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菊,陳劍霞,闕清華,鄭錦紅
泉州市第一醫(yī)院,福建泉州 362000
經臨床調查研究發(fā)現,對于2 型糖尿病并發(fā)腦梗死的老年患者,鼻飼治療能給予其有效的營養(yǎng)支持,進而降低繼發(fā)性損傷發(fā)生率,改善其神經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但由于鼻飼中的食物糊化程度較高,且會縮短胃內排空時間,進而導致患者血糖控制難度增大[2]。故為了改善此缺點,在患者的治療期間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配合至關重要。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以科研結論為護理依據,結合既往臨床經驗以及患者的個人意愿制訂科學、全面、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3]?,F為探究將該護理理念應用于該疾病患者治療中能否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特對2019年6月—2022年4月期間在泉州市第一醫(yī)院接受鼻飼治療的70 例2型糖尿病并發(fā)腦梗死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F報道如下。
以在本院接受鼻飼治療的2 型糖尿病并發(fā)腦梗死老年患者70 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35 例。對照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齡60~88 歲,平均(74.02±2.99)歲;觀察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齡60~89 歲,平均(73.92±2.98)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同意參與本研究,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4]:①患者符合WHO 于1999年修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②患者接受鼻飼營養(yǎng)支持治療。
排除標準[5]:①合并嚴重內分泌功能障礙、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受損者;②合并其他類型的精神疾病者。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血糖監(jiān)測、告知患者注意休息,并對鼻飼管的狀況進行密切關注等。
觀察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具體如下:(1)組建循證護理小組:組內成員包括一名醫(yī)生以及5 名護理人員。小組成員共同商討,提出循證問題。具體問題為:①鼻飼泵注方式不同,其分別對應的優(yōu)勢如何。②間歇性鼻飼泵注方式會對血糖控制造成的影響。③如何做到鼻飼的合理分配。④鼻飼泵的適宜速度。以循證問題為基礎,進行相關文獻資料的查詢,采用合理的評價方式,對證據的可靠性、真實性進行評定,并以臨床結果為獲得效果,總結相應的經驗。(2)循證問題的解決方式:①鼻飼泵注方式不同,其分別對應的優(yōu)勢:在黃靜等[5]的研究中表示持續(xù)鼻飼法能使餐后低血壓的發(fā)生率顯著降低。相關學者在其文中提到,持續(xù)鼻飼法能保障營養(yǎng)攝入,并能有效控制血糖,腹瀉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顯著降低,治療安全性較高,能有效降低工作量。相關學者在其文中提到,分次鼻飼能使持續(xù)抬高床頭的時間顯著縮短,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風險顯著降低,反流發(fā)生率降低。②間歇性鼻飼泵注方式會對血糖控制造成的影響:受個人差異性影響,不同患者在鼻飼后胰島素分泌高峰不同,如胰島素水平是在餐后3~5 h 升高,會導致反應性低血糖發(fā)生。因此,該疾病患者的進餐應定量、定時,確保與藥物作用相符,降低血糖波動情況,且多次少量的進餐能夠保障營養(yǎng)攝入充足性,降低胰腺負擔,更好地控制血糖波動水平。③做好鼻飼量的分配:對于該疾病患者,鼻飼量的設定及每次鼻飼的間隔時間應確保與生理狀態(tài)相符的情況給予腸內營養(yǎng)。結合老年患者胃排空耗時較長、胃腸蠕動較慢等特性,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血糖波動幅度,應將鼻飼腸內營養(yǎng)制劑分次、勻速地注入,更與該疾病高齡患者的營養(yǎng)需求相符。④調整好鼻飼速度:由于老年患者消化機能明顯差于年輕人,經相關研究發(fā)現,青年人胃液體半排空耗時47 min,而老年人則需123 min。因此鼻飼速度應控制在80~100 mL/h。并做好對患者胃內潴留量的監(jiān)測,如胃內潴留量>200 mL,則將輸注速度降低或暫停,如胃內潴留量<200 mL,則速度不變。在每次鼻飼前均需觀察患者有無胃潴留情況,可通過患者的腹部體征進行評估。將鼻飼泵打開,評估胃管的位置,在鼻飼泵應用期間,對患者的排便、排尿情況進行觀察,如有腹瀉、腹脹情況出現,應結合胃殘留量,對鼻飼速度進行相應的調整。(3)循證護理干預:①強化基礎護理:強化對患者的皮膚、會陰護理,降低感染發(fā)生率,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指標,做好血糖指標的監(jiān)測,進而降低低血糖發(fā)生風險。并做好呼吸道護理干預,降低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②健康宣教: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介紹糖尿病以及腦梗死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胰島素的使用注意事項及使用方式,并指導其進行主動康復功能訓練,同時對其心理進行疏導,讓患者了解到飲食、運動的重要性。同時指導其對自己的大小便、腹脹情況進行觀察。③鼻飼護理:設定鼻飼量為1 L/d,根據患者的每日胰島素注射量、見效時間及胰島素峰值等進行分配。鼻飼前后均需先給予20~30 mL 的溫水進行沖管。例如,以空腹血糖為13.9 mmol/L 的患者為例,在其早上6:00 時給予皮下注射諾和靈R,根據藥物起效時間,可在7:00 時,先通過喂食器將200 mL 鼻飼液注入,并記錄注入量。9:00 對患者的餐后2 h血糖進行監(jiān)測,在給予其翻身拍背、吸痰、康復訓練等護理干預。在10:30 時再次給予皮下注射諾和靈R,11:00 對患者的胃潴留情況進行評估,再給予管道沖洗,再次給予200 mL 鼻飼液注入,在下午1:00時對患者的餐后2 h 血糖進行監(jiān)測,下午3:00 時再通過喂食器注入200 mL 鼻飼液,再給予管道沖洗,停止鼻飼。將剩余的200 mL 鼻飼液放置到冰箱中儲存,備用。
