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王述柏,齊曉楠,段 坤,韓 夢,畢慧娟,史雪萍,初歡歡*
(1.煙臺大地牧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海陽 265100;2.青島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山東青島 266109)
泰和烏雞是我國優(yōu)良的地方雞種,原產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因富含黑色素而呈現“烏腳、烏爪、烏皮、烏肉、烏骨”等特征,且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但其產蛋性能較差,綠殼蛋率低,有待進一步選育提高。本實驗將泰和烏雞自南方引種到山東省海陽市,進行“南種北繁”。針對其產蛋性能和綠殼蛋率低的缺陷,以產綠殼蛋的純合子德化黑雞為母本,以泰和烏雞為父本,采用不同品種間雜交方法培育F代,期望在繼承烏雞特殊黑色種質性狀的基礎上,增加綠殼蛋率,改良其產蛋性能,并分析研究F代產蛋數與體重、體尺性狀間的相關關系,旨在為其后續(xù)品種選育和改良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1.1 實驗動物及實驗設計 泰和烏雞種蛋購于泰和縣西昌鳳翔禽業(yè)有限公司,德化黑雞種蛋購于濟南市歷城區(qū)魯鴻農業(yè)科技開發(fā)中心,種蛋在山東省肉種雞孵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孵化,雛雞飼養(yǎng)于煙臺大地牧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以泰和烏雞純繁組為對照組,泰和烏雞(公)與德化黑雞(母)雜交F代雞為實驗組。每組各選擇健康及體重相近的1日齡母雛雞400只,帶翅號標記,每組隨機分為10個重復,每重復40只雞。所有實驗雞在相同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下飼養(yǎng)至300日齡。實驗雞采用三層籠養(yǎng),雞舍為封閉式,縱向通風、水簾降溫,全期自由采食和飲水,并進行常規(guī)免疫。
1.2 檢測指標與方法
1.2.1 外貌特征和內臟器官顏色觀察 觀察1~300日齡實驗雞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外貌特征變化,并記錄其羽毛、皮膚、跖、趾、喙部顏色。于300日齡屠宰,觀察雞的肉、骨、內臟顏色。
1.2.2 體尺指標測定 140日齡時,每重復隨機各選取10只母雞,每組共100只,逐只測定其體重、體尺指標。體尺指標包括體斜長、龍骨長、胸寬、胸角、脛長,測量方法參考《家禽生產性能名詞術語和度量統(tǒng)計方法》(NY/T 823-2004)。
1.2.3 產蛋性狀測定 實驗期間,以重復為單位觀察并記錄母雞的見蛋日齡、50%產蛋率的開產日齡;記錄已選母雞從開產到300日齡之間的產蛋總數、綠殼蛋數、蛋重以及總采食量,并計算料蛋比。
1.3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方法 實驗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利用SPSS Statistics 21.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T檢驗法比較分析2組間體重、體尺、產蛋性狀的差異顯著性,使用Pearson相關分析方法,分析產蛋數與體重、體尺指標的相關性。
2.1 雜交F代雞的外貌特征 由表1可知,泰和烏雞與德化黑雞雜交后,F代雞群全部雞只保留了“烏腳、烏爪、烏皮、烏肉、烏骨”的優(yōu)勢種質性狀,其外貌及屠宰特征如圖1所示。
表1 2組雞“五烏”性狀統(tǒng)計表
圖1 2組雞只300日齡外貌及屠宰特征圖
2.2 雜交F代雞的體重、體尺指標 由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雞的體重、體斜長、龍骨長、胸角、脛長均顯著大于對照組,分別較對照組高42.85%、18.47%、37.63%、23.75%、15.14%。2組雞胸寬差異不顯著。
表2 2組雞140日齡體重、體尺測定結果
