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玲
情境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思考、認知與體驗,從而推動學生獨立學習的一種方法。它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還能使學生受到興趣和情感的激發(fā),進行主動學習。
一、運用游戲情境,打造高質量英語課堂
有益的游戲注重過程的體驗,能讓學生獲得愉快的體會,也可以讓學生在知識、情感等方面受益。在英語教學中合理引入游戲情境,能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實現(xiàn)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英語知識的熱情,進而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游戲的引入,促使學生在輕松、歡樂的氛圍中達成英語水平的提高、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想象力的培養(yǎng),以及情感和個性化成長。教師對于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要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表揚,這樣學生才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加入游戲活動。
例如,在學習“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這一單元的單詞時,可指導學生玩“我做你猜”的游戲,引導學生分組學習,然后隨機選擇每組的其中一個學生根據(jù)圖片上的單詞做動作,如Mathematics, Chinese, English, Biology, Geography, History, Politics, physics, Sports, Music, Art等,讓該組其他學生猜,猜單詞最多組為贏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容,創(chuàng)造一個靈活的游戲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升英語課堂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情境,有效傳授學生知識
多媒體以直觀形象的特點,深受師生的喜愛,對知識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多媒體手段可以將如今發(fā)達的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直接融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既可以自己制作課件輔助教學,也可以選擇合適的課件來輔助教學。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練習時,要結合教學內容從多重層次、各種角度開展課堂練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通過多媒體應用,學生可以在相對短時間內理清邏輯秩序,通過節(jié)省的板書時間加大課堂容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Unit 5“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過程中,我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Dear children, do you know football?What is your famous football stars?Can you say something?我播放一個關于足球的短視頻,然后帶領學生區(qū)分英式足球的讀法和美式足球的讀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文化差異的語言趣味性。此外,多媒體上呈現(xiàn)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畫面情境,為學生提供了解足球的全方位視角,便于學生理解。
三、運用故事情境,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
通過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將英語知識置于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同時,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能有效提高自身的語言交際能力。
例如,在教學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hake”過程中,我推出了一個以“我最喜歡的水果”為主題的故事情境,通過描述水果的形狀、營養(yǎng)價值等引導學生說出相關故事。教師可以先做示范,例如:I like bananas best, because banana contains vitamin A to increase resistance and maintain normal reproductive and visual needs; thiamine can resist beriberi, promote appetite, digestion, protect the nervous system; riboflavin can promot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body. Bananas are low-calorie foods,? even for those who are trying to lose weight, can be satisfying. 如果英語文章本身帶有故事性較強的教學內容,這時就可以開展學生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故事中扮演人物角色,進一步了解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從而更加高效地理解英語知識。由此,學生將所學英語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可以進一步促進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注:本文系廣東省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立項“教師教育‘U-G-S模式理論研究與實踐突破”(課題號:2019WTSCX110)、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一般項目立項“‘U-G-S合作下,山區(qū)初中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行動研究”(課題號:2020YQJK270)的研究成果之一。
肇慶學院—懷集縣優(yōu)秀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在地化培養(yǎng)“領燕”項目依托肇慶學院—懷集縣教師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要求肇慶學院和縣教育局、縣教師發(fā)展中心和中小學校多方責任分擔、資源共享、過程協(xié)同、目標一致,組建肇慶學院—懷集縣區(qū)域鄉(xiāng)村教師研修集群,嘗試“一體兩翼三結合”的鄉(xiāng)村教師教育模式。該模式是指以肇慶學院教師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為整體,探究基于縣域情境的“U-G-S”教師教育共同體和基于“區(qū)域教師研修集群”的農(nóng)村教師專業(yè)學習共同體為雙翼的鄉(xiāng)村教師教育體制與機制創(chuàng)新,以理論研究和實踐變革雙向建構為策略,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教師資源互通、鄉(xiāng)村薄弱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鄉(xiāng)村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科研能力提升的三結合協(xié)同要求,以此促進粵西區(qū)域基礎教育質量的均衡發(fā)展。
該項目由肇慶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薄艷玲和懷集縣教師發(fā)展中心副主任莫美雄共同主持,聘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鈞為學術顧問、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研究員戚務念為實踐顧問,以小組合作學習、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發(fā)展為抓手,綜合運用國內和國際教師教育最新理念,致力于通過在地化模式培養(yǎng)山區(qū)優(yōu)秀骨干教師,創(chuàng)建鄉(xiāng)村學校學習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