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杰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身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要自覺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近日,我讀了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調》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兩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個概念:反思性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情感體驗。本文就這兩本書來談兩點感悟。
一、教師應時時進行反思
(一)為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不僅要做課程的實施者,更要做反思型的實踐者。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認真?zhèn)湔n,更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由原來的零散教學、沒有知識體系的教學轉變?yōu)橛兄黝}的、有明確教學重點的教學。
因此,當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應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恰當、是否成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教師只有“要教學,勤自省”,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二)怎樣進行反思性的教學實踐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提倡教師寫教學日記,因為記日記有助于教師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某個問題。那么,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1.寫教育隨筆
靈感是一個奇妙而寶貴的東西,有時候就在一瞬間,比如你看到一個課堂現(xiàn)象,突然有了一些新穎的想法,但是如果沒有及時記錄下來,就會錯失很多育人機會。筆者建議大家下載“有道云筆記”,隨時隨地在手機或電腦上記錄下此刻的想法,這些被記錄下來的反思就是你寶貴的教育資源。
2.把“教學反思”當成習慣
教師在其專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反思習慣。教師是學生的學習榜樣,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行舉止很容易被學生模仿。所以,教師更要對自己嚴格要求,時時自省,養(yǎng)成“教學反思”的習慣。
二、開展有“情調”的教育
(一)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在任教期間,常帶領學生去大自然觀察植物,觀察昆蟲;范梅南也在書中強調了讓學生自己去探知的重要性。一些教師也試圖在改變,比如通過開展一些綜合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讓學生在國慶節(jié)和父母一起觀看各地的慶?;顒?,在父母的引導下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感受祖國的強大。這些情感體驗都在無形中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二)打造趣味性課堂
教師應該做有“情調”的教育,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打造趣味性課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想方設法使學生樂于學習。
愛,是一切教育的前提。讓我們做一名內心充滿愛的教師吧,有愛心的教師才會樂此不疲地改進教學方法;做一名有教育情懷的教師吧,用心去體會教學中學生的點滴進步;做一名勤反思的教師吧,多多觀察每一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變化,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