2.3 雜交F代雞的產蛋性狀 由表3可知,對照組和實驗組雞群的見蛋日齡分別為147 d和140 d,差異顯著,50%產蛋率的開產日齡分別為190 d和185 d,實驗組雞群開產早于對照組;實驗組雞的300日齡產蛋數、蛋重、料蛋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雞群綠殼蛋率達66.7%。
表3 2組雞群產蛋性能比較分析
2.4 雜交F代雞的體重、體尺與產蛋數相關性分析結果由表4可知,雜交F代雞300日齡產蛋量與140日齡的開產體重呈極顯著正相關,與體斜長呈顯著正相關,與胸寬、胸角呈極顯著負相關,與龍骨長、脛長無顯著相關性。
表4 實驗組雞群體重、體尺及產蛋數相關性分析結果
泰和烏雞因體內含有大量的黑色素而呈現出全身黑色的特殊表型性狀,且具有一定的藥用滋補價值。《本草綱目》中記載:烏雞的入藥效果與烏腳、烏爪、烏皮、烏肉、烏骨中的黑色素密切有關?,F代科學研究也表明,烏雞體內的黑色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抗病毒和抗紫外線等多種生理功能,是烏雞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的物質基礎。從遺傳學的角度分析,泰和烏雞黑色皮膚性狀的穩(wěn)定遺傳受隱性伴性基因(id)和顯性增色基因(Fm)的控制,與親本的選擇直接相關。張學余等人研究發(fā)現,用泰和烏雞母雞與非黑脛黃膚公雞雜交時,F代表現為黃皮膚;用泰和烏雞公雞與非黑脛黃膚母雞雜交時,F代公雞為黃皮膚,母雞為黑皮膚。陸俊賢用泰和烏雞作母本,與黃羽狄高系、隱性白羽系雜交,F代公雞為白皮膚,母雞為黑皮膚。本實驗以泰和烏雞公雞與德化黑雞母雞為親本,二者均具有黑色皮膚特征,其雜交F代雞群有效遺傳了“烏腳、烏爪、烏皮、烏肉、烏骨”的優(yōu)勢種質性狀,保證了其重要的經濟價值,后續(xù)實驗應進一步補充黑色素含量的分析研究,驗證其藥用性能。
體重、體尺是與家禽生長發(fā)育狀況的衡量指標,也是鑒別品種的重要指標。本實驗中,2組雞140日齡體重和體尺的測定結果顯示,泰和烏雞與德化黑雞的雜交F代雞體型、體重比泰和烏雞純繁雞顯著增大,說明其生長速度得以改良提高,將有利于新品種的繼續(xù)培育。
綠殼雞蛋因富含營養(yǎng)物質且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被譽為“理想天然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市場青睞。經過選育而來的純合子德化黑雞,雖然綠殼蛋率100%,但是雞體型大、耗料多,養(yǎng)殖效益較低。本實驗結果顯示,泰和烏雞與德化黑雞雜交F代雞的300日齡產蛋量顯著增加,同時蛋重、綠殼蛋率亦顯著增加,且開產時間提前,這說明用德化黑雞做母本,其綠殼蛋、蛋重大、開產較早的遺傳力在F代得到很好體現,為今后加快泰和烏雞產蛋性能的選育提供了參考。本實驗結果顯示F代雜交雞的料蛋比增加,但市場上綠殼蛋價格是普通雞蛋價格的2~3倍,因此仍具有不錯的養(yǎng)殖收益。F代雜交雞繼承了親本烏雞“烏腳、烏爪、烏皮、烏肉、烏骨”的優(yōu)良性能,在此基礎上繼續(xù)選育有望培育出綠殼蛋率高的、肉蛋兼用型的烏雞新品種。
產蛋性狀是家禽的重要經濟性狀,與體重、體尺指標密切相關。吳強等的研究表明,東蘭烏雞母雞300日齡的產蛋數與體重、體斜長、脛圍、骨盆寬呈極顯著負相關,與胸寬、胸深呈顯著負相關。伍革民等的研究表明,長順綠殼蛋雞5個月產蛋量與體重無顯著相關性,與龍骨長呈極顯著負相關,與其他體尺指標不相關。以上相關性研究結果不盡一致,但都說明了產蛋量與體尺、體重間的密切聯(lián)系,究其原因,可能是品種、測定階段等的不同所致。鄧雨英等和匡佑華等報道,開產體重、體尺指標與產蛋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可用于間接選種,以提高選種效率,簡化選種過程。本研究結果顯示,泰和烏雞與德化黑雞雜交后的F代母雞,其300日齡產蛋數與140日齡的開產體重、體斜長呈顯著正相關,與胸寬、胸角呈極顯著負相關,與龍骨長、脛長相關性不顯著,可見,測定泰和烏雞與德化黑雞雜交后的F代母雞140日齡的開產體重、胸寬、胸角、體斜長對于預測產蛋能力、選育蛋用性能優(yōu)良的烏雞新品種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本實驗結果表明,泰和烏雞與德化黑雞雜交后F代雞在外貌特征上保留了泰和烏雞“烏腳、烏爪、烏皮、烏肉、烏骨”的優(yōu)良種質性狀,其體重、體尺、產蛋性能及綠殼蛋率顯著高于親本泰和烏雞,且產蛋數與體重、體尺指標存在顯著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