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玲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34、35頁。
二、SOLO理論的目標分析
為了了解學生學習本課的認知起點是什么,特設計了如下的前測卷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調(diào)查。
前測卷分析試卷總量有49份,大部分學生對于圖形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可以說出一些圖形的名稱,但是表述不準確,對于每個圖形的特點也沒有正確的表達。這樣的結(jié)果反映出,學生在生活中雖有一定的圖形經(jīng)驗,但是沒有形成具體的結(jié)構(gòu)和關聯(lián),具體情況如下:
這樣的結(jié)果反映出,學生對圖形并不陌生,有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但是沒有系統(tǒng)地認識立體圖形。通過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遷移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將新問題轉(zhuǎn)化為舊知識、舊經(jīng)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理性思考,通過探究活動,通過分享將自己的思維進行可視化,不管是文字還是畫圖,都是學生思維的外顯。但是,學生并沒有發(fā)現(xiàn)每個立體圖形具體的特點以及將其與生活中立體圖形的應用聯(lián)系在一起。特別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qū)別以及比較特殊的立體圖形,學生并不清楚。如何突破學生認知的難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設置觀察、滾、推、搭、轉(zhuǎn)、摸等探究性學習過程,幫助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并能辨別各種圖形,初步掌握各種圖形的概念。
2.在經(jīng)過摸一摸、分一分、搭一搭等操作式的探究性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包括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合作意識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挖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深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及用數(shù)學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摸一摸、分一分、搭一搭等操作式的探究性活動,可以準確區(qū)分各種立體圖形,并能描述出各種圖形的特征。
五、教具準備
各種形狀的積木,PPT,各種立體形狀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的小助手小黃鴨給大家?guī)砹艘恍┒Y物,想看看是什么嗎?(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分別說說它們是什么好嗎?(學生自由說)你能繼續(xù)說說它們的形狀是否一樣呢?
設計意圖:結(ji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際學情,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物品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景,寓教于生活,點燃學習的熱情。
(二)探索新知
1.物體形狀初體驗
活動一:動手分一分
師:請每個小組把老師提供的學具分一分,形狀相同的分成一類。
設計意圖:將分類思想融入操作過程,使學生初步感知各種圖形的形狀的區(qū)別。
活動二:互相議一議
師:哪個小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分類標準是什么呢?請各位小組長組織本組組員先商量商量,然后派代表把你們小組的結(jié)果分享給大家,大家一起來評一評,看看哪個小組說的最好。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小組活動,可以幫助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流暢表達等能力。
2.初步了解物體外形的特征
(1)評一評
師:有的小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類,即:①茶葉筒、易拉罐、接力棒。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牙膏盒、皮鞋盒、粉筆盒。④積木塊、魔方。⑤三棱鏡。也有的組把這些物品分成了四類,即:①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筆盒、魔方、皮鞋盒、牙膏盒、積木塊。④三棱鏡。
師:根據(jù)以上幾個小組的匯報分享,你有什么好建議嗎?請各個小組在組內(nèi)開展交流討論,結(jié)合具體的物品特征,再說一說,然后再把你們小組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生生互評,幫助學生加強交流和認知能力,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2)講一講
師:請認真思考以下問題:
①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為什么可以分為一類呢?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發(fā)現(xiàn)這幾個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導學生摸一摸、滾一滾)師指出:我們給這樣的物品起個名字,叫什么呢?提問幾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師小結(jié):同學們給物品起的名字都不錯。在數(shù)學學習中,我們給這樣的物品起了一個名字:圓柱,課件出示圓柱,并通過動畫演示出抽象出來的圓柱。
②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為什么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為一類呢?
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發(fā)現(xiàn)這類物品的特征并分享。(摸一摸、滾一滾)師小結(jié):我們給這樣一類物品也起了一個名字:球,并用動畫演示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③請再動腦經(jīng)思考一下,像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積木塊、魔方這樣的物品分為一類好還是分為兩類好呢?同學們說說看。通過集體討論確定不能分成一類,要分成兩類。師:請給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這樣形狀的物品起個名字,可以叫什么呢?為什么呢?小組商量商量。學生交流匯報,師通過課件展示名字并且用動畫演示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用同樣的方法認識正方體。
設計意圖:在幫助學生理解各種立體圖形特征的時候,通過摸一摸、滾一滾、看一看、說一說等探究活動,這樣的操作實踐活動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性格特點,讓學生充分參與探究過程,深刻體會各類圖形的特點,營造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
(3)小結(jié):同學們,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哪些好朋友呢?你們能說一說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三)實踐操作
1.比一比
(1)請各小組組員拿出學具,在桌子上滾一滾、推一推,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吧。
(2)小組之間交流感想,強化對立體圖形特征的理解。
(3)議一議。①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嗎?為什么? ②圓柱和球一樣嗎?為什么?小組討論,組間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問題的設置,幫助學生搭建思考的方向標,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2.搭一搭
(1)請同學們做小小設計師,利用學具搭建造型吧。看看哪個小組搭的最有創(chuàng)意。師強調(diào):各小組在搭之前要先設計一下造型,想要搭得穩(wěn),什么樣的圖形可以用,放在什么位置?什么樣的圖形不能用?小組組長要分配好每個組員的任務。(2)小組展示搭建的造型,同時介紹自己小組的“搭建師”用到了哪些立體圖形。
3.游戲活動(通過參與游戲,加強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4.質(zhì)疑:粉筆和削過的鉛筆是圓柱嗎?
5.同學們,你能列舉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哪種立體圖形嗎?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找到的多。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可以自然地將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融入到生活實際中。學生通過尋找身邊熟悉的物品的形狀,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
(四)對比分析
1.在前測中表現(xiàn)出的立體圖形及特點理解水平有明顯差異。
2.在后測中達到水平3的學生達到了89%,達到水平4的學生達到了52%,說明通過基于SOLO理論分析學生學習起點教學設計,注重將“立體圖形”和“實踐應用”結(jié)合在一起教學,并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兩者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的教學策略是有效的。
3.同時,還有8%的學生只能記住立體圖形的名稱,對于每個立體圖形的具體特征描述還需要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繼續(xù)深化。
(五)課堂總結(jié)
1.這節(jié)課關于立體圖形你學到了什么?
2.板書:
責任編輯? 黃? 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