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 高子陽
“我”字,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地位很高。大凡看過、教過第一冊教材第一部分內(nèi)容“我上學了”的就一定知道,《我是中國人》是第一課。所以,“我”是學生在課堂中第一個要認識的字。什么時候要求學生會寫“我”字的?在該冊教材的課文《影子》中。在要求寫“我”之前,教材中出現(xiàn)多少次“我”?49個!《影子》中學完“我”之后還會出現(xiàn)多少次?12冊語文教材中會出現(xiàn)千百次。學生認識“我”的字形,也會讀“我”,寫“我”,但他們真的知道“我”,會用“我”嗎?
其實,許許多多的語文老師真的不知道“我”字的來龍去脈?!拔摇弊直唤痰贸壓唵?,最終導致無數(shù)的人,活至老也不知道什么是“我”。
教三年級語文的老師都知道作文難教,因為一、二年級那10次寫話訓練無法支撐學生寫好起步作文。這背后的原因是一、二年級老師沒有教好“我”,自然不會引導學生用“我”完成高質(zhì)量的寫話任務(wù)。如果對國內(nèi)外一、二年級寫作教材進行比較研究,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世界上許多國家是從一、二年級起直接寫作的,根本沒有“寫話”訓練,比如美國加州一、二年級寫作教材是這樣的:
一年級
第一至四單元(無)
第五單元 個人敘述
第六單元 描寫
第七單元 寫故事
考 試 個人反應(yīng)(感受)
聚焦戲劇 劇本創(chuàng)作
第八單元 研究報告
二年級
第一單元 寫故事
第二單元 描寫
考 試 寫個人反應(yīng)(感受)
聚焦寓言 創(chuàng)作寓言故事
第三單元 寫友好的書信
第四單元 研究報告
聚焦傳記 寫作傳記
第五單元 第一人稱敘述
第六單元 指導類的文章(指導別人去做或制作某個東西的文章)
看教材目錄,孩子們一一完成這些任務(wù),到三年級時會怎樣?不言而喻。我們沒有這樣的教材,又如何讓三年級學生一開始就不怕寫作呢?三年級上冊共有8次習作:猜猜他是誰、寫日記、我來編童話、續(xù)寫故事、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這兒真美、我有一個想法、那次玩得真高興。8次習作教學,按理說能解決很多問題。幾年實驗下來,特別是接四年級新班時,就知道16次習作并沒有讓學生改變,對寫作的害怕仍然是群體性的。
有一次延時服務(wù),學校讓我看管我沒有教過的五年級的一個班。該班老師布置學生寫一篇日記,很多學生一個小時才寫五六行。三、四年級,有兩次寫日記習作,五年級了,一個班還有那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下筆,不知道日記就是寫“我”的。這說明什么?
師:請親愛的同學們看下圖,說說圖上畫的什么?
生1:我看到一個像鉛筆一樣的東西。
生2:一個叉子。
生3:一個木棍與一個鐵的東西,應(yīng)該是一個農(nóng)具。
師:假如說這是一個字,你覺得是什么字?
生1:7。
(生笑)
生2:農(nóng)具!
師:是一個字,不是兩個字。
生3:像豬八戒使用的那個“耙”。
師:你是說吳承恩給豬八戒設(shè)計的那個耙是按照這個樣子改的?太聰明了。
師:親愛的同學們,這張圖后來變成了——
師:再后來小篆出現(xiàn)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統(tǒng)一了文字,全國開始使用這樣的字了,請看——
(學生們一起叫:“原來是‘我’!”)
師:與我們寫的楷書的“我”,差不多。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我”,你們是不是第一次知道“我”字的歷史?
(生點頭說“是”)
師:甲骨文中,“我”像帶齒的刀鋸,可以用來屠宰牲畜,也是古代的刑具。小篆中的就特別像“我”了。所以,最早的“我”就是“殺”的意思,挺恐怖的,挺讓人害怕的,為什么把“我”造成這個樣子呢?