對比護理前后血糖指標(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改善情況。
對比護理前后營養(yǎng)指標(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改善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定依據為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包括護理人員工作細致度、溝通順暢度以及鼻飼舒適度等多項內容,問卷滿分100 分。>90 分為十分滿意,60~89 分為滿意,<60 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率+滿意率[6]。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改善情況對比[(±s),mmol/L]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改善情況對比[(±s),mmol/L]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 值P 值空腹血糖護理前9.18±1.21 9.17±1.20 0.035 0.972護理后10.55±1.44(8.09±1.08)△8.085<0.001護理后7.72±0.54(6.11±0.37)△14.551<0.001餐后2 h 血糖護理前13.52±1.88 13.53±1.89 0.022 0.982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營養(yǎng)指標改善情況對比[(±s),mg/L]
表2 兩組患者營養(yǎng)指標改善情況對比[(±s),mg/L]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 值P 值血清前白蛋白護理前256.32±22.43護理后285.43±24.54血清白蛋白護理前35.23±1.43護理后38.02±1.85 256.33±22.45(304.65±26.64)△35.24±1.44(41.34±2.03)△7.151<0.001 0.002 0.999 3.139 0.003 0.029 0.977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型糖尿病并發(fā)腦梗死的老年患者,多會受神經功能受損影響,導致發(fā)生吞咽功能障礙,進而影響患者正常進食[7]。為了保障患者的營養(yǎng)攝入,臨床多會采用鼻飼的方式給予其胃內營養(yǎng)。但受鼻飼喂養(yǎng)特殊性影響,會導致血糖發(fā)生較大的波動,為了降低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需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提高其血糖管理效果,保障患者的恢復[8]。
本研究表明,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6.11±0.37)mmol/L、餐后2 h 血糖(8.09±1.08)mmol/L 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空腹血糖(7.72±0.54)mmol/L、餐后2 h 血糖(10.55±1.44)mmol/L(P<0.05)。這與王健紅[9]的相關研究中“觀察組的空腹血糖(6.08±1.02)mmol/L、餐后2 h 血糖(8.12±1.21)mmol/L 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空腹血糖(7.65±1.02)mmol/L、餐后2 h 血糖(10.26±1.23)mmol/L(P<0.05)”這一觀點一致,證實了本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結合本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循證護理的實施是先組建循證護理小組,以醫(yī)生為小組組長,組內成員共同在知網等數據庫查找相關循證依據,再結合以往臨床工作經驗以及患者對護理的需求制訂護理方案,提高護理方案的針對性[10-13]。護理方案主要內容給予患者健康宣教,使患者產生正確的認知。再實施強化基礎護理,促進患者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14-16]。再給予鼻飼護理等專業(yè)性護理,在保障患者營養(yǎng)攝入的前提,做好對胰島素的給藥管理,提高對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17-18]。本研究結果還表明,護理后,觀察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該護理方案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對接受鼻飼治療的2 型糖尿病并發(fā)腦梗塞老年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后取得了顯著效果,患者的血糖水平、營養(yǎng)狀態(tài)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