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教學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突出綜合育人功能,實現(xiàn)“四位一體”的目標。在教學組織中,不能把3種學練方式硬性割裂開,應該全面考慮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設計的需要、教學重難點突破的手段、學科育人價值的實現(xiàn)路徑等多方面因素,有效搭配、合理安排多樣化的學練方式,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真正做到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段來說,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采用集體學練與個人學練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游戲,同時在游戲中融入規(guī)則培養(yǎng)、同伴交往、角色分工、互幫互評等教學要素,增強小組合作學練的能力,為以后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探究培養(yǎng)必備技能。在這一階段安排小組學練,可以適當增加指導頻次,采用先整體感知,再分組嘗試與鞏固的形式,更側重于實現(xiàn)“練”的功能。如,2人1組的合作跳繩,3人1組的“老鷹捉小雞”靈敏游戲。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設計的需要靈活選擇3種學練方式的1種或多種。小組合作對專項技能的提升效果顯著,同時,在這一學段需要在實現(xiàn)“練”的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學”的功能——拓展、探究。如,在學習韻律操基本動作后安排小組合作進行隊形創(chuàng)編并展示;體操技巧組合學習中設計組合動作的創(chuàng)編和生活化場景應用的探究。
1.課前預習階段
課前預習通常采用個人學練,學生以相對獨立的個體進行運動參與,能夠提前了解學習內容,縮短課中教師重復講解的時間,增加練習密度,提高學習效率。課前進行有指導的個人學練,能夠實現(xiàn)知識預習和技能鞏固的雙向延伸。
2.課堂學習階段
在一堂體育課中,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將多種學練方式相結合,進行混合學練或綜合學練,激發(fā)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性和持續(xù)性。
準備部分采用集體學練的形式組織的熱身游戲,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預熱身體。在發(fā)展靈敏素質的體能課中,準備部分可以設計集體進行的AI跑酷練習,簡單高效的組織形式,既能提升學練興趣,又能增加練習密度;在耐久跑和定向運動項目的教學中,把基本運動技能中的走、跑、跳等動作與跑的路線相結合,設計不同形狀、路線的尋寶游戲,這樣的熱身活動能夠把集體與個人學練的優(yōu)勢相結合,全員同時參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堅毅的品質,營造公平競爭的氛圍。
基本部分可以采用基于大單元整體構建理念的分層教學和小組學練,實現(xiàn)體育課程的一體化和專項技能學練的層次化?;静糠植捎脗€人嘗試學練、小組合作探究、集體展示或比賽等多種學練方式,更有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以排球大單元教學為例,基本部分采用體驗式綜合學練幫助學生鞏固動作、提升技能。
個人嘗試學練:可利用大屏幕動畫呈現(xiàn)虛擬來球,學生需要準確判斷來球方向,并嘗試通過不同方向的移動進行快速、準確接球,發(fā)揮個人學練的個性化和自主性,解決找不準擊球點、移動不積極的問題。
小組合作探究:2~4人1組圍繞“如何發(fā)揮下肢力量進行墊球”進行探究學練。通過下蹲摸地墊球練習和聽口令觸摸身體部位墊球游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雙膝彎曲、降低重心更有助于下肢蹬伸力量的發(fā)揮,促進組合性技能的形成。
模擬比賽:用氣球、體操球代替排球進行排球賽,采用小組學練的方式,設計不同難度等級的模擬比賽,學生自主選擇參賽組別,提升技戰(zhàn)術應用能力。
結束部分可以將同伴配合、品德教育、紅色情懷、感恩教育等融入集體學練中,增加互動和游戲元素,讓拉伸和放松環(huán)節(jié)不僅有肢體上的放松,也有心理和思想上的升華,實現(xiàn)體育的育體和育心價值。可以進行多米諾骨牌式的圍圈拍背趣味放松,穿越兩兩接龍組建的鑼鼓圍墻等,能讓運動的快樂加倍,升華整節(jié)課的情感基調。
3.課后復習鞏固階段
課后復習鞏固可以根據(jù)復習內容采用個人學練或小組學練。在體能、跳繩、田徑、體操等運動項目中,更宜采用個人學練的形式,便于進行個性化的鞏固和提升。在以發(fā)展技戰(zhàn)術為主的球類項目中,多以小團體比賽的形式強化技戰(zhàn)術的應用,這時進行小組學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課后也可以利用“智慧體育家庭作業(yè)平臺”進行個人學練,不僅能夠讓鞏固練習更有趣、有效,還能夠利用AI識別技術解決“隔空評價”的問題。合理利用多種學練方式,優(yōu)化課堂組織形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對提高運動能力、形成健康行為、培養(yǎng)體育品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