生:是不是說明我們?nèi)朔浅柡Γ?/p>
師:你應(yīng)該肯定地說——
生:說明我們?nèi)朔浅柡Γ?/p>
師:太聰明了!我們中國人的祖先,為什么把“我”畫成工具的樣子?因為我們的祖先早就發(fā)現(xiàn)了,“我與我們”都是人,發(fā)現(xiàn)了人與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人能創(chuàng)造、制造、使用工具來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其實,我們到學校里來所學的每一個字,它們都是工具。這些文字工具與那些鉗子、刀、筷子等不一樣,這些文字工具,能記錄我們做過的事、想到的事,也就是能記錄下人類的一切創(chuàng)造,還能記下人類的一切思考與創(chuàng)作,比如寫出更多的文章和書。也就是說,世界上只有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字并用其來寫文章、寫書!什么是我?這就是我。
(“我”字的這些解釋,不是憑空捏造的,是根據(jù)漢字源流思考得出的。這也是我國中小學語文老師普遍沒有講的。講清楚這個字,學生就會明白自己很棒,就能為“我為什么寫”“我寫什么”“我怎么寫好”找到若干條理由。)
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剛剛知道了“我”這個字,今天就來寫寫“我”,你們肯定都能寫好。上課前,我發(fā)給大家一張紙,請拿出來。接下來的時間,請同學們把這張紙的格子一一寫上字。
(學生驚訝地叫著說:“那么多字呀!”)
師:的確不少,好幾百個字。但我相信你們?nèi)磕軐憹M。你們知道自己的名字嗎?
生:知道。
師:那就趕緊寫第一自然段:“我的名字叫×××?!?/p>
(所有的學生都在寫)
師: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問我,我來幫助你寫。
(學生們都笑了。我以幽默之方式告訴他們,我剛剛給你們上課,怎么可能知道并會寫你們的名字。)
(學生非??斓貙懞昧耍?/p>
師:你的名字是誰起的?你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嗎?
生1:我知道。
生2:我不知道。
師:知道的就寫下來,不知道就寫“我不知道,今天放學回家,我要問×××”。
(學生們在寫呢。我在不斷地催促他們,趕緊寫。因為我要讀故事給大家聽。)
(這一課上了多次,我發(fā)現(xiàn)有40%以上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而知道的學生寫得也比較簡單。)
師:我看了同學們寫的,不知道自己名字故事的同學,今天一定要問父母,然后再補上。我看到知道自己名字意思的同學都寫得非常簡單,才一兩行就想打發(fā)高老師?我覺得你們今天回家也要問問父母,因為關(guān)于你們的名字是怎么起的,是什么意思,爸爸媽媽會有很多話講,寫上幾頁紙都不一定能寫完。暫時把作文紙放在一邊。下面,我讀故事了——
(點擊課件,出示《我不知道我是誰》)
師:看過這本書嗎?
(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哪個三年級小朋友讀過此書。這也說明我們在大量閱讀整本書,特別是圖畫書的閱讀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生:沒有看過《我不知道我是誰》。
師:看這個題目,可以猜出這只兔子是——
生:傻瓜。
(師大聲讀繪本內(nèi)容)
達利B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動物。我是一只猴子嗎?我是一只無尾熊嗎?還是一只豪豬呢?
師:傻不傻?
生:真是一個傻瓜。
師:你知道你是什么動物嗎?
生1:我是猿猴。
(全班學生及聽課老師都笑了,我也笑了)
師:親愛的寶貝,你太可愛了。我們一直都沒有見過猿猴,今天終于見到了。轉(zhuǎn)過身讓大家看一看。
生1:老師,我們不是猿猴。我們是古代類人猿變的。
生2:我們是高級動物。
師:說一說你有多高級?
生3:會思考、會讀書、會學習。
生4:會發(fā)明創(chuàng)造。
師:我們班的同學都比這只兔子強,都知道自己是什么動物。請寫第三自然段,寫什么?寫自己比那只兔子聰明,知道自己是什么動物。
(學生開始寫第三自然段。我當然繼續(xù)催著他們不要停筆,要快速寫,因為后面的故事相當精彩。)
(學生寫好,紛紛坐了起來)
(師接著大聲讀故事)
達利B不知道他要住在什么地方。我應(yīng)該住在山洞里嗎?還是鳥巢里呢?或是蜘蛛網(wǎng)上呢?。?/p>
(學生們都笑了,繼續(xù)說這只兔子好傻啊。)
師:不要隨便說兔子傻,剛才不也有同學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意思嗎?我現(xiàn)在要問大家,你們知道自己住在哪里嗎?哪個小區(qū)?小區(qū)的名稱是什么?你們家有多大?你家的房子里有什么?你們家有多少人?你爸爸的私房錢藏在哪里,知道嗎?……
(學生們都笑了)
師:既然都知道,那立即快速寫第四自然段,把自己住在哪個地方,家里有什么東西,一一寫清楚。
(學生們在寫。我仍然不斷地催促他們趕緊寫,因為后面的故事中那個兔子可好玩了。)
(學生寫完,我繼續(xù)讀故事)
達利B不知道他要吃些什么?我吃魚嗎?我吃馬鈴薯嗎?還是吃蚯蚓呢?
