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以下簡稱《規(guī)則》)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規(guī)則》第一次將教育懲戒納入了法治軌道,以部門規(guī)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作出規(guī)定,系統(tǒng)規(guī)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范圍以及實施的規(guī)則、程序、措施、要求等,這對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義重大。而教育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學生也呈現(xiàn)千差萬別的個體特征,要想真正實現(xiàn)懲戒的教育作用,需要我們對其運用策略作一些探索研究。
一、把準尺度,確保教育懲戒的合法性
教育懲戒是教育的一種專業(yè)活動行為,校園內(nèi),學校和教師是落實教育懲戒的主體?!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七條第三款明確規(guī)定教師享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yè)成績”的權利。從法律層面上講,教育是一種專業(yè)活動,教師是專業(yè)人員;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保護,是教師的職責所在。教育懲戒就是教師的一種專業(yè)職業(yè)行為。所以,教育懲戒權不可放棄,需要時必須行使,否則就是不作為,就是學校和教師的失職。但教育懲戒權又不能亂用和濫用,是要受相關尺度制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都有相關的規(guī)定。教育懲戒權要用,但不能濫用,必須要在合法合規(guī)的前提下行使。
(一)學校和教師對法律要敬畏、對規(guī)則要尊重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guī)定:“人身權是一種絕對權,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權利主體之外的任何人都是義務人,都負有不妨害權利主體人身權的義務?!?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七條明確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為了避免教育懲戒在現(xiàn)實中被亂用、濫用,《規(guī)則》也根據(jù)學生違規(guī)違紀性質(zhì)、程度的不同,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以保障懲戒權在行使過程中的“責錯相當”。《規(guī)則》還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為教育懲戒劃定“紅線”;同時《規(guī)則》還在教育懲戒的程序方面作了“告知家長、聽取學生陳述申辯和聽證”的規(guī)定。這就要求學校在制定校規(guī)和班規(guī)時,以及教師在行使教育懲戒權時,都不能出現(xiàn)違法違規(guī)的情況。
(二)學校和教師對教育懲戒應既不越權也不放權
教育懲戒行為不是任何組織或個人隨便可以實施的,未經(jīng)法律授權的組織和個人不得成為懲戒的主體,也就不具有教育懲戒權。如有學生出現(xiàn)了超越校園規(guī)范的違法犯罪行為,就應由司法機關來處理,學校不能越權對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懲戒。教育懲戒權也不能下放給學生會、學生團委、學生社團等組織及學生個人,讓學生組織或班干部行使教育懲戒權也是違法的。
(二)學校和教師要清楚懲戒與體罰的區(qū)別
這可以從三個角度去觀察。一看懲戒手段是否合法合規(guī),違反了“度”,就構成體罰。二看懲戒手段是否超過了必要限度,要以對學生產(chǎn)生最小負面影響為原則,過罰不當就是體罰。三看懲戒程序是否合理,如程序不合理,也是變相體罰。懲戒是教育行為,體罰就是違法行為了。
二、以生為本,確保教育懲戒的教育性
以生為本,就是要把學生的發(fā)展利益放在第一位,這也是教育懲戒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我們不是因為學生犯錯而懲戒,而是因為要為學生健康成長和終身發(fā)展負責而懲戒?!兑?guī)則》明確指出,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guī)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guī)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教育懲戒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教育手段,通過懲戒來減少學生某一錯誤行為的發(fā)生頻率,從而實現(xiàn)人格引領和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功能。教育懲戒就是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違規(guī)行為是要付出代價的,從而讓學生記住教訓,以便在將來減少或不再犯相似的錯誤。簡單地說,懲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
