于三星堆遺址,在其他遺址極少出土。由此表明三星堆遺址東北側區(qū)域應該是三星堆遺址外較為重要的區(qū)域。蘭家遺址出土的并不遜色于三星堆遺址的石鑿,是在三星堆遺址生產(chǎn)然后分配到蘭家遺址還是直接在蘭家遺址生產(chǎn),直接關系著古蜀國的生產(chǎn)管理和產(chǎn)品分配等諸多重要問題。對此,蘭家遺址的后續(xù)工作必然能夠有所突破。

        項目負責人:雷 雨

        調(diào)查:冉宏林 羅澤云 吳長元 段家義 焦中義 岳 鵬 周金山 楊永模 楊依富 王有全 林貞建

        攝影:焦中義 羅澤云

        繪圖:羅澤云 焦中義 冉宏林

        執(zhí)筆:冉宏林 雷 雨

        注釋:

        [1]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鴨子河流域商周時期遺址2011—2013年調(diào)查簡報》,《四川文物》2014年第5期。

        [2]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廣漢新藥鋪商代遺址發(fā)掘報告》,《考古學報》2017年第2期。

        [3]王林、周志清:《金沙遺址星河路西延線地點發(fā)掘簡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成都考古發(fā)現(xiàn)(2008)》,第75~140頁,科學出版社,2010年。

        [4]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馬屁股城墻發(fā)掘簡報》,《四川文物》2017年第5期。

        [5]陳顯丹:《廣漢三星堆遺址發(fā)掘概況、初步分期——兼論“早蜀文化”特征及其發(fā)展》,四川大學博物館、中國古代銅鼓研究學會編:《南方民族考古》第2輯,第213~231頁,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

        [6]雷雨:《關于三星堆一期文化的幾點認識》,何駑主編:《李下蹊華——慶祝李伯謙先生八十華誕論文集》,第259~280頁,科學出版社,2017年。

        [7]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四川什邡桂圓橋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簡報》,《文物》2013年第9期。

        [8]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工作站等:《四川廣漢、什邡商周遺址調(diào)查報告》,四川大學博物館、中國古代銅鼓研究學會編:《南方民族考古》第5輯,第295~309頁,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

        [9]孫華:《三星堆器物坑的埋藏問題——埋藏年代、性質(zhì)、主人和背景》,四川大學博物館等編:《南方民族考古》第9輯,第9~53頁,科學出版社,2013年。

        [10]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04年廣漢煙堆子遺址商周時期遺跡發(fā)掘簡報》,《四川文物》2005年第2期。

        [11]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四川什邡市箭臺村遺址Ⅳ、Ⅴ、Ⅵ區(qū)發(fā)掘簡報》,《四川文物》2016年第2期。

        [12]敖天照、王有鵬:《四川廣漢出土商代玉器》,《文物》1980年第9期。

        猜你喜歡
        圓唇素面夾砂
        老年人(2024年12期)2024-12-31 00:00:00
        澄邁福安窯出土瓷器鑒賞
        收藏與投資(2022年7期)2022-08-02 08:27:56
        天降大福喜成雙
        寶藏(2021年3期)2021-12-03 22:55:22
        論圓唇在聲樂教學中的效果
        北方音樂(2019年12期)2019-08-21 02:14:09
        鑄件夾砂缺陷原因分析及對策
        素面
        消失模常見夾砂夾渣缺陷的解決
        素面
        河南三門峽出土宋代瓷器精品賞析(一)
        收藏界(2015年12期)2015-05-30 10:48:04
        玻璃鋼夾砂管管土摩擦系數(shù)室內(nèi)模型試驗研究
        丰满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 国产一区二区牛影视|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大片| 日本免费三片在线播放| av在线免费观看麻豆|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色哟哟网站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妇伦又伦精品国产 | 亚洲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乱码| 男女射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欲妇荡岳丰满少妇岳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最新午夜 |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色aⅴ欧美综合色|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亚洲国产天堂av成人在线播放| 成人av片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乱码| 久久韩国漫画无删减漫画歪歪漫画|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麻豆| 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 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麻豆|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国产| 亚洲免费av第一区第二区| 日韩av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自拍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男人天堂2019|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蜜臀| 国产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卡|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