師:你們知道自己吃什么嗎?請最少寫五種。哪一種是你最喜歡吃的,可以多寫一兩行。
(學生們在寫,我在看。隨時指出他們可能有的錯誤,因為會吃,不一定會寫。當然我還在催促,讓他們快速寫,寫好立即坐起來。)
(師接著大聲讀故事)
達利B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么那么大?是用來滑水的嗎?是為了讓老鼠們坐嗎?還是要用來擋雨呢?
生:太傻了。
師:你們都比這只兔子聰明,你們知道自己的腳有什么用嗎?你們知道自己的大腦、雙手、眼睛、鼻子、嘴巴等有什么用嗎?請選擇兩三個寫寫它們的用處。
生:這個簡單。
師:趕緊寫,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因為這只兔子的傻勁兒還在后頭呢。
(學生寫好)
(師接著大聲讀故事)
達利B看到鳥兒們都住在樹上,他決定了自己也要住在樹上。
(邊讀邊說:“兔子會模仿了,會不會變聰明呢?”)
達利B看到小松鼠在吃橡樹果實,他決定了,自己也要吃橡樹果實。但是他還是不懂,自己的腳為什么那么大?
(邊讀邊說:兔子已經(jīng)有兩個決定了,看來它要變聰明了?。?/p>
師:小朋友,你有過什么決定嗎?請寫下來。
(生快速寫自己的小決定,我當然繼續(xù)催促他們快寫。)
(師接著大聲讀故事)
有一天,樹林里突然鬧哄哄的。所有的兔子都慌慌張張地跑到達利B住的樹下,大叫:快下來呀!達利B,潔西D來了!
達利B問:“誰是潔西D?”
兔子們只顧著緊張,誰也沒回答他的問題。他們慌慌張張地跑來跑去,咚咚咚地跳進自己的洞里,一個個躲得不見蹤影。
潔西D從樹叢里走出來。她的牙齒像碎玻璃一樣尖銳,她的眼睛像跳蚤一樣敏捷。
潔西D在兔子洞的四周走來走去,但是看不到任何一只兔子。
達利B還是待在樹上,瞪著自己的大腳、咔嚓咔嚓地啃著橡樹果實。
(生聽到這里,不由得開始擔心達利B了。并說:“看來真是傻瓜!”)
潔西D往上一看,達利B正在跟她招手。
(邊讀邊說:“傻瓜一般情況下比正常人更有禮貌?!睂W生們笑了。)
潔西D爬上樹。其他的兔子探出小頭偷看,嚇得渾身發(fā)抖。
“哈啰!”達利B向潔西D打招呼,“你是獾嗎?你是大象嗎?還是鴨嘴獸?”
(孩子們的笑聲比以前大多了。從笑聲中,感受到他們認為這個傻瓜傻的水平不一般。)
潔西D離得越來越近了。她細聲地說:“不,我是一只黃鼠狼。”
“喔!你住在湖里嗎?還是水壩上?或是狗屋里呢?”
(孩子們的笑聲更大了!聽課老師笑得也相當厲害?。?/p>
潔西D離得更近了。她咬著牙齒,發(fā)出嘶嘶的聲音,說:“不,我住在森林里最暗的角落?!?/p>
“你吃卷心菜嗎?”達利B又問。
“你吃小蟲子嗎?”
“還是吃水果呀?”
(學生們都笑翻了!聽課老師的笑聲也非常獨特。沒有發(fā)現(xiàn)哪個學生同情這個傻瓜。)
潔西D爬到達利B的正前方?!岸疾皇?!”她大聲地說,“我吃兔子!就是你,兔子!”
