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浙江宏達南潯學校 宋國萍
“漫畫”二字起源于日本。最初用“漫畫”二字的,是德川時代的葛飾北齋。“漫畫”是什么?《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shù)》中這樣定義:“以簡練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的繪畫。習慣采用夸張、比喻、象征等表現(xiàn)手法,有較強的諷刺、歌頌、抒情等方面的功能,表達作者對世事人情的看法?!?/p>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以下簡稱“統(tǒng)編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便是《“漫畫”老師》。顯而易見,這是一次寫人類習作訓練。
在本次習作之前,統(tǒng)編教科書中已經(jīng)安排了四次寫人的習作訓練:三年級上冊習作一“猜猜他是誰”要求抓住一兩點印象深刻處寫人;下冊習作六“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要求圍繞一個關(guān)鍵詞寫人;四年級上冊習作二“小小‘動物園’”要求寫一群人;下冊習作七“我的‘自畫像’”則是抓住特點進行自我介紹??v觀這四次習作,雖然都要求“寫出人物的特點”,但是訓練要求層層推進,習作能力逐步提升,體現(xiàn)了統(tǒng)編教材習作訓練的系統(tǒng)化。
“‘漫畫’老師”無疑是“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的升級版,共同要求是寫出一個人“最鮮明的特點”,不過“‘漫畫’老師”要求更高:一是用“一兩件能突出其特點的事情來寫”,二是要“配上獨特的畫風和夸張的情節(jié)”,凸顯“漫畫”的靈魂——這也是本次習作的難點。
雙線組元的統(tǒng)編教科書,一個單元就是一個相對自足的整體。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yīng)該在規(guī)定的單元教學時間內(nèi),對學習內(nèi)容和活動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關(guān)注閱讀要素和習作要素的聯(lián)系,關(guān)注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的融合、發(fā)展,使之和諧共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第二單元是特殊的閱讀策略單元。它的人文主題不明顯,而以閱讀策略“提高閱讀速度”為主線組織單元內(nèi)容,單元篇章頁提示的閱讀要素“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與表達要素“結(jié)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看似并無關(guān)聯(lián)。但是細思,習作《“漫畫”老師》的關(guān)鍵詞是“具體事例”“寫人特點”,而課文的內(nèi)容與習作恰好契合:課文《搭石》以“放搭石”“過搭石”等具體事件展現(xiàn)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品格;《將相和》借“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三個具體事例展現(xiàn)了藺相如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的特點;《冀中的地道戰(zhàn)》也通過具體事例介紹了地道的神奇,頌揚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的斗志……
所以,單元教學中,閱讀教學時就應(yīng)該有的放矢,在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習得閱讀策略的同時,也領(lǐng)會課文是如何選擇一兩件具體事例來凸顯人物特點的,便于習作時觸類旁通。
單元伊始,借助篇章頁,學生除了明確閱讀策略學習要求,也已經(jīng)了解了此次習作任務(wù)。筆者還啟發(fā)學生:“‘漫畫’雖然夸張,可是也是基于生活的升華。所以……”
“我們要先仔細觀察這位老師!”
“觀察什么?”
“口頭禪!”“標志性動作!”“習慣!”“招牌神情!”……
“對,那就先確定你要寫哪位老師,再進行有目的地觀察和隨心地記錄吧!”筆者又追加了一句,“漫畫老師,選擇一位個性鮮明的老師最重要……”學生心領(lǐng)神會。
如此任務(wù)驅(qū)動,到習作時,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足夠的素材,也通過精讀課文的學習掌握了一些表達手法,事半功倍。篇章教學是第三學段的重點。習作《“漫畫”老師》要求學生“選擇一兩件能突出其特點的事情寫”,那么,當學生確定選材之后,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借鑒單元課文的謀篇,列出習作提綱,這樣才能條理清楚地寫作。學生經(jīng)過對比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課文《將相和》就是通過三件事來突出藺相如和廉頗的特點,而這三件事并沒有平均用力,而是有詳有略;有些事可以主要通過語言描寫凸顯人物形象,如“完璧歸趙”中的藺相如;而有時也可以重點借助動作描寫來刻畫,如“負荊請罪”中廉頗的形象塑造。
單元課文學完,正式習作指導前,師生先聊了觀察所得,筆者又問:“我們積累了那么多的素材,那么怎么‘編織’成一篇習作呢?”