(一)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尊重犯錯學生的人格尊嚴
犯錯的學生也是人,懲戒要考慮學生身心所能承受的程度,絕不能傷害學生的人格尊嚴。有的懲戒必然要給學生自尊心帶來消極影響,但不能對學生作為“人”的身份和地位構成危害,不能侮辱學生的人格尊嚴。學校和教師應追求使用健康的、“低碳”的懲戒方式,爭取做到懲而不傷。
(二)學校和教師要對犯錯學生心中有愛
愛是教育的靈魂,有愛的教育懲戒會讓學生終身難忘,也最符合學生的發(fā)展利益。教育懲戒千萬不能有個人泄憤的色彩,不要認為犯錯的學生是和自己過不去,不能把懲戒作為“收拾”學生的機會,更不能以征服的心態(tài)去懲罰學生,罰得不狠就不過癮。違反生本原則的懲戒可能會毀掉學生一輩子。
三、因材施罰,確保教育懲戒的有效性
因材施罰是指要對不同的犯錯學生采取差異化的教育懲戒方式。我們要考慮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心理、性格等特征,還要考慮犯錯過程、動機與后果、學生經(jīng)歷、社會關系等多種因素,為犯錯學生定制個性化的懲戒方式。教育懲戒需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不能有所偏袒;但具體到每一名學生時,我們又不能一把戒尺“打”到底。這和公平公正原則要求并不矛盾,因為公平公正的前提條件是懲戒背景必須完全相同。犯錯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靈活選擇不同的懲戒方式,恰恰是公平公正的體現(xiàn)。因材施罰增強了教育的針對性,能將懲戒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從而獲得教育懲戒效果的最大化。
(一)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
學生的個性是每一個個體存在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尊重個性體現(xiàn)在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教育環(huán)境,打破整齊劃一的目標,尊重學生多元化的發(fā)展需求。學生是多元的,教育懲戒的方式和手段也應是多元的、彈性的。比如,對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的學生,實施教育懲戒時就應該更謹慎一些。我們可以設立懲戒菜單,讓犯錯學生自主選擇,這也是一個因材施罰的好辦法。
(二)學校和教師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細節(jié)
要常態(tài)化地耐心觀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況和身體狀況及變化過程,這樣對學生實施懲戒時,我們才能科學準確地制定個性化的懲戒方式。在懲戒期間也要注意學生的情緒和狀態(tài),嚴格進行陪護,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有異常的情況或反常的情緒,應當立即調(diào)整或停止懲戒。比如罰站,體質(zhì)強的學生站一節(jié)課沒事,體質(zhì)弱的學生可能站10分鐘就會暈倒。因懲戒方式造成學生安全事故,是教育懲戒的最大失敗。
四、懲戒講方,確保教育懲戒的藝術性
教育懲戒要講原則,也要講方法。教育是門藝術,教育懲戒也是一門藝術。懲戒講方就是一個教育懲戒藝術化探索的過程,而這又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這個探索是有意義的,在探索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育懲戒其實是有溫度的。
(一)懲戒要及時
要想讓學生成長為參天大樹,就要不斷修剪其身上的偏枝斜叉。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學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糾錯的過程。俗話說“惡不積不足以滅身”,講的就是要防微杜漸。同時,學生的過錯行為若得不到及時修正,可能會出現(xiàn)“破窗”現(xiàn)象,將會導致其更多的破壞性行為,甚至整個班級及學校都會受到負面影響。某種意義上,教育懲戒能否取得效果,是否及時是關鍵,“遲到”的懲戒會失去教育的意義。
(二)懲戒要嚴寬相濟
嚴寬相濟一方面是指對學生的錯誤行為不遷就、不放任,學校和教師必須嚴肅嚴格地按照《規(guī)則》行使教育懲戒權,不能逾越。另一方面則是指學校和教師對犯錯學生要有容納之心,要對學生改正錯誤的過程有足夠耐心。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對于非主觀的錯誤、偶發(fā)的錯誤、各種各樣的小錯誤,可以不必行使懲戒,及時地引導修正就行。
(三)懲前告知、懲后反饋
懲前告知包括三方面內(nèi)容,一是校規(guī)班規(guī)要明確,“丑話說在前”;二是懲戒前先和學生講清楚,為什么要懲罰他,將會怎么懲罰他,要給學生辯解的權利與機會;三是嚴厲的懲戒事先要通知家長,說明原委,要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懲后反饋是指懲戒后要及時與受懲罰學生進行溝通,反饋懲戒效果,并及時修正,以減少或避免懲戒產(chǎn)生的副作用。同時,還要繼續(xù)做好懲戒之后的幫扶轉(zhuǎn)化,學生受懲罰后能被教師關心,他們一定相信老師是愛護自己才實施懲戒行為的,心里就會受震動,甚至是感動,教育的目的自然就達到了。我們千萬不要有一罰了之的態(tài)度,對受懲戒的學生不聞不問。及時“善后”,才是一個完整的懲戒過程。
【張鵬舉,吉林省柳河縣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