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嘯虎
拳擊運動的文明化進程與顧拜旦的貢獻
聶嘯虎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610041。
通過對拳擊運動的歷史回顧,說明該項目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經(jīng)歷了由野蠻到文明的深刻變化。其間,人們曾利用拳擊來解決糾紛,調(diào)整社會關系,也為了保護拳擊手創(chuàng)設了專用器具,制定了規(guī)則,使它逐漸成為一種高尚的體育運動。當奧林匹克運動興起以來,人們試圖將拳擊列為競賽項目,卻遭遇到了重重阻礙,經(jīng)過顧拜旦先生的不懈努力,終于使理想變?yōu)榱爽F(xiàn)實。而顧拜旦先生從理論上為拳擊運動端正名分,并在實際運作當中大力提倡,他的貢獻是不可低估的。
拳擊;文明化;顧拜旦;貢獻
拳擊是一種充滿了刺激的競賽項目,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過去沒有規(guī)則限制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傷害事故,而在今天,隨著人們對它的認識逐漸加深并且制定出嚴格的競賽規(guī)則,拳擊逐漸演進成為一種人身安全受到保護的、高尚而文明的體育運動項目。早在人類社會形成的初期,類似于拳擊的打斗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可是它的文明化進程卻甚為漫長,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也成為如今體育學術(shù)界研究的問題之一。
即使是現(xiàn)在,不懂規(guī)則的人和那些害怕看驚險刺激的人也許仍然難以接受拳擊運動,然而它踏著文明的腳步從遙遠的古代走到了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當中,其中必然有其合理性,并且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而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歷很多曲折變化也是在所難免的。當近代體育在歐洲特別是英國蓬勃興起的那個年代,跟今天的規(guī)則大同小異的業(yè)余拳擊比賽規(guī)則就已經(jīng)問世。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它持懷疑態(tài)度,在經(jīng)歷了一番艱苦的抗爭以后才被列入奧運會,可是后來仍然遭到被取消的厄運。直到1924年才重新列入奧運會并長久地穩(wěn)定下來延續(xù)至今。其間,首創(chuàng)現(xiàn)代奧運會的著名法國體育家皮埃爾·顧拜旦先生為拳擊運動端正名份、為爭取將它列入奧運會頗費心機,最后終于使這項運動得到了廣泛的承認,實現(xiàn)了一個世人期待已久的愿望。拳擊運動被列入奧運會可以說顧拜旦先生居功至偉,但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史實,筆者試圖在分析論證該項運動文明化進程的同時,頌揚顧拜旦先生的豐功偉績。
不利用器械,單靠雙拳與對手打斗,這可以說是人類最原始的格斗方式,最早當然是血親復仇和在戰(zhàn)場上與敵人搏斗中運用,而在內(nèi)部發(fā)生紛爭的時候,它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人們在什么時候?qū)⑺鳛轶w育比賽來施行,檢驗比賽雙方的實力,同時供他人觀賞,使之被賦予了文化的涵義,我們已經(jīng)無從查證??墒菑奈墨I資料的記載看,不管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紀就已經(jīng)有了拳斗。我國先秦時期的典籍上說過“無拳無勇,巧言令色,職為亂階”。這里的“拳”,顯然是一種具有一定技術(shù)規(guī)范和技術(shù)含量的拳斗,后來中國的拳術(shù)演進為散打,成為武術(shù)技擊的一種形式,走上了一條與西洋式拳擊以及其他拳斗完全不同的發(fā)展道路,這也恰好說明古代的拳斗在世界上許多不同的地方,由于文化背景和社會需要有著很大的差異,其外觀表現(xiàn)形式最后出現(xiàn)了巨大的差別。根據(jù)《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記載,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流經(jīng)古代巴比倫的幼發(fā)拉底和底格里斯兩河流域在公元前40世紀就有“拳斗的遺跡”。稍后的古埃及人也用象形文字記載了拳斗用的護具“皮繃帶”。有一種觀點認為,大約在公元前17世紀,拳斗經(jīng)過地中海的克里特島傳播到古希臘,筆者并不贊同這種說法,因為在沒有嚴格規(guī)則區(qū)分的情況下,不能排除希臘本土就沒有自己的拳斗方式的可能。
