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福永,何大方
(昆明市婦幼保健院 藥劑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抗菌藥物廣泛使用引起細菌耐藥問題日趨嚴峻,監(jiān)測本地區(qū)細菌分布及耐藥變遷,掌握耐藥變化可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科學依據(jù)?,F(xiàn)將本院2019-2020年細菌耐藥監(jiān)測情況報告如下。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檢驗科從臨床科室送檢各類標本分離菌株,藥物敏感試驗報告等數(shù)據(jù)。利用EXCELL對送檢標本、分離菌株及耐藥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細菌分布
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離的重復菌株,2019-2020年共分離細菌1005株,其中革蘭陽性菌392株、占39.00%;革蘭陰性菌613株、占61.00%。革蘭陽性菌:肺炎鏈球菌201株,金黃色葡萄球菌123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糞腸球菌9株,化膿性鏈球菌8株,其它菌株31株。革蘭陰性菌:大腸埃希菌289株,流感嗜血桿菌129株,卡他莫拉菌126株,肺炎克雷伯菌30株,其它菌株39株。從分離科室來看,兒科主要檢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婦科和產(chǎn)科主要檢出大腸埃希菌;從標本來看,宮頸分泌物和痰液檢出的細菌居多。標本分別取自患者宮頸分泌物、血液、痰液、咽拭子、中段尿、糞便、羊水、膿液、腦脊液、氣管導管前端分泌物等。
2.2 主要分離菌株的耐藥情況
2.2.1 革蘭陰性菌耐藥分析
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率83.58%,對頭孢唑啉、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大于40.00%,對頭孢曲松、環(huán)丙沙星耐藥率大于30.00%。對大腸埃希菌敏感的藥物有阿米卡星、頭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吡肟、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等。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率100.00%,檢出的肺炎克雷伯菌中僅1株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未檢出耐碳青霉烯類的肺炎克雷伯菌,對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的藥物與大腸埃希菌敏感的藥物相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對阿莫西林/棒酸、頭孢呋辛、頭孢曲松等敏感,見表1。
表1 排前四位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2.2.2 革蘭陽性菌耐藥分析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克林霉素、紅霉素耐藥率大于40.00%,對青霉素耐藥率92.42%,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檢出31株,檢出率25.2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檢出14株,表皮葡萄球菌對克林霉素、青霉素、紅霉素耐藥率大于70.00%,未檢出萬古霉素耐藥菌株。肺炎鏈球菌對克林霉素、紅霉素的耐藥率居高不下,對青霉素、頭孢噻肟鈉、左氧氟沙星、萬古霉素等敏感性良好。糞腸球菌對克林霉素、紅霉素耐藥率高,見表2。
表2 排前四位革蘭陽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2019-2020年檢出產(chǎn)ESBLs大腸埃希菌110株,相比于前兩年的檢出數(shù)量[1]有下降。我院大腸埃希菌對五水頭孢唑啉耐藥率最高,這與圍術(shù)期的使用有關(guān),關(guān)鍵問題是使用療程,過度延長用藥時間并不能進一步提高預防效果,且預防用藥時間超過48 h,耐藥菌感染機會增加[2],臨床應(yīng)重視該問題。大腸埃希菌對左氧氟沙星耐藥率大于40.00%,抗感染治療時慎重經(jīng)驗性選用,且避免選用青霉素類和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等耐藥率高的抗菌藥物,大腸埃希菌耐藥趨勢與2020年中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wǎng)(CHINET)監(jiān)測的結(jié)果[3]一致。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檢自新生兒科和兒科痰液、咽拭子,檢出數(shù)量較前兩年[4]少。由于產(chǎn)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對幾乎所有β-內(nèi)酰胺類抗菌藥物耐藥[5],其所致的感染是臨床治療的一大挑戰(zhàn),我院肺炎克雷伯菌對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美羅培南等敏感性良好,未檢出耐碳青霉烯類的肺炎克雷伯菌。近兩年肺炎克雷伯菌檢出呈下降趨勢,產(chǎn)ESBLs大腸埃希菌檢出數(shù)量逐漸減少,這可能與強調(diào)手衛(wèi)生及施行多學科診療,促進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等多種措施有關(guān)。流感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菌主要檢自兒科痰液及咽拭子,對青霉素類、第二、三代頭孢菌素類敏感性良好,相關(guān)報道稱流感嗜血桿菌產(chǎn)β-內(nèi)酰胺酶率在兒科患者中呈逐年升高趨勢[6],臨床要高度重視。肺炎鏈球菌是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檢自兒科痰液及咽拭子,檢出菌株為青霉素敏感型,耐藥形式與2020年CHINET監(jiān)測的兒童患者數(shù)據(jù)[3]一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我國兒童和新生兒感染常見病原菌,其中MRSA是重點關(guān)注的細菌。2005-2020年成人患者MRSA檢出率逐漸下降,兒童患者MRSA檢出率有上升[3]。本院2015-2018年檢出MRSA 26株,2019-2020檢出MRSA 31株,呈增長趨勢,具體情況見表3。面對兒童患者MRSA檢出呈上升趨勢,臨床要高度警戒,加強抗菌藥物監(jiān)管和合理使用的同時,加大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力度是關(guān)鍵。表皮葡萄球菌為人體皮膚正常菌群,兒童由于皮膚黏膜發(fā)育尚未成熟,定植菌容易入血,從而引發(fā)感染。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主要檢自新生兒科血液,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患兒多重耐藥菌感染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有:患兒出生體質(zhì)量、聯(lián)合使用抗菌藥物及抗菌藥物使用持續(xù)時間[7],臨床應(yīng)針對相關(guān)危險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減少NICU患兒多重耐藥菌感染風險。糞腸球菌為腸道正常菌群,機會致病菌,也是院內(nèi)感染主要致病菌之一,本院主要檢自產(chǎn)科羊水,未檢出耐萬古霉素的菌株。盡管檢出的為青霉素敏感的糞腸球菌,臨床要警惕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的產(chǎn)生。
表3 各科室MRSA分布及標本(株數(shù))
綜上所述,本院產(chǎn)ESBLs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檢出數(shù)量較前兩年減少,MRSA檢出有上升趨勢,臨床要高度警戒。在細菌耐藥日趨嚴重的今天,通過多種舉措減緩細菌耐藥,遏制耐藥菌廣泛傳播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