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邵華,江 燕,王中霞,胡慧娟,于 潔,齊銀輝△
(1.甘肅省中醫(yī)院檢驗科,甘肅 蘭州 730050;2.甘肅省中醫(yī)院耳鼻喉科,甘肅 蘭州 730050)
變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應性個體接觸致敏原后主要由IgE 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以鼻癢、陣發(fā)性噴嚏、清水樣鼻涕和鼻塞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鼻科門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據(jù)2018 年7 月發(fā)表的英文版 《中國過敏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報道[1]AR 的全球發(fā)病率已超過了40%,而中國一般成年人群中AR 的標準化患病率由2005 年的11.1%升高至2011 年的17.6%。AR 的發(fā)生可引發(fā)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結膜炎、慢性鼻竇炎、上氣道咳嗽綜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分泌性中耳炎等多種合并癥和并發(fā)癥,不僅嚴重影響睡眠、社交、學習、工作效率等生活質(zhì)量,造成相關的心理影響,還增加了直接和間接經(jīng)濟負擔。AR 發(fā)病與環(huán)境、營養(yǎng)、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我國主要室外過敏原如花粉、真菌等,室內(nèi)過敏原如塵螨、動物毛發(fā)等,不同地域的過敏原分布有很大差異,所以AR 疾病管理的第一步是確定當?shù)刂饕^敏原。本研究回顧性分析蘭州地區(qū)秋季在醫(yī)院耳鼻喉科門診就診AR 患者血清總IgE 及特異性IgE(sIgE)過敏原檢測結果,旨在了解本地區(qū)秋季AR 患者過敏原的分布特征,報告如下。
選取2017 年8 月1 日—2017 年10 月31 日就診于甘肅省中醫(yī)院耳鼻喉科的AR 患者52 例,自愿參加過敏原檢測并填寫登記調(diào)查表。其中男性26人,女性26 人,年齡在13~56 歲之間,平均34.12歲。納入標準:依據(jù)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 年,天津)。(1)有不同程度的鼻癢、噴嚏、清涕、鼻塞等AR 典型的臨床癥狀;(2)體征:檢查見患者鼻腔黏膜蒼白、水腫或充血;(3)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總IgE 和sIgE 過敏原檢測;(4)檢測前兩周停用抗組胺藥物、糖皮質(zhì)激素、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排除標準:(1)有過敏性皮炎、哮喘等其他嚴重過敏性疾病患者;(2)有高血壓、糖尿病、風濕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等患者;(3)有精神障礙患者。
抽取靜脈血3mL,離心后取血清1mL 在羅氏COBAS601 設備上采用羅氏公司生產(chǎn)的總IgE 抗體檢測試劑盒和過敏原特異性IgE 抗體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檢測指標包括血清總IgE 抗體(電化學發(fā)光法)和19 項吸入-食入組sIgE 抗體(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跡法)。具體檢測的過敏原包括:戶塵螨、屋塵、桑樹、貓毛皮屑、狗毛皮屑、蟑螂、莧、雞蛋白、牛奶、蝦、牛肉、貝、蟹、芒果、腰果、菠蘿、霉菌組合(點青霉/鏈格孢霉/煙曲霉/分枝孢霉)、混合草(肯塔基藍草/草地羊茅/果園草/小糠草/黑麥草/梯牧草/黃花茅)、樹花粉組合(櫟樹/榆樹/梧桐/柳樹/楊樹)。
血清總IgE>100 IU/mL 判斷為總IgE 陽性,≤100 IU/mL 判斷為總IgE 陰性。血清sIgE 結果判定采用公認的RAST(放射過敏原吸附試驗)系統(tǒng)分級[2],其級別判斷標準見表1。血清sIgE 質(zhì)量濃度<0.35IU/mL為陰性,>0.35IU/mL 判定為陽性。分級標準:0 級濃度<0.35IU/mL,臨床意義:不過敏;Ⅰ級濃度(0.35~0.70)IU/mL,臨床意義:可疑或輕度過敏;Ⅱ級濃度(0.71~3.5)IU/mL,臨床意義:輕度過敏;Ⅲ級濃度(3.5~17.5)IU/ml,臨床意義:中度過敏;Ⅳ級濃度(17.5~50)IU/mL,臨床意義:中到重度過敏;Ⅴ級濃度≥50IU/mL,臨床意義:重度過敏。
表1 RAST(放射過敏原吸附試驗)系統(tǒng)分級及判斷標準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 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