在古羅馬帝國,拳斗也曾風靡各地,奴隸主階層熱衷于觀看的奴隸角斗士比賽,其中既有持械角斗,也有赤手空拳的角斗。有一些奴隸主覺得看比賽不過癮,還冒死親自參加,在奴隸主貴族中間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羅馬皇帝索性下令禁止,拳斗大約有4個世紀陷入了沉寂??墒牵诿耖g并沒有完全廢止,據(jù)史料記載,歐洲各地鄉(xiāng)村舉行的拳斗比賽仍然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大約到了公元1200年以后,公開的拳斗比賽在歐洲各國已不鮮見。從拳擊文明化的角度上說,有一位名叫圣貝納丁的傳教士功不可沒,他看到很多年輕人用佩劍來決斗造成死傷無數(shù),便心生憐憫,主張用拳斗替代佩劍,并且創(chuàng)辦拳斗學校,親任教練和裁判,使得該項目逐漸興盛。這個事例說明人們對于拳擊的認識水平又進了一步,至少開始考慮它跟佩劍相比,可以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
從這個階段開始,一直延續(xù)到18世紀,拳斗的競賽規(guī)則都很龐雜,有一些是拳打腳踢并用,有一些是當雙方糾纏在一起倒地之后仍然可以繼續(xù)比賽。因此,那個時候的拳斗并非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嚴格意義上的拳擊運動項目,它充其量只是一種使用拳頭加摔跤的徒手搏斗。撇開比賽者利用的目的暫且不論,有一點必須承認,盡管從形式上看它還是很像打架斗毆,可是當它以競技比賽的名義登上歷史舞臺,其價值取向便發(fā)生了變化,換句話說,它被賦予了體育運動的文化含義,成為了豐富人類生活的一種娛樂手段。
在拳擊的文明化發(fā)展進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奇特現(xiàn)象值得我們?nèi)ニ妓鳎蔷褪侨藗冊?jīng)將拳斗作為調(diào)整社會關系的法律工具來利用。公元8世紀左右,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建立了阿巴斯王朝,經(jīng)過了大約500年的繁盛以后逐漸走向了衰落,公元1258年,蒙古鐵騎攻陷巴格達,結(jié)束了阿巴斯王朝的統(tǒng)治,橫跨亞非歐三洲的龐大伊斯蘭帝國分崩離析。不久以后奧斯曼帝國又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來,奧斯曼大帝執(zhí)政以后,為了避免重蹈前朝滅亡的覆轍,開始整治腐敗和強化法紀,當時法庭制定了一種被稱為“斗審”的審判制度。法律規(guī)定,凡是在審判中遇到疑難案件難以決斷,就命令訴訟雙方進行決斗,勝者獲得勝訴。如果是貴族間打官司,就按照貴族習俗騎在馬上、身穿甲胄來斗劍;而平民間的訴訟則以拳斗決勝負。顯而易見,奧斯曼大帝制定這種審判制度是出于窮兵黷武、軍事擴張的需要,鼓勵國民掌握戰(zhàn)斗技能。有趣的是,這跟我國先秦時期魏國宰相李悝頒布的《習射令》如出一轍。李悝供職期間,魏國面臨著周邊群雄國家虎視眈眈的危險局面,為了應付隨時可能到來的敵人攻擊,必須讓魏國的臣民做好充分的戰(zhàn)斗準備,他鼓勵全體國民練習射箭并頒布了這項法令,規(guī)定凡是遇到難以決斷的訴訟案件,就讓當事雙方比賽射箭“以決訴訟”,比賽獲勝者勝訴,失敗者吃官司。于是,射箭在魏國被推廣普及開來,而拳擊則在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時期長期在平民百姓當中開展。盡管項目不同,這兩個發(fā)生在中外歷史上的實例性質(zhì)上是一樣的。從表面上看是審判官采用類似于神意裁決的辦法來斷案,貪圖程序簡單化,并不科學合理,這種斷案方式甚至可能制造不少的冤假錯案。但這些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并不重要,統(tǒng)治者借此達到了一個目的:鼓勵民眾習武強身,為國御敵。更深入一層看更耐人尋味,我們知道體育比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比賽一結(jié)束,勝負立見分曉。統(tǒng)治者利用這一特點,將其強制性地運用于訴訟案件里面,反映了他們已經(jīng)知道體育具有迅速調(diào)整社會關系的作用。當然,這兩個實例只說明拳擊運動文明化進程中出現(xiàn)過異化現(xiàn)象。
如果真正要為拳擊運動的文明化發(fā)展樹立一塊里程碑,我認為必須基于這樣一個立場:是否考慮拳擊比賽中的主體亦即參與者的權(quán)益,同時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在這一點上,英國人布勞頓功不可沒,堪稱劃時代的人物。隨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思想啟蒙運動在歐洲的興起,人文主義精神全面開花,體育領域里面重視人的價值的覺醒者也越來越多。布勞頓于1743年制定出了一份拳擊競賽規(guī)則,內(nèi)容更多地涉及參與者的安全,三年以后他又研發(fā)了拳擊手套,給予了參與者極大地保護。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檢驗,該項規(guī)則和拳套全面推廣,后來經(jīng)過了規(guī)則修訂和改良,被更多的拳擊愛好者所接受,而這些規(guī)則和拳套也就成為了現(xiàn)代拳擊運動的雛形。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拳擊運動之所以能夠登上這樣一個文明化程度更高的平臺,是與社會變遷、珍愛生命的人文主義價值觀深入人心的影響分不開的。
