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勇
我的書柜里,擺放著兩張尚未核銷的2020年龍?zhí)逗珗@的春節(jié)廟會門票。
2020年初,北京市政府舉辦新春惠民活動,在網(wǎng)上發(fā)放大量的免費春節(jié)廟會門票,我有幸搶到了兩張龍?zhí)稄R會門票。春節(jié)前我去龍?zhí)豆珗@取票時,看到公園里張燈結彩,工人正在搭臺設場,布置春節(jié)廟會,心想:今年又能看到踩高蹺、扭秧歌、小車會和舞獅、舞龍表演了!不想新冠疫情爆發(fā),北京停止了一切娛樂活動。龍?zhí)稄R會也泡湯了!兩張未核銷的龍?zhí)稄R會門票,一直靜靜地躺在我的書柜里。
通州的民俗花會有很多種,其中的踩高蹺、扭秧歌、小車會,歷史悠久。
據(jù)介紹,通州“高蹺會”就有數(shù)十個。其中有代表性的通州“大松垡高蹺會”,距今已經(jīng)有400多年歷史了,一般表演者為16人,主要角色有“大頭行”“小頭行”“武扇”“文扇”等。因為高蹺會在表演時,有故事情節(jié)和說唱,而且多與大運河有關,所以就有了“漁翁”“漁婆”“樵夫”“郎中先生”等角色。而且還會有“蹲樁”“背合”“蝎子鉤”等驚險動作?!按笏邵腋哕E會”在全北京地區(qū)都是有一定的代表性。據(jù)介紹,有些樂譜和唱詞都收入到了中學音樂教材里。另一個有代表性的通州“里二泗高蹺會”,距今也有300多年歷史了,至今仍有傳人。文說武唱,主要表演的是水滸傳里的英雄人物。他們的鼓點套路豐富,表演生動活潑,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通州的高蹺會,每逢遇到年節(jié),都會為當?shù)厝嗣癖硌荩钍墚數(shù)厝嗣竦南矏邸?/p>
通州張家灣的“里二泗小車會”,也是很有名氣的。一個模擬的道具小車被少婦掛在身體兩邊,一邊畫一個車輪。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好像一輛破車,車后還有一位扮作推車的小老漢,小車在行進中,一會兒假裝下坡,一會模擬推車上坡,進而會突然裝作小車跌倒在土坑里,伴隨著鑼鼓聲和嗩吶聲,顯得風趣可樂,引來圍觀者陣陣笑聲。
除了高蹺、秧歌和小車會表演,我更愛看舞龍表演。舞龍是漢族傳統(tǒng)民俗的文化活動,而且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每逢年節(jié),很多地方從大年初一開始,人們就走上街頭、廣場,舞動起來,一直鬧到二月二“龍?zhí)ь^”。中國幾千年的舞龍文化,已經(jīng)遍及世界各國華人集中的地區(qū)。舞龍,和高蹺、秧歌、小車會等眾多花會一樣,也都是能體現(xiàn)喜慶氣氛的。
如今,舞龍作為花會表演,已經(jīng)融入到人們的喜慶活動中。有的地方成立了文化表演公司,專門負責承辦各種喜事舞龍花會表演的需要。
由此可見,花會的百姓緣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