學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用形形色色的思維導圖來列習作提綱:情節(jié)梯,時光軸,氣泡圖……在交流中,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借鑒精讀課文的謀篇布局,此次習作既可以“并列式”布局,也可以“遞進式”謀篇:確定教師的兩三個特點,通過典型事例,塑造多面形象;圍繞一個特點,通過兩三件事情,層層深入,刻畫人物形象。
如此一來,對于習作謀篇布局確實大有裨益,能保障習作時表達有序,條理清晰。
習作初稿完成,大部分學生把目光聚焦到了某學科老師A。確實,A老師個性鮮明,而且任教文化課,與學生“廝守”的時間較長,學生觀察方便,素材積累比較豐富。習作講評時,重點引導學生從“漫”和“畫”兩方面展開:“漫”即有無“獨特的風格”和“適度的夸張”;“畫”是指習作是否有鮮活的“畫面”,讓陌生人讀文就可以在頭腦里草繪該教師形象。
這是學生習作片段節(jié)選:
不得不說,從初稿可以看出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他們一般都能抓住人物在外貌、性格和喜好等方面的突出特點來寫,行文流暢,情節(jié)略有夸張,但都能凸顯人物面貌。
豐子愷先生說:“漫畫是簡筆而注重意義的一種繪畫?!彼?,“漫畫”絕不是浮夸和做作。習作《“漫畫”老師》安排在第二單元,也是別有深意:這個單元雖然是“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的閱讀策略單元,但是其中的四篇精讀課文,三篇都傳遞著濃郁的人文情懷:《搭石》的鄰里互助,人與人之間的謙讓和諧;《將相和》的顧全大局,國家利益重于一切;《冀中的地道戰(zhàn)》更是描繪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智慧的中國人英勇抗敵、可歌可泣的事跡……
褪去“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光環(huán),每一位教師也是活在人間煙火里的普通人。如果這篇名為“漫畫”的習作,有學生為了博人眼球,一味以夸張的情節(jié)描繪教師“浮世繪”,異化或“黑化”教師,則與語文學科“育人”本色相悖。因此,習作初稿互評完畢,筆者又拋出了一個問題:
“大家想想,我們?yōu)槭裁匆獙戇@位老師?”
“因為這位老師個性鮮明?!?/p>
“因為老師和我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我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p>
“很多年以后,讀著這樣的習作,我們就回憶起了小學的時候多么美好……”
筆者點撥:“所以,‘漫畫’老師,要刻畫出老師的突出特點,還要發(fā)現(xiàn)其特點背后蘊含的情懷表達。”
第二稿,學生依然在寫A老師爭分奪秒地“霸課”,其中有這樣的文字:
后來我慢慢地發(fā)現(xiàn),A老師“魔鬼的行為”背后也是滿滿的“天使之愛”呀!從一個班級走出,馬不停蹄進入另一個班級,不喝水不休息的她,嗓子常常是嘶啞的;一張考卷,又一張習題,A老師在辦公室里也常常伏案,她總是精選著習題,提高我們的能力。每當考試來臨,陌生的考卷瞬間就會變得熟悉起來——因為考卷上的每一道題,都是A老師課堂上講解過的!她為了我們能考出好成績,不知疲倦地教著我們,真是我們學習之途的一個好伙伴!
掌握了這樣的表達方法,學生再寫《“漫畫”家人》《“漫畫”同學》就顯得游刃有余。筆者還特別復(fù)現(xiàn)了四年級上冊的《小小“動物園”》習作要求,引導學生對比發(fā)現(xiàn)寫人類習作的要求變化,有意識地在同主題習作中提升能力。
《“漫畫”老師》習作練習告一段落,而“寫人”類習作訓練還在繼續(xù)。五年級下冊“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六年級上冊“通過事情寫一個人,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所有的努力,都在路上……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蘇舜欽《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