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榮
去年秋季新生入學不久,我發(fā)現小怡同學總是沉默寡言,課堂提問時,她也是吞吞吐吐的。我試著跟她聊天,可收效甚微。她偶爾抬起頭看到我,也是眼神游移、欲言又止……
我決定一探究竟——原來,小怡經常把飲料瓶、廢紙等帶到寢室,宿舍管理員為此多次扣她們寢室分,室友關系也變差了。這還了得,學校很注重環(huán)境衛(wèi)生問題,嚴禁把雜物帶到寢室,我也為此三令五申——這不是把規(guī)定當耳旁風嗎?
中午,我悄悄來到她們寢室,推門一看,小怡正一個人就著半碗稀飯嚼饅頭,見我進來,她慌忙放下碗,想整理地上剛撿來的廢品??粗迨莸哪橗?、惶恐的眼神,想到她艱難的家境(小怡幼年時,其智障母親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訊,父親外出打工,奶奶年邁多?。?,我嘆了口氣,先關上門離開了。
當我再次走進寢室時,小怡已經整理好了物品。我還沒有說話,她似乎就明白了我的來意,囁嚅道:“老師,我爸爸出門打工掙錢了,奶奶一人在家,她行動不便,還常常上街扒垃圾桶、撿廢品。我在校園里順手撿一些廢品,周末可以帶回家給奶奶,讓她少出去幾趟……”說著,她指著床頭下的兩個袋子,眼淚流了下來。我打開一看,半袋子飲料瓶已擠癟、壓實,還有半袋子廢紙,也疊放得很整齊。
我心里疼起來:多懂事的孩子呀!若非親眼所見,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不禁回想起自己讀高中時,生活拮據,又不想被人發(fā)現,常常餓著肚子上課。那種境遇別人難以體會……
“老師,給您添麻煩了。以后我再也不把這些東西帶到寢室了?!毙♀脑挻驍嗔宋业乃季w。我說:“小怡,這不是垃圾,而是你一顆金子般的心。只不過,咱換一種方式幫奶奶好嗎?你看,這些東西帶回家,奶奶歲數大了,也搬不動去賣呀,這不是加重了奶奶的負擔嗎?”小怡含淚點點頭。
之后,我讓小怡把隨手撿到的廢品拿到我的宿舍,收拾整齊。周末,我陪她一起到就近的收購站賣掉廢品,把錢交給奶奶做生活費。
我知道,這大山里,很多女孩子總是敏感又要強的。該怎樣幫助小怡呢?我“耳語”了女生委員,召集了幾個女生和小怡做“閨蜜”;又召開了“秘密”班委會,特別叮囑了幫助方式和“保密”原則。以后的日子,有更多的師生默默地幫助小怡。學校還給她辦理了特別救助金,提供生活補助。
小怡漸漸變了,臉上開始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眸子里閃著堅強的光,也更加努力地學習,并積極地幫助別人——這才是山里女孩應有的本色!
對于留守女生和貧困女生,如果我們遇到問題習慣去指責批評,那她們能訴說的人就更少了。我們應多了解情況,從實際出發(fā),力所能及地提供必要的幫助,讓她們樹立生活的信心,找到生命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