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國家針對幼兒園階段的教學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幼兒園作為幼兒接觸知識的啟蒙階段,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融入有關民間藝術文化的內容,對幼兒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本文從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教學中的作用、意義以及發(fā)展策略三個方面簡析如何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教學之中。民間藝術具有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作用,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教學之中,能夠提高幼兒教學質量,實現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民間藝術 幼兒園教學 發(fā)展策略 文化傳承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蘊藏著人們豐富的精神文化和智慧結晶,民間藝術文化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被視為中國文化藝術中的瑰寶。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教學中,不僅能夠傳承與發(fā)揚民間藝術,還能提升幼兒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以及動手能力,讓幼兒從小加強文化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 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1 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由于幼兒階段年齡小,還未形成比較明確的行為認知和學習習慣,故大多數幼兒精神集中能力較弱,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利用教具來吸引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知欲,適當開展一些很有趣味的動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例如,將折紙、泥塑、剪紙、皮影戲等民間藝術文化融入到教學中,能夠有效的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幼兒能夠因為艷麗直觀的感官影響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理解力,使幼兒的注意力不被分散,讓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有效發(fā)揮幼兒園教育的實際作用。
1.2 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文化和民族文化精神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國家針對幼兒園啟蒙階段的教學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教師不僅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更要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既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除此之外,將民間藝術與幼兒園教學相結合能夠更加完整的對中國的基礎性教育進行補充和引導。讓幼兒不僅學會基礎知識,還能夠有效培養(yǎng)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樹立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豐富幼兒的內心世界,增強幼兒的文化傳承責任感。
1.3 促進幼兒對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與傳統文化的不斷進步,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教學之中能夠讓民間藝術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fā)展。傳統文化因自身的年代性和藝術性,能夠有效體現出不同時期人們的不同風格和特點,具有強烈的民族價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因此將其充分結合到幼兒園教學中,不僅能讓幼兒從小樹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還能夠有效促進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使幼兒的身心獲得更加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可以讓其在日后的工作學習中進一步把民間藝術文化發(fā)揚光大。
2 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2.1 使幼兒教育更具趣味性
把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的教學中,能夠已更新鮮直觀的感覺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能力,使教學過程更具趣味性,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快。因幼兒年齡階段小的特點,模仿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往往比理解能力更加突出,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既要傳承也需創(chuàng)新,教學中多設置讓幼兒動手實踐的環(huán)節(jié)。
比如,可以將做泥塑、捏糖人、唱民謠、聽神話故事等感官效果強烈的要素融合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和民間藝術文化的樂趣,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主動性。
2.2 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傳統幼兒園課堂中,課程內容枯燥乏味,很難用直觀的教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課堂效果往往強差人意,將民間藝術文化融入到幼兒園教學課程中,能夠使教育與文化相結合,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再加上民間藝術文化的多樣性與活潑性,為幼兒園教學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幼兒在課堂中完全被民間藝術所吸引,能夠有效的提高幼兒注意力的集中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更加有效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2.3 輔助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成長
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民間藝術文化,不但能夠直接影響幼兒的思想、感情以及行為習慣,有效促進幼兒各種綜合能力的提升,而且也讓民間藝術文化具有了年輕的新鮮血液,獲得了經久不衰的強大生命力。同時,民間藝術文化也能輔助幼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三觀的養(yǎng)成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更有利于幼兒以后的發(fā)展。
2.4 升華幼兒園教育的意義
標準的幼兒園教學,包括常規(guī)課程與藝術課程,常規(guī)課程與藝術課程相結合,能夠充分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促進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成長。將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民間藝術與幼兒園教學相結合,能夠使幼兒從小接觸到中國沉淀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讓幼兒充分感受其魅力,升華幼兒教育的意義和價值。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幼兒對世界萬物的認知能力,還能夠讓幼兒形成正確的三觀和明辨是非的判斷能力,為幼兒日后的學習成長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幼兒園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向幼兒滲透民間藝術,能夠使幼兒的內心世界變得豐富、情感更加細膩,有效提升幼兒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2.5 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民間藝術
在廣泛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有一個最為直觀最具魅力的形式,那就是民間藝術文化,民間藝術文化囊括范圍非常廣泛,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能夠充分挖掘幼兒的民族情感,使幼兒能夠深入認識了解傳統文化、尊重傳統文化的發(fā)展。并且,民間藝術作為傳統文化的核心,有著指導人們生活、豐富人們精神和情感世界的作用。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為幼兒灌輸民間藝術知識,提高幼兒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樹立幼兒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