達利B聽了臉都垮了?!拔摇摇沂恰米??”
(邊讀邊說:“此時達利B終于知道自己是兔子了嗎?”)
潔西D點點頭,舔一舔嘴巴,就朝兔子撲過去啦!
達利B想都沒想,轉(zhuǎn)過身,大腳一踢,像閃電一樣,“咻”地跳開了。潔西D撲了空,“咚”的一聲,掉到樹下。
(邊讀邊說:那雙大腳用得真好,不知道這個傻瓜明白大腳有什么用嗎。)
其他的兔子通通跑了出來,又叫又跳的,還興奮地抱在一起。大家說:“耶!達利B,你是英雄!”
師:讀到此處,我問同學們:“故事到這里可以結(jié)束了嗎?”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
生:還該寫他們歡迎的場面,達利B終于明白了,不再是傻瓜了。
師:你說得對不對呢?請看本書的最后一幅圖,最后一句話——
“啊?真好笑,我還以為我是兔子呢!”達利說。
(什么叫爆笑?讀到這里,在會場出現(xiàn)了?。?/p>
師:親愛的同學們!這位作者實在太牛了!從始至終都沒有讓達利B聰明起來,作者給我們寫了一個超級傻瓜,如果最后一句像剛才同學想的那樣寫,這個書就不好玩了。
師:數(shù)一數(shù),我們已經(jīng)完成多少段了?
(學生在數(shù)多少段)
師:你們是不是很棒?聽了故事,還寫了那么多段?給自己鼓掌。
(掌聲響了起來)
師:其實高老師有點壞喲,你們肯定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班有沒有不會說話的學生?
生:沒有。
師:看看前面幾段,高老師硬是把你們當成啞巴,就是不讓你們“說話”。想想看,你與誰“說過話”?
生1:與爸媽說過話。
生2:與很多親人說過話。
生3:與老師說過話。
生4:與朋友說過話。
生5:與同學說過話。
師:與陌生人說過話嗎?
生:沒有!爸媽說不要與陌生人說話。
師:與動物說過話嗎?
生1:我與小狗說過話。
生2:我與小金魚說過話。
生3:我與小螞蟻說過話。
師:與玩具說過話嗎?
生:說過!自言自語過!
師:剛剛讀了《我不知道我是誰》,這本書作家讓傻瓜與誰說過話?
生1:與潔西D說過。
師:的確說了不少。還有嗎?
生2:與自己說過不少話。
師:對!太棒了!你們與那么多的人說話,與動物、玩具都說過話,與自己說過很多話。如果接下來讓你們寫寫說話,不把自己當成啞巴,能做到嗎?
生(齊說):能!
師:當然能了!你們肯定能了!明明說了那么多話,卻不知道寫下來,結(jié)果就會跟那個兔子差不多。我希望大家好好地寫“我”。課馬上結(jié)束了,大家回家把每一段再添加一些文字,尤其是把你們說過的話寫進去。這篇文章肯定會非常長,非常棒。
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高老師給大家講了“我”。請大家看黑板。
(我在黑板上寫上一個超級大的“我”,然后畫了一圈。)
師:這個字超級棒。如果你們每天在家里,不知道今天寫什么,像那只小兔子一樣,怎么辦呢?你趕緊找一張紙,在紙上寫個大大的“我”,然后畫一個圈,在圈的邊上一條一條地寫:我今天吃了什么?我今天看到了什么?我今天怎么上學的?我今天與爸媽說話了嗎?我今天學到了什么?今天,老師批評或表揚了誰?我今天做了哪些過去沒做過的事?……想著想著,就知道今天寫什么了。
師:相信高老師今天所說,每天這樣寫“我”,你一定比今天還棒。今天的你們寫了幾百字了,明天你們會寫得更多。
這是我給三年級學生上的第一次作文課。學生回家補齊了內(nèi)容,字數(shù)均超過500字!如果直接教《猜猜他是誰》,我所知道的幾個班,能達到300字的學生都沒有。雖然寫作不能以字數(shù)論英雄,但小學階段的寫作,讓學生瘋狂般地多寫寫,是讓全體學生愛上寫作必走的途徑。寫得停不下來了,寫得不想停下來,這樣的寫作教學才是成功的、高效的。
這本書的力量在哪里?作家用非常極端的黑色幽默創(chuàng)作法,讓一個個學生爆笑起來,思考起來,明白自己知道的太多太多了。多少學生害怕寫作文,不就是因為大腦中的“知道”,不當教法引導徹底隱藏起來了嗎?
