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世輝
案例中類似的代購現象在高中校園里很常見,從最簡單的商品買賣,到代取快遞、手機租賃等,其共同特點便是“經營者”出力,消費者出錢。很多班主任在處理類似事件時,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幕——
班主任: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怎么成了你賺錢的場所?這件事到此為止,不能再繼續(xù)了。
學生:老師,我沒耽誤學習啊,我都是課余時間做的,很多同學還感謝我呢,畢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方便啊。
班主任:你能確定你上課沒有想這事?高中學習那么緊張,耽誤一分鐘都是莫大的損失。這種事如果繼續(xù)下去,校園不就成了批發(fā)市場了嗎?
學生:老師,您聽過“餓了么”創(chuàng)始人張旭豪的故事了嗎?他不就是從校園代購開始的嗎?
班主任:不行就是不行,別扯那么多,下次再發(fā)現類似事件就要接受懲罰。
這種只堵不疏的處理方式非常常見,因為見效快,10分鐘的課間就能暫時解決問題,但學生口服心不服。
校園代購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的處理方式。
勞動光榮是全社會的一個共識,在這個大背景下,許多參與代購的學生自然會把校園代購等同于一種勞動實踐。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認知,班主任要糾偏。中學生不僅應該接受勞動,更應該接受勞動教育。簡而言之,勞動教育一詞的重點在于“教育”二字,這也是勞動教育和校園代購最本質的區(qū)別,班主任需要從這個角度來引導學生認識勞動教育的本質內涵,即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產生活勞動,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優(yōu)良品質。校園代購的目的僅僅是賺錢,顯然不能等同于勞動教育。這種僅僅為了追求財富的做法會使中學生過早接觸商業(yè)活動,很可能被金錢迷亂心性,可能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狹隘地定義為金錢關系,價值觀發(fā)生扭曲,這顯然與勞動教育的本質內涵有著明顯的差異。而且,校園代購發(fā)生的場所是學校,“客戶”都是未成年人,沒有賺錢能力,他們的監(jiān)護人才是真正出錢的人,但監(jiān)護人并不知情。此外,倘若代購的商品危害了消費者的身心健康,代購的學生并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何才能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教育和校園代購的本質區(qū)別呢?空洞的說教效果自然不佳,班主任可借助真實的情景進行引導,比如,我就校內租賃手推車一事開展了一次微班會。
我說:“班上有同學在做校園代購,我覺得這些同學的想法很酷,既幫助了同學,還給自己帶來了收入。大家討論討論,除了校園代購,校園內還有啥事兒可以讓我們發(fā)點小財???”
聽了我的話,有的同學覺得老師話里有話,有的卻有說有笑地討論起生財之道。
我說:“其實我有一個‘蓄謀已久的點子。你們注意到沒有?每次月末收假返校,大部分同學會帶很多東西,包括換洗的被子、衣服等,需要穿過整個學校才能到宿舍。因為防疫需要,父母又不能進學校幫忙,可真苦了同學們啊。要不,我們一起在校門口弄一批手推車出租,一次5元,如何?”
我剛一說完,下面立刻沸騰起來,我隨機點了幾名組長說說想法。
組長1:5元一次是不是有點貴了?學生沒有那么多錢啊,要是能便宜一點,估計生意會更好。
組長2:老師,您不適合加入吧?您怎么能賺學生的錢呢?
組長3:這肯定能賺錢,畢竟扛包太累了,但我總覺得不合適,又說不上原因。
組長4:這種做法是不是有點不地道?是不是有點趁火打劫的意思?
我:既然大家意見不一致,就投票決定吧,愿意嘗試一下這種生意的請舉手。
全班50名學生,本來有幾個想舉手,但看著勢頭不對,又縮回了手,包括那幾個正在做校園代購的學生。
我說:“剛才我提到的那個生財之道和部分學生正在做的校園代購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區(qū)別,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其實,我非常不贊同這個做法。代購的同學的確付出了個人勞動,但代購絕對不是勞動教育。這些同學并沒有用合適的身份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倘若真心想幫助同學,那就應該提供無償服務,而不應該賺取差價。”
財富的一面是魔鬼,另一面也是天使。通過校園里的代購現象,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班級甚至學校層面應該提供有意義的、深受學生歡迎的勞動教育場所和機會,讓學生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勞動以及勞動的意義,進而體驗勞動教育和商業(yè)行為的本質區(qū)別。
1. 勤工儉學活動
由學校出面和食堂對接,把食堂打造成學生的勞動小基地,在班主任的號召下,組織學生在食堂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洗碗、清理餐桌、撈面條等,并給予一定的報酬,如可在食堂兌換飯票。這種自食其力的勞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從而進行自我教育,尤其是對于一部分家庭貧困的孩子來說,還能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他們的生活開支。
2. 致富農場活動
如果校園面積允許,學校可將閑置地塊開墾成小型農場,然后分配給班級來經營,由有務農經驗的教職工(老教師、食堂員工等)對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在農場里鋤地、拔草、播種、澆水……在這種接地氣的勞動中動動手、出出汗,等到收獲的季節(jié),農具也會用了,果實也品嘗了,各種農作物也認識了,勞動的快樂自然也體會到了。
3. 綠色財富活動
無論是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還是愛國衛(wèi)生運動,都特別強調培養(yǎng)青少年的垃圾分類意識。班主任可以利用這些契機,在班內設置各類可回收垃圾站,用于收集飲料瓶、廢舊書報等可循環(huán)使用的廢棄品,一段時間之后售出,所得費用用于班上各類活動的開支,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又為班集體創(chuàng)造了財富。這個活動雖然普通,但實操性強,效果好。
班級內的代購行為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惡劣,孩子只是受到生活的啟發(fā),想體驗賺錢的樂趣,班主任大可不必大動肝火。我們應該接納孩子們的這種思維,通過組織有意義的勞動教育活動,把這些行為轉變成教育契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東風中學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