由于文章篇幅所限,筆者著重分析討論古代拳擊運動在其演進過程中人類對它的認識水平是如何提高的,接下來不再仔細闡述拳擊運動在近現(xiàn)代史上的演進。因為有關該項運動百余年來的發(fā)展動向已經(jīng)廣為人知,本文毋庸贅述。下面將要討論的是,在奧林匹克運動問世以后,圍繞拳擊應否列入奧運會有過什么樣的爭執(zhí),顧拜旦為此付出何種努力。
為了尊重歷史文化傳統(tǒng),奧運會的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和其他國際奧委會委員在1894年國際奧委會成立之初就作出決定,1896年首屆現(xiàn)代奧運會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接下來圍繞哪些項目應當列入賽事卻發(fā)生了分歧,主要是來自希臘本土的意見與國際奧委會的意見并不吻合,經(jīng)過協(xié)調(diào)部分地達成了統(tǒng)一??墒窍ED國王堅持認為拳擊運動過于暴力,不應當列入賽事,國際奧委會竭盡全力說服希臘方面卻不見成效,不得不作出妥協(xié)。因此,在1896年第1屆現(xiàn)代奧運會上,拳擊運動未能夠登臺亮相。盡管該項目列入奧運會的計劃擱淺,但這件事情卻在國際體壇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甚至引發(fā)了諸多議論,促使顧拜旦萌生了要為拳擊端正名分的念頭,此后他便開始研究該項目的合理性,并試圖通過理論闡述和組織策劃,開展大量的宣傳鼓動工作,使拳擊在奧運會上的地位合法化。經(jīng)過一番艱難曲折的抗爭,終于消除了殘留在人們腦子里面的不良印象,使得該項運動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推崇,最終成為奧運會競賽項目之一。顧拜旦從1898年開始直到1925年,圍繞拳擊運動合法化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和其中經(jīng)歷的曲折變化,詳見下述。
1898年,在第2屆巴黎奧運會舉辦前的組委會上,顧拜旦提議將拳擊列入競賽日程。
1900年,在巴黎奧運會舉行之前,顧拜旦親自叮囑組委會要關注拳擊比賽。但當年并未能夠?qū)⑺袨槌TO項目。
1903年,在顧拜旦的推動和多方努力下,國際職業(yè)拳擊聯(lián)合會成立。
1904年,第3屆圣路易奧運會舉行之時,組委會決定拳擊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1908年,第4屆倫敦奧運會上,拳擊被列為常設項目。
1911年,由于瑞典政府的反對,國際奧委會在布達佩斯舉行的會議上不得不作出決定,次年舉行的奧運會比賽不設拳擊項目。
1913年,顧拜旦在國際奧委會的一次會議上向大家推薦《運動心理學和運動生理學》一書,其中很多涉及拳擊合理性的分析論證。
1914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向大家推薦《生命的根源》一書,并誦讀了其中有關拳擊運動倫理道德的章節(jié)和其他相關論文。同年,奧匈帝國皇太子在薩拉熱窩遇刺,一戰(zhàn)爆發(fā),奧運會中止。
1919年,在國際奧委會會議上,率領全體委員一致通過決議,將拳擊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同年,國際業(yè)余拳擊協(xié)會成立。
1920年,第7屆安特衛(wèi)普奧運會舉行,拳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1924年,第8屆巴黎奧運會舉行,拳擊列為常設項目并保持至今。同年,國際業(yè)余拳擊聯(lián)合會成立。
1925年,在國際奧委會的一次會議上,顧拜旦發(fā)表了有關拳擊比賽的講演。
如果說顧拜旦是利用自己在國際奧委會里面的權(quán)威地位來推廣拳擊運動,這僅僅是他工作的一個方面,而他圍繞拳擊的合理性所做出的理論貢獻更加為人們所稱道。他所撰寫的相關論文多達13篇,概括起來看有如下幾個重要的理論建樹。
(1)顧拜旦根據(jù)當時拳擊俱樂部教練員訓練運動員時采用的技術(shù)動作來分析判斷,從技術(shù)層面上排除非議,說明拳擊運動只要技術(shù)動作得當,規(guī)則合理,裁判執(zhí)法嚴格,不會對運動員造成嚴重傷害。
(2)從訓練內(nèi)容以及訓練周期等方面進行分析論證,說明運動員提高了抗打擊能力,可以預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3)從該項運動的發(fā)展趨勢來展開預測,說明它正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喜愛,這意味著拳擊是高尚健康的體育比賽,已經(jīng)得到了大家的公認。
