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斌
(嘉峪關市建設路小學 甘肅 嘉峪關 735100)
體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斷地優(yōu)化和改進。體育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小學體育教學中,一些教學理念、方法與新課程理念背道而馳,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1]。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意識為目標,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評價方式,通過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
現(xiàn)在小學體育教學還存在理念滯后時代的問題,教師對于體育教學的價值認識不足,不注重體育教學的改革,古板的教學模式和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興趣全無,機械的參與單調的體育運動,不及預期。在課堂上,體育教師對體育動作進行分解,一個一個的給學生展示,讓學生模仿,隨后讓學生自由活動,這樣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學生簡單的模仿割裂了體育的整體性,降低了體育教學價值。體育教學一般都是教師演示、講解,很少開展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機械地進行練習,對于體育學習和訓練的興趣不足。再加上教師和學生的觀念普遍認為文化知識學習重要,不注重體育學習,導致體育教學課堂比較松散,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體育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讓學生失去對上體育課的興趣。
不少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正確的體育觀念,單純依據(jù)個人的主觀愛好反饋學習積極性。當遇到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時表現(xiàn)出較高的熱情,如果遇到不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則會表現(xiàn)出顯著低落的情緒。此外,不少學生在體育觀念和身體素質上存在明顯差異,尤其是一些高難度的體育訓練動作,一些體育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而言,對于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體育運動,還會產生畏懼或逃避的心理。甚至還有些學生在完成低質量的體育練習時,隨著自信心的下降,逐漸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并產生嚴重的抵觸心理。為此,培養(yǎng)學生體育觀念,堅定學生意識品格成為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方向值得深思的部分。
為了鞏固我國小學體育教育成果,應當重視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階段體育教育事業(yè)中,對重點工作的梳理,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健康意識作為體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基于小學體育教育工作對象而言,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主動地鍛煉意識、健康心理和健康身體多方向發(fā)展。對于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的小學生而言,培養(yǎng)他們的健康意識意義重大,通過體育運動不僅能夠緩解學生心理壓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身體育愛好的運動,例如:足球、籃球、跳繩、跑步等,發(fā)揮學生的體育特長,體現(xiàn)體育的教育價值,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讓學生受益終身。
體育課程是小學階段基礎課程之一,承擔著傳播體育知識、提高體質,培養(yǎng)運動習慣的重任。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健康意識的同時,教師還要依據(jù)教材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講解體育知識,將學生的健康意識逐漸轉化為健康行動,體育技能講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鍛煉技能。是指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利用科學有效的講解方式,幫助學生收獲一些鍛煉身體的方法和體育項目的技能,以保障學生在開展運動中行為和方法合適得當。其次,自我認知。主要是通過體育技能講解后學生針對自身情況開展客觀評估,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某種體育活動,并通過此活動提升自身體育技能,從而起到既定的體育教育目標。
運動是枯燥的,甚至有些乏味,但是體育教學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具有趣味的體。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設計富有趣味創(chuàng)新的游戲,能夠實現(xiàn)運動的游戲化,構建開放的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興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所以游戲教法就應運而生[2]。針對這個情況,富有趣味的游戲能夠代替單一的動作訓練,在自主參與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運動的習慣。
比如:籃球訓練就能夠融合游戲和訓練于一體,通過游戲化的籃球運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教師在分組后明確這堂課的內容和規(guī)則。首先,學生以游戲化的方式進行小組投籃訓練,寓教于樂方能彰顯運動價值增強學生參與程度,獲得美妙體驗。這樣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加深了對籃球的認知,同時這種方法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游戲法教學,這樣學生就樂于積極參與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增強體驗明確責任,集趣味和運動于一體,實現(xiàn)體育運動的長效發(fā)展。
小學體育教師要更新體育觀念,結合體育精神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改良和優(yōu)化,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構建師生合作學習訓練的新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性、交互性課堂教學情境。體育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的共同協(xié)作,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該提倡和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訓練,實施合作型的體育活動,讓學生自主感受體育精神內涵。在合作學習訓練的體育活動中師生互動加強,學生之間運動配合默契程度提高,心理素質和團體意識也逐步的形成。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入“羽毛球比賽”、“跳繩比賽”、“踢毽子”、“折返跑運球”、等需要多個學生合作完成的競技項目,讓每個小組成員的素質處于比較相近的水平線上進行競爭。
以“行進間四角傳球”教學為例,小組內的成員分工合作,分別負責傳球和防守,比賽一段時間后,組內學生進行角色的互換。原來進行防守的學生轉為傳球,原來傳球開始防守,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體驗體育精神,掌握體育技能,從而得到全面的鍛煉。教師在采用合作型教學時,還要體現(xiàn)學生個性化特長與團體配合精神的有機統(tǒng)一,在強調學生特長發(fā)揮的同時采取有利于團隊成員發(fā)揮的戰(zhàn)術,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在比賽中傳授相關知識,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都有不同的體育愛好,在體育中發(fā)揮他們的潛能,促使他們向多樣化發(fā)展是教師關心的問題[4]。體育訓練同樣和教學情境有著正相關性,符合學生認知和激發(fā)學生潛能的情境能夠給學生精神的鼓舞和情感的認同。讓學生能夠以最好的狀態(tài)進入到體育課堂中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訓練,強力的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以“障礙跑”為例,單純的線條型跑道上設置障礙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任何的興趣,教師可以將跑道設置成學生熟悉的故事情節(jié)或是闖關任務,每一個障礙都是一個關卡,學生需要闖關成功才能開啟下面的關卡,這樣學生就有了發(fā)自內心的動力,積極地參與到障礙跑的訓練中,增強學生鍛煉的興趣,有效的提高學生克服障礙的能力,實現(xiàn)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提升。
在體育活動訓練中,普遍的觀點是體育等于身體運動,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常常只注重學生的身體訓練,對于思維能力并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新課改背景下,創(chuàng)新必須求變求新,以體育理論為基礎,以體驗運動為載體,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他們對體育運動獨特的、深刻的理解,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身體素質在訓練中得以發(fā)展和提高。
以跑步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邊運動邊思考,在跑步前,為什么要做熱身運動?接力跑,前面等待接棒的學生為什么要提前跑?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互相之間進行交流和嘗試。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交流和思考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意識,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氛圍能夠感染學生的情感和熱情,對于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體育教學的效果。因此,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興趣的氛圍,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輕松愉悅、節(jié)奏分明的氛圍給學生心情舒暢之感,學生也不容易感到疲勞和厭倦,能夠以飽滿的狀態(tài)參與其中。體育教師展示多媒體中的各項體育動作和要領,為學生全面展示體育動作要領;或是播放放松學生心情激發(fā)學生熱情的音樂,感染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斗志;或是融入游戲,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體育運動的真諦[5]。
以“羽毛球基礎訓練”為例,教師可以將相關的羽毛球動作分解,制作成動畫,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直觀地展示,讓學生能夠理解羽毛球的動作要領,掌握羽毛球運動關鍵技術。這樣,在進行羽毛球實際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對練習,觀摩練習,互相總結經驗,優(yōu)化羽毛球技巧,提高學生之間的配合能力,讓學生在訓練中感受羽毛球的樂趣。大家互相交流互幫互助,參與興趣高漲。在教學中,適宜的師生互動有助于教師融入學生群體,在休息時,教師還可以融入小游戲,進而開展充分的師生互動,通過游戲,學生的興趣也因為游戲被調動,如此形成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總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良好道德體育素質是學生進行學習,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在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結合教學實際創(chuàng)新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以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