3 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教學中的發(fā)展策略
3.1 提高幼兒教師的民間文化素質培養(yǎng)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和組織者,在幼兒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然而大部分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幼兒教師對于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將民間藝術文化融入到幼兒園教學過程前,首先需要對部分經驗不足、對傳統文化及民間藝術文化不了解的教師,開展定期培訓,并去相關民間藝術文化研究部門學習有關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從固定的教學思想轉變?yōu)榕c民間藝術相結合的滲透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多角度的靈活運用民間藝術文化,發(fā)揮模范作用,只有教師具有了民間藝術文化的內涵,才能把民間藝術文化的經典內容盡數傳授給幼兒。
3.2 創(chuàng)造民間藝術文化學習氛圍
幼兒的身心發(fā)展不成熟,班級幼兒之間極其容易相互進行影響,并且因幼兒年齡小,無法長時間集中精力在同一件事情上面。因此,引導幼兒全神貫注地學習,讓幼兒動手實踐,成為創(chuàng)造民間藝術文化學習氛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只有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夠讓幼兒更加迅速的投入到課程當中。
首先,從幼兒園硬件設備上看,在幼兒園的墻面、走廊、樓梯、窗戶上面,可以增加雕花、剪紙、窗花等民間藝術元素,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氛圍影響。
其次,可以設置藝術區(qū)域角、優(yōu)秀民間藝術作品展示角等,提供必備的手工材料以及音頻影片圖片等各類資料,幫助引導幼兒自我探索,例如可以配以音頻給幼兒講述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窗花、泥塑古代服飾等,完成的作品放置在優(yōu)秀民間藝術作品展示角進行展示,以供學生、家長、老師共同鑒賞。
最后,可以舉辦幼兒、家長以及老師共同參與的民族舞蹈大賽、賽龍舟大賽、民族樂器大賽、成語大賽,以及民間傳說舞臺劇的演繹活動等,不僅可以給幼兒創(chuàng)造好的民間藝術學習氛圍,還能夠讓幼兒產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我成就感,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增強幼兒的人機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營造良好的班級活動氛圍。
3.3 民間藝術文化與課程內容相結合
將民間藝術內容與課程內容結合,能夠促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充分運用民間藝術文化,更好地讓幼兒在實際中學習民間藝術文化理念。例如,在教師講神話故事時,可以讓幼兒通過繪畫或者橡皮泥等形式制作出自己喜歡的神話人物;又比如,在學習數字的教學過程中,幼師可以將折紙和剪紙結合起來,讓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數字的立體感和多變性,幫助幼兒進行理解記憶;再比如,幼師在鍛煉幼兒提高身體素質時,可以加入簡單的動作,將體操和舞蹈相結合,不僅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還能夠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感受中國傳統舞蹈的優(yōu)美姿態(tài)。
3.4 家長與老師相配合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老師雖然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但幼兒的健康成長同樣離不開家長的教導。只有家長和老師之間做到了親密無間的溝通,幼兒的成長才不會有任何的缺憾。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很多家長對于各地的民間藝術文化深有研究,幼兒園可以與家長聯合起來,對各地的民間藝術文化做深入的溝通交流,讓幼兒對各地的民間藝術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比如,家長與幼兒共同探索當地歷史,收集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工藝品,不僅對當地的民間藝術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還能夠促進親自關系的良好發(fā)展;又比如,家長陪幼兒走進大自然,撿一些樹枝、石頭、不同顏色的樹葉等,并用見到的東西在家長以及幼師的指導下進行繪畫,在幼兒實際繪畫過程中,可以讓幼兒嘗試用石頭、樹枝等不同的材料當做畫筆繪制圖形,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思維能力和面對不同事物的感知能力。在幼兒犯錯時更要耐心指導,讓幼兒在犯錯中尋找正確的答案,從而對民間藝術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中感到快樂。
3.5 民間藝術與師生互動相結合
幼兒與教師的互動是平等的、和諧的,也是親密的,在與幼兒的互動中,幼師應熟練掌握民間藝術文化知識,并通過關心幼兒生活和學習上的需求,潛移默化的把民間文化藝術融入其中,引導幼兒積極的獨立思考,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幼師應以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目標為指導, 使幼兒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提升教學合理性,增加與幼兒的互動性。
例如,在與幼兒進行游戲互動時,教師可以讓自己和幼兒扮演不同的民間故事角色,幼師做示范讓幼兒講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故事。也可以幼師與幼兒共同合作,完成一部民間故事舞臺劇的演繹,這種與幼兒的良好互動,能夠讓幼兒更加深刻的學習民間藝術文化,從而將民間藝術與師生互動更加有效的結合起來,達到教學結合的目標。
3.6 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民間藝術課程,增加民間藝術相關的文化課程
在我國在數千年的文化發(fā)展中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民間藝術形式,例如,有多變的剪紙民間藝術、精美的刺繡民間藝術、活靈活現的泥塑民間藝術等。然而在實際的幼兒教學中,雖然豐富的民間藝術形式為幼兒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選擇,但由于幼兒的年齡階段比較小,部分民間藝術所需要的操作工具對幼兒來說比較危險,因此可以選擇的適合幼兒的民間藝術課程就比較少。例如:刺繡需要的主要工具繡針對于幼兒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危險性,石雕需要的工具不僅非常危險還比較復雜,這些民間藝術都不適合融入幼兒園的課堂教學中。
因此,幼兒園教師在選擇民間藝術課程時應該充分結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一些簡單有趣的民間藝術進行教學,例如:泥塑這種動手能力比較強的民間藝術以及剪紙這種可以開發(fā)幼兒想象思維能力的民間藝術,這樣有趣的活動很容易讓幼兒增加對傳統民間藝術的興趣,加深他們對于民間藝術的印象,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民間藝術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不僅可以讓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提高幼兒在藝術文化領域的修養(yǎng),而且能夠促進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讓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發(fā)展壯大。與此同時,幼兒園教師還應該指引幼兒在完成日常課程的基礎上增加自身對于民間藝術的審美能力,與家長共同努力,充分為幼兒提供感受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魅力的實踐機會。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園教學中教師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并將民間藝術合理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不斷提升民間藝術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的融合度,使兩者相互促進和諧發(fā)展,為幼兒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露露.幼兒園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讀寫算,2021(18):53-54.
[2] 趙莉.淺析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學之中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1(46):165-166.
[3] 李俊俊.基于兒童,建構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J].山東教育,2021(16):14-16.
[4] 劉彩絨.怎樣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教學之中[J].智力,2021(04):193-194.
[5] 王婷.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的運用與實踐[J].科普童話,2019年08期.
[6] 涂遠娜,顏嶺.本土民間藝術資源在幼兒園課程的開發(fā)實踐研究——以吉安鯉魚燈彩為例[J].才智,2018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