(4)從教育學的角度,站在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高度指出,拳擊運動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長,對于遏制犯罪率的增長有著積極作用,更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繁榮。
(5)從奧運會比賽項目的分類加以評論,說明技擊項目不可或缺,而技擊項目中已經(jīng)有了擊劍、射箭等比賽,作為其中之一的拳擊倘若不被列入,這是不合法理的。
顧拜旦通過理論分析和大力推廣,再加上強有力的組織策劃,使拳擊比賽終于名正言順地列入奧運會,延續(xù)下來直到今天。
拳擊運動從野蠻的徒手搏殺演進而來,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和一次又一次的更新,終于脫胎換骨,成為了體育世界里面的一顆璀璨明珠,這意味著人類總是沿著文明三角體的斜邊向上走,總是能夠超越自我,實現(xiàn)美好的理想。顧拜旦之所以是偉人,之所以不同于常人,正是因為他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能夠從看似不文明的行為里面發(fā)現(xiàn)真善美,進而將這些行為改造成為符合人類道德規(guī)范,具有一定行為準則的高尚體育活動,這是永遠值得我們稱頌的。
[1] 張立德,胡保元.拳擊運動[M].長春:吉林省體育科研所出版社,1980.
[2] 國際拳聯(lián)編,張榮健,等譯.世界拳擊運動50年[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8.
[3] 潘 峰,胡賢豪.上海市拳擊運動員的賽前體重控制[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0(02):.
[4] 顏景存.論拳擊運動的審美價值[J].臨沂師專學報,1994(06):55~57.
[5] 阿部生雄著.近代スポーツマンシップの誕生と成長[M].筑波大學出版會,2009~01~30.
[6] 山本徳郎,等著.多様な身體への目覚め[M].アオイーエム出版社,2006~10~08.
[7] 寒川恒夫著.図説スポーツ史[M].朝倉書店,1991~06~25.
[8] 和田浩一著.ビエールクーベルタンのボクシング論[M].體育スポーツ史への問いかけ[M].に掲載され、清水重勇先生退官記念論集刊行會,2001~06~17.
The Civilized Process of Boxing and Coubertin’s Contribution
NIE xiaohu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The progression of boxing in retrospect reveals that the event has found its root in the depths of history, experiencing a long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from barbarism to civilization and thus rendering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process, people used boxing to resolve disputes and regulate social relations; also to protect the boxers they created special apparatus and developed rules, gradually turning boxing into a noble sport. Since the rise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people tried to classify boxing as one of the contest events; however their attempt encountered many obstacles; it was through the tireless efforts of Mr. Pierre de Coubertin that the vision was turned into a reality. Mr. Pierre de Coubertin made corrections to the origins of boxing with a theoretical approach, and advocated its pragmatic implementations; his contribution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Boxing; Civilization; Pierre de Coubertin; Contribution
1007―6891(2022)03―0011―03
10.13932/j.cnki.sctykx.2022.03.03
G886.1
A
2020-04-06
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