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巖
(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西區(qū)),安徽 合肥 230031)
腫瘤本身為人體內(nèi)組織細胞受致癌因素影響而喪失正常的基因增長調(diào)控力,即病人機體產(chǎn)生克隆性病變[1]。放射性治療為惡性腫瘤的常見診療方案。放射診治即選取多離子輻射的治療方案,此方案易使病人身體產(chǎn)生其他不良反應,阻礙疾病康復。因此,為緩解這一現(xiàn)象,本文通過選取70 例胸腹部腫瘤病人展開分析,研究哪項定位方案取得結(jié)果更為準確,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本院收住的胸腹部病患70 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5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2 例;年齡25~58 歲,平均(33.43±8.37)歲。研究組男25 例,女10 例;年齡23~56 歲,平均(31.87±6.48)歲。納入標準:全部病人均被確診為患有惡性腫瘤;病人腫瘤所處位置均為胸腹部。排除標準:病人患有外傷、暫時性地休眠及精神病等不良疾病。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等常規(guī)資料等方面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體表畫線方案使其明確位置。使其頭部枕著枕頭,病人腳部應處于下方固定器中,使對照組病人接受放射部位的固定,按照患者放療激光燈及病變處明確體位,及時做好病人的體位標記。
1.2.2 研究組給予熱塑膜方案使其明確位置。選取醫(yī)用塑料膜并使其置于溫度適宜的溶液內(nèi)部,對體膜的柔軟程度進行觀察,待較為柔軟后,應將其置于患者胸腹部,實行整體固定,由主治醫(yī)師操作病人體膜,使病人身體可與體膜充分接觸,醫(yī)生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患者自身形態(tài)可與體膜狀態(tài)相符合。使病人緊緊抓好上方扶桿,以降低體位轉(zhuǎn)移情況的發(fā)生率,病人應充分保證身體的放松,等體膜形狀逐漸成型后,冷卻,選取激光實施標記,按照患者的體膜情況開展具體定位。之后患者可調(diào)整體位,接受一定程度的活動訓練,使得體膜能充分與患者身體相貼附,降低病人由于操作不當帶來的身體危害,待體膜完全固定好后,及時將其標記好。
1.3 觀察指標(1)選取雙盲法測量病人不同方向上的差距,其頭足處的誤差為側(cè)方與前方位于Y 軸上的方向平均值。(2)選取自制滿意度調(diào)查表記錄病人滿意度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選取SPSS20.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選取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即為存在差異,具有可比性。
2.1 不同方向上的兩項定位方法誤差狀況對照組在前后、頭腳、左右方向上的誤差數(shù)值均高于研究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不同方向上的兩項定位方法誤差狀況(±s,mm)
表1 不同方向上的兩項定位方法誤差狀況(±s,mm)
?
2.2 兩組病人滿意度情況對比 研究組病人的滿意度狀況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病人,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滿意度情況對比[n(%)]
病人出現(xiàn)惡性腫瘤的因素主要為自身的組織受到致癌物侵入,進而發(fā)生細胞基因的增長失控,即克隆性的病變增生[2]。放射性治療為現(xiàn)階段臨床中較為多見的惡性腫瘤治療方案,整體治療時間長,療效顯著。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在前后、頭腳、左右方向上的誤差數(shù)值均高于研究組,對于這兩組病人的具體治療效果,結(jié)果表明研究組的定位方案更受病人喜歡。針對病人實行定位過程中,應選取溫度適宜的塑體膜,能提高定位的正確性。此外,研究組定位方案還可降低對于病人身體的損害度,臨床上可進一步推廣[3-4]。實行惡性腫瘤的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及時控制好體位的定位,使病人在接受放射性治療過程中,降低體位固定難度,更加準確的實行體位控制技術(shù)開展放射性診療。
綜上所述,研究組病人的方法相較于對照組病人方法,能更為準確的得出病人定位,給病人身體損傷造成程度較低,適合于病人的放療治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