52 例AR 患者年齡區(qū)間為13~56 歲,平均34.12 歲,高峰期為24~41 歲,以青壯年為主。
總IgE 陽性患者41 例(78.85%),陰性患者11例(21.15%)。19 種吸入-食入組sIgE 過敏原均為陰性患者6 例(11.54%),陽性患者46 例(88.46%),其中1 種過敏原陽性患者22 例(47.82%),2 種過敏原陽性患者12 例 (26.09%),3 種過敏原陽性患者9 例(19.57%),4 種過敏原陽性患者3 例(6.52%)。
常見吸入性過敏原中,按照sIgE 陽性檢出頻率從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戶塵螨(30 例),莧、混合草(各10 例),霉菌組合、樹花粉組合(各6 例),貓毛皮屑(4例),桑樹(2 例),分別占AR 患者的57.69%、19.23%、11.54%、7.69%、3.85%(見表2)。具體分布情況見表3。由此可見,戶塵螨為最主要的過敏原,其次是莧和混合草,再次是霉菌組合和樹花粉組合。
表2 吸入性sIgE 陽性檢出率及占AR 患者比例
表3 AR 患者中吸入性過敏原血清sIgE 抗體分布情況[n(%)]
常見食入性過敏原中,按照sIgE 陽性檢出頻率從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見表4):牛奶(7 例)、蟹(5 例)、腰果(2 例)、芒果(1 例),分別占AR 患者的13.46%、9.62%、3.85%、1.92%。具體分布情況見表5。由此可見,牛奶為主要過敏原,其次是蟹、腰果和芒果。
表4 食入性sIgE 陽性檢出率及占AR 患者比例
表5 AR 患者中食入性過敏原血清sIgE 抗體分布情況[n(%)]
IgE 在AR 的發(fā)病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過敏原通過多種途徑進入機體后,激活Th2細胞,誘導B 細胞分化并分泌IgE,由IgE 介導炎性介質(zhì)釋放,IgE 結合于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表面引起機體發(fā)生I 型變態(tài)反應,并由免疫活性細胞、促炎細胞以及細胞因子等參與形成慢性炎癥[3-4]。IgE一般在正常人血清中水平較低,原因是IgE 半衰期短,并且具有較高的分解率和較低的合成率,在變應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如果IgE 水平過高,則提示I型變態(tài)反應的存在,因此,總IgE 不僅是AR 診斷的一個參考指標,也可以作為初篩試驗幫助鑒別是否屬于過敏性疾病[5]。變應原體外檢測具有不受年齡和皮膚條件的限制、與皮膚點刺試驗具有相似的診斷性能等優(yōu)勢,故血清sIgE 檢測已作為AR 診斷標準之一[6]。因此,本研究選取血清總IgE 和sIgE 這兩項對I 型過敏性疾病反應靈敏的血清指標,也是目前AR 患者臨床最常用的過敏原血液檢測方法之一。
根據(jù)指南,AR 的治療原則可概括為 “防治結合,四位一體”,包括環(huán)境控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和健康教育[6]。AR 的治療首先是避免接觸過敏原與環(huán)境控制,要做到疾病預防就必須首先要明確過敏原。本研究通過血清總IgE 和sIgE 檢測AR 患者過敏原,從納入受試者的年齡分布來看,年齡區(qū)間為13-56 歲,平均34.12 歲,高峰期為24-41 歲,反映出蘭州地區(qū)秋季發(fā)病主要以青壯年為主,因該年齡段免疫活性細胞、細胞因子、炎癥介質(zhì)等均較活躍,免疫功能較其他年齡段更完善,因此發(fā)病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有鼻癢、噴嚏、清涕、鼻塞等AR癥狀的患者中,常見吸入性過敏原中,以戶塵螨為最主要、最常見的過敏原,占一半以上(57.69%,30/52),這與國內(nèi)外近年來研究報道基本一致。所以,強烈建議AR 患者應避免接觸塵螨以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常見食入性過敏原中,以牛奶、蟹和腰果為主要過敏原,分別占AR 患者的13.46%(7 例)、9.62%(5 例)和3.85%(2 例),可為預防AR 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jù)。此外,研究檢出對單一過敏原陽性的AR 患者有22 例(47.82%),≥2 種過敏原陽性的AR 患者24 例(52.18%),可見多數(shù)AR 患者對≥2種特異性過敏原呈陽性反應,說明機體正處于高敏狀態(tài)。
總之,本研究通過對蘭州地區(qū)秋季AR 患者過敏原的檢測分析,戶塵螨、莧和混合草為主要的吸入性過敏原,牛奶、蟹和腰果為主要食入性過敏原,為本地區(qū)今后AR 臨床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AR 患者應注意提前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