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學習意味著學生的深度思維得到了觸發(fā),其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是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很難進行深度學習,這是因為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無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也就無法使學生的深度思維得到觸發(fā)?;诖耍恼聫恼n堂導入、問題導向、實驗教學、多媒體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五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探究
作者簡介:謝榮輝(1981—),男,山東省濱州市北鎮(zhèn)中學。
深度學習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學生全方位成長與發(fā)展的前提。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理應將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放在重要位置上,采用有效手段構建高效課堂,助力學生深度學習。在開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重視深度學習的方法與策略,尋求恰當?shù)那腥朦c帶領學生開展高效的物理學習。
一、重視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興趣
導入環(huán)節(jié)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有趣的課堂導入能夠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就需要充分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現(xiàn)象,以新奇、有趣的方式揭示新課主題,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全身心的學習[1]。
例如,在教學“時間 位移”的相關知識時,教師應明確這部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因而可以把這一特點當作課堂導入的切入點,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導入語:上完早自習后,你們需要在去食堂的路上花費多長時間?吃飯又要花費多長時間?大概多久能夠回到教室?由于這些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關,所以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回答。在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可以指出:要想對物體的運動情況進行有效的描述,只靠前面學過的質點和參考系是沒辦法完成的,還需要引入一些全新的物理量。在聽教師說完之后,學生會產生一定的好奇,想要知道這些物理量是什么。之后,教師可以將時間、時刻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說一說自己對這兩個概念的認識。比如,某個時間點就是指時刻,而走路和吃飯用了多久就是指時間。之后,教師可以設置疑問:物理課本中的第幾秒、第幾秒初、第幾秒末、第幾秒內應該怎么去理解?以此有效導入新知識。
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現(xiàn)象,引入了新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被調動起了學習思維,產生了深度學習的意愿,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由此可見,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借助問題導向,找到深度學習的方向
深度學習有別于其他的學習模式,因而教師不能只對理論知識進行教授,還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動力支持,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就可以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因為問題具有導向性,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深度學習的方向,從而在正確的視角下研究知識點。具體而言,教師需要概括知識的主題,然后圍繞其進行問題設置,使提出的問題既有獨立又有關聯(lián)的特征[2]。
例如,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先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進行研究,概括知識主題。教師還可以在網(wǎng)絡上搜集相關的資料,通過整理歸納制作成相應的PPT課件。在課件最開始時,教師可以引入最為常見的下落運動的畫面,比如初春的時候,露水從樹葉上落下;夏天的時候,大雨從天上落下;秋天的時候,樹葉從樹上飄落;冬天的時候,大雪落下。這些內容既貼近生活,又直觀形象,能夠將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之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有什么不同,分為哪幾種情況?由于此問題難度不大,所以學生可以快速地給出答案:重的快、輕的快、一樣快。在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可以結合“硬幣與紙片”這一實驗,讓學生對自己的猜測進行驗證。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學生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的猜測。緊跟著,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是什么讓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不一樣呢?由于學生的個人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思考及討論。通過討論,有的學生會說:“可能是因為空氣的阻力使物體下落的快慢受到了影響?!贝藭r教師就可以順勢讓學生利用牛頓管完成實驗,并詢問學生:自由落體運動是什么運動?在學生說出不完整的答案后,教師可以給予指引,讓學生設置實驗方案,并且進行實驗,從而獲取相關的證據(jù)及歸納相關的規(guī)律。
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設置了層次性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使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進行了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見,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如果教師將問題充分地利用起來,就可以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形成深度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精心設計實驗,使學生進行深度探究
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學生進行知識深度探究的有效途徑。而且在這樣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切實地看到物理現(xiàn)象,能夠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還可以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教師要對實驗教學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3]。
例如,在教學“向心力”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設計相關的物理實驗。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先演示實驗,即把一個小物塊放在旋轉的平臺上,使其做勻速圓周運動,而且確保這個物品不會掉出圓臺。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這個現(xiàn)象進行深入思考,使學生產生深度學習的好奇心與探究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小物塊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小物塊受力的情況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而重力和支持力可以互相抵消合力,簡單來說小物塊的受力情況就只有摩擦力,所以其方向為圓周運動的圓心。通過這一分析,學生可以總結出向心力的定義。
在學生對向心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拉著繩子的一端,然后讓帶著繩子的鋼球在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是什么力讓鋼球做圓周運動的?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開始對鋼球的受力情況進行探討,然后發(fā)現(xiàn)是拉力起到的作用。教師再繼續(xù)提問:鋼球受到的拉力成了圓周運動的向心力,那么,拉力與什么因素有關?學生紛紛表示不清楚。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向心力進行深入的探究。
在采用實驗教學法進行深度學習時,教師需要知道,實驗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想使課堂教學發(fā)揮出最大效果,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就需要基于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比如演示實驗、分組實驗、視頻實驗等。多樣的實驗方法可以讓學生對物理學習始終充滿熱情,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將實驗教學穿插到課堂中,可以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讓學生親自體驗到向心力的存在,再用問題讓學生對知識探究產生一定的熱情,從而使學生加深對向心力的感性認知,為學生后續(xù)的物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有效途徑。在實踐中可以發(fā)現(xiàn),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使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親歷知識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不僅可以降低物理學習的難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與記憶,還能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多媒體的運用[4]。
例如,在教學“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使用過去的傳統(tǒng)方法進行教學,不但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對于學生的深度學習而言,效果不大。為了提高深度學習的效率,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學有所獲,教師可以在課前精心制作課件,并在課堂上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由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相關知識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所以學生可以切實地看到實驗的每個步驟,準確了解實驗流程,這為之后的實驗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學生對實驗步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動手操作。由于在觀看課件的時候,學生對實驗步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教師讓學生進行操作的時候,學生會在自信心和記憶的驅使下完成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把自己的認知融入操作過程中。這有利于學生深入地掌握新知識,自主發(fā)現(xiàn)加速度與力和質量之間的關系。
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使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深度探究,學生的相關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物理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讓學生產生深度探究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形象生動,降低了課堂教學的難度,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也可以讓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深刻性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增強。
五、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物理知識最大的特點就是深奧難懂,所以要想使學生真正地理解相關知識,并靈活地運用知識,教師就需要借助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被有效地激發(fā)出來,他們能夠深刻地了解相關知識,體驗更深層次的思考過程,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及質量[5]。
例如,在教學“質點 參考系”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需要明白,若只憑借口述加板書的形式,很難讓學生掌握其相關知識,因而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相關的實際案例,讓學生通過閱讀、觀看這些案例,對質點形成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把花樣滑冰運動員、訓練中的運動員、被丟出去的乒乓球等當作情境創(chuàng)設的內容,創(chuàng)設出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對質點進行深入思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構建了相應的知識模型,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而且情境創(chuàng)設法的運用,不僅能打造生動形象的物理課堂,還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可以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從而讓學生在無形中形成深度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深度學習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培育國家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徑,是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的前提,因而教師要重視深度學習的開展。上述提供了幾種簡單有效的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深度學習的方法:重視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興趣;借助問題的導向作用,找到深度學習的方向;對實驗教學進行精心設計,使學生進行深度探究;運用多媒體開展物理教學,使學生能夠產生深入探究的興趣;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參考文獻】
[1]石朝華.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探研[J].文藝生活·下旬刊,2020(04):221,250.
[2]盧文福.深度學習理論視域下的高中物理深度教學策略例談[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1):4-8.
[3]林旭.淺析“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J].新課程·下旬,2018(09):155.
[4]任虎虎.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構建的研究[J].物理教師,2019,40(07):28-31.
[5]李峰.高中物理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7(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