西方文學家早已經(jīng)從古希臘的“斯芬克斯之謎”神話中發(fā)現(xiàn)“文學”就是“人學”。他們沿著“人學”之路探討,為中小學生找到一條寫作訓練方式,那就是張揚自我,在寫作中始終不忘記“我”的存在,找到“我”、認識“我”、創(chuàng)造出個性的“我”。
就是因為這種尋找讓寫作變得簡單了,變成了每個人都能有的生存技能,變成大部分學生的所愛。我們從大量的資料中可以讀到不少國家的中小學學生不懼怕寫作,有人認為原因就在這里。
但我們的語文課堂是否有著“我”的全部解讀、多元解讀呢?
十五年前,聽我國著名話劇表演藝術(shù)家張家聲先生的講座,有一件事記憶猶新。張先生用他的獨有音色朗誦《三套車》。
朗誦完畢,先生問臺下的老師:“歌詞中有幾個人物?”
會場上三四千名老師爭著回答。答案很多,有的人說三個,有的人說四個,有的人說兩個,還有說一個的。
張先生讓說“四個人”的老師起立回答。這位老師支吾著說不出是哪四個。
張先生說:“算了!是四個人,青年、財主、坐車的人。有一個人,你們忘記了,那就是詞作者。沒有詞作者,詞中的風景又是誰說的呢!朗誦要有‘作者’!”
張先生繼續(xù)說:“其實是五個人,還有個人就是‘我’,我不讀,我哪里知道這首歌詞?所以,閱讀教學中要有‘我’。”
張先生的這一解讀,讓眾老師大悟。有理,有理,非常有理!這的確是多年來閱讀教學的缺失,其實中小學寫作教學同樣缺少這一點。長期以來,“代人立言”的寫作之風沒有從學校課堂中徹底消失,假、大、空、迎合人的文章,成為學校“永不消失的電波”。
所以,我們研究教材,不管是閱讀教材,還是寫作教材,都應(yīng)該找到這個“我”,老師只有找到這一個個“我”,才能引導學生深度開發(fā)“我的存在”,才能按照“我”的思維去寫作。
比如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八次習作,很顯然都與“我”有關(guān)。推薦一個好地方,應(yīng)該是“我”喜歡的,“我”熟知的,你可能沒有去過的?!靶⌒ 畡游飯@’”是寫“我”自己非常熟悉的一家人的?!皩懹^察日記”是“我”的觀察記錄。“我和______過一天”不用說,肯定寫“我”的。“生活萬花筒”是寫“我”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親身經(jīng)歷的都寫不好,不是親身經(jīng)歷更下不了筆呀。“記一次游戲”肯定與“我”有關(guān),是“我”參與的?!皩懶拧?,“我”寫給誰的,當然與“我”有關(guān)?!拔业男膬衡疋裉碑斎簧俨涣恕拔摇薄R簿褪钦f,8次習作,次次寫“我”。
那三至六年級的其他七冊的習作是不是都與“我”有關(guān)?答案:肯定的!
找到了“我”就可以下筆了嗎?還不行,還得強調(diào)“我”,多角度地思考“我”。散文大師王鼎鈞親自在那些堅稱自己不會寫作的小學生、成人甚至退休的老人那兒做過實驗,讓他們在紙上寫一個超級大的“我”,然后用眼睛瞪著這個大“我”開始回想:想我今天吃了什么,我喝了什么,我聽到了什么,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我與誰說過話,我看天空了嗎,我學了什么……想著想著,就可以下筆寫了,并且能寫下很多東西。所以,先生告訴我們,寫作前反復想著“我”,人人都能寫,也就是說,先生讓100%不知道寫什么的人,改變了!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上的所有習作,都給學生確立了主題,把每個主題轉(zhuǎn)變成寫“我的某某某”,想著想著,當然就可以寫起來了。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至六年級共62次習作,每一次都不可能少了“我”,而這些“我”絕對不是一個“我”,應(yīng)該是62種“我”。我們只有尋找到62種“我”,才能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更多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