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杰,張芷銘△,舒成仁
1.湖北省黃石市第二醫(yī)院兒科,湖北黃石 435000;2.鄂東醫(yī)療集團黃石市中心醫(yī)院/湖北理工學院附屬醫(yī)院藥劑科,湖北黃石 435000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造成小兒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機體炎性反應明顯,且病程長、并發(fā)癥多,若治療不當將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以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為主,常見藥物包括紅霉素、阿奇霉素等,但由于藥物臨床應用的廣泛性,耐藥問題逐漸出現[2]。吉他霉素抗菌譜與紅霉素相似,也可應用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而轉移因子口服液具有增強機體抵抗力、調節(jié)免疫紊亂的功效[3]。湖北省黃石市第二醫(yī)院(以下稱本院)開展吉他霉素聯(lián)合轉移因子口服液在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的研究,以豐富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8例。觀察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為6個月至10歲,平均年齡(3.66±0.54)歲;病程3~14 d,平均(7.58±1.27)d;臨床表現為咳嗽31例、發(fā)熱20例、咳嗽伴發(fā)熱7例;對照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為6個月至10歲,平均年齡(3.59±0.72)歲;病程3~14 d,平均(7.87±1.35)d;臨床表現為咳嗽33例、發(fā)熱19例、咳嗽伴發(fā)熱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長知情且同意。納入標準:(1)患兒年齡為6個月至10歲;(2)臨床有發(fā)熱、持續(xù)劇烈咳嗽等臨床表現,肺部可聞啰音;(3)胸片呈肺間質浸潤性、小葉性、大葉性肺實質變與肺門淋巴結腫大;(4)靜脈血白細胞計數增高(6個月至<1歲,白細胞計數>14.6×109/L;1~<2歲,白細胞計數>14.1×109/L;2~<6歲,白細胞計數>11.9×109/L;6~10歲,白細胞計數>11.3×109/L)、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紅細胞沉降率>10 mm/h)、抗球蛋白試驗陽性;(5)肺炎支原體特異抗體陽性;(6)符合文獻[4]中肺炎支原體肺炎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消化系統(tǒng)、皮膚、骨和關節(jié)、血液系統(tǒng)、神經中樞等重要系統(tǒng)功能缺陷者,合并咽部感染、哮喘、肺結核、腫瘤、風濕性肺炎。
1.2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接受降溫、化痰止咳、解痙平喘等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患兒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吉他霉素,使用方法: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山西仟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645)10 mg/(kg·d),靜脈滴注7~14 d,每次滴注時間>1 h,濃度<2%,待患兒體溫恢復正常后,停止靜脈滴注,改用口服吉他霉素(煙臺巨先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3998)10 mg/(kg·d),連續(xù)服用2周。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轉移因子口服液(大連百利天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20078),1次/天,10 mL/次,連續(xù)治療2周。療程完成后,評估兩組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近期療效,包括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患兒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其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IL)-4、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3)觀察兩組治療效果:顯效為患兒治療1周內喘息、氣促、胸悶等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肺部哮鳴音、濕啰音基本消失;有效為患兒用藥1~2周后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明顯改善;無效為用藥2周后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明顯改善[5]。(4)比較兩組藥物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皮疹、二重感染、頭暈惡心。
2.1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2.2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患兒經治療后血清IL-4、IL-6及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觀察組患兒經治療后血清IL-4、IL-6及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3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4兩組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比較[n(%)]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肺炎支原體侵犯機體后導致肺實質和肺間質部位發(fā)生急性感染[6]。當前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主要有呼吸道上皮吸附及免疫學發(fā)病兩種理論,疾病并發(fā)癥多,可能誘導腦炎、腎炎、肝炎甚至多器官衰竭,威脅患兒生命健康,積極用藥在短時間內緩解患兒機體炎性反應,減輕其臨床癥狀,是肺炎支原體肺炎治療的主要目標[7]。本研究發(fā)現,吉他霉素聯(lián)合轉移因子口服溶液能有效緩解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發(fā)熱、咳嗽、肺部體征異常等臨床癥狀,并減輕機體炎性反應,且藥物不良反應小,在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阿奇霉素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最常見的藥物,但隨著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耐藥性逐漸出現,且阿奇霉素胃腸道反應強烈,皮膚過敏現象明顯,因此降低了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8]。吉他霉素是一種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混合物,其抗菌譜與紅霉素相似,對螺旋體、支原體及立克次體等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與其他抗菌藥物相比,吉他霉素滲透性強、藥物起效更快、且其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更少[9]。本研究對照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在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下采用吉他霉素治療,結果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10%,且藥物不良反應較小,與周小程等[10]研究結果一致。
觀察組患兒在吉他霉素治療的基礎上服用轉移因子口服液,結果提示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緩解時間更短,治療效果更優(yōu),提示轉移因子口服液可有效優(yōu)化治療效果,縮短患兒康復時間。轉移因子被稱之為傳輸因子,由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細胞產生,可在機體中發(fā)揮免疫標記作用。轉移因子口服液主要由小分子多肽及核苷酸等成分組成,可實現供體細胞免疫向受體淋巴細胞的直接轉移,同時具有非特異性轉移效應[11-12]。轉移因子口服液理論上可應用于任何一種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免疫功能紊亂的功效[13]。
肺炎支原體侵襲機體的同時可激活機體免疫系統(tǒng),促進IL-4、IL-6、TNF-α等多種炎癥因子的釋放,進一步加速疾病進展[14]。本文對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前后靜脈血進行分析發(fā)現,其血清IL-4、IL-6及TNF-α水平均存在異常升高現象,與前文研究相符合。治療2周后,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均明顯下降,提示患兒機體炎性反應得以有效控制,而觀察組患兒治療后血清IL-4、IL-6及TNF-α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與觀察組患兒加服轉移因子口服液相關,提示轉移因子口服液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應用效果。陳玲等[15]研究顯示,轉移因子口服液增強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對呼吸道病毒侵襲的抵抗能力,可減少氣道炎癥損傷,在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吉他霉素聯(lián)合轉移因子口服液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可縮短患者臨床病癥體征好轉時間,減輕其機體炎性反應,提高患兒治療效果,且用藥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