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花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diào):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而語篇是小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好材料,是學生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如何把握好語篇素材、處理好語篇素材,讓中年級的英語教學不單單能解決英語的基礎詞匯知識,更多的是教給學生思維、交際的方法,讓中年級學生形成一定的“語篇意識”呢?
下面是江蘇省張家港市課堂教學改革經(jīng)驗交流會中趙老師所執(zhí)教的3A《Unit 9 On and off》一課的教學片段,使我對中年級的語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案例:片段一
1.Greetings.
T: Look at the classroom. What can you see?
「教師采用談話的方式直接導入,開門見山,使學生一下子步入學習狀態(tài)」
Ss: I can see a door.
教學新單詞door
PPT呈現(xiàn)一、二年級所學句型
This is a ┅.
That’s a ┅.
Look at the ┅.
Here’s a ┅.
I can see a ┅.
學生用所學句型鞏固新單詞。
片段二
T教學單詞open
T:What can you say?
S1: Open the box.
S2: Open the window.
S3: Open the mouth.
……
「語篇意識的培養(yǎng),要求在語言基礎知識的操練中,給學生、積累、運用所學知識,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三年級的學生非常善于模仿,展開頭腦風暴的練習,讓機械的操練變得有意義,讓學生覺得好玩而不是枯燥乏味,同時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也得到了訓練?!?/p>
教師幫助學生區(qū)別“open/close”“turn on/off”
PPT呈現(xiàn)情境
T (天黑了): What can you say?
S1: Turn on the light.
T (水龍頭開著): What can you say?
S2: Turn off the tap.
T (小兔子乖乖的媽媽): What can you say?
S3: Open the door.
T (大灰狼來了): What can you say?
S4: Close your door.
……
「教師要設計有意義的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產(chǎn)生語篇的條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扮演情景創(chuàng)設的組織者。要善于結合課堂的實際需要,利用多媒體、自制教具、簡筆畫、手勢、肢體語言等媒體來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能積極地根據(jù)目標語言,經(jīng)過思維的加工,從而有創(chuàng)造性地輸出。我們還可以大膽地將原版電影欣賞與英語教學相結合。」
評析:
“喚醒”語篇意識
在處理高年級語篇時,我們常常聽到老師們抱怨課文太長,不知道如何著手,甚至有時為了操練語言基礎知識,而將一篇完整的語篇分解的支離破碎。其實,這樣的“好心”,往往剝奪了孩子們培養(yǎng)自主學習和鍛煉思維能力的機會。
相對于高年級的語篇,中年級的課文和素材,無論是在基礎知識還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上,都是比較簡單清晰的。這給我們開展中年級語篇教學、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篇意識、教會他們學習語篇的方法,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機會。只要我們多動腦、多思考、多創(chuàng)新,語篇意識就會如春天的“好雨”,注入孩子們的心田,這樣就能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zhì)和英語語言能力。
"激發(fā)"語篇興趣
語篇意識是“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將重心放在“意識”,即提倡的是教學中應有“語篇意識”,而不是“教語篇”。語篇意識的體現(xiàn)需要有適當?shù)恼Z言滾動作為基礎,但是舊知識不單是為了復習而呈現(xiàn),我們需要的不是一些雜亂無章的問題和句型,我們只取我們需要的,要摒棄“為了復習而復現(xiàn)”的可笑現(xiàn)象。培養(yǎng)語篇的滾動意識,要體現(xiàn)于日常課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綜合運用語言的習慣,即達到語篇的有效輸出。就像一座高樓大廈的崛起一樣,只有地基打好了、打扎實了,上面的建筑才是牢固的。
三年級的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并不長,所學的知識和內(nèi)容也不是非常多。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怕孩子們出錯,而不及時鞏固,甚至在談話交流時還會剝奪孩子們說“錯”的權利。而趙老師在這里就采用了“以新引舊”“以詞引句”的方法,將所學知識悄無聲息的銜接起來,非常自然,讓語篇意識隨著“新課教學之風”悄悄培養(yǎng)起來。
“鼓勵”語篇價值觀
英語學習過程,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單詞、句型的積累更為小學英語學習的基礎所在,我們應該為孩子的語言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語篇教學,更為學生實實在在提供了可積累的內(nèi)容。在語篇文本中,我們除了帶領孩子能夠掌握書本目標要求中所涉及的相關詞、句,我們還可以為孩子豐富更多相關內(nèi)容的詞、句積累,這樣的意義所在,更為學生完整意義理解相關語篇情景厚實了語言積淀。以語篇情景為基點,從中年級便開始培養(yǎng)語篇意識,積累更多與生活相關、與生活相連的內(nèi)容,才能更好地找到語篇學習的切入點。
語篇意識的培養(yǎng)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語篇,還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的提高,讓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對中年級學生語篇意識的培養(yǎng),使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都得到提升。
筆者曾經(jīng)聽過很多這樣的中年級課:整堂課除了單詞的朗讀和拼讀,沒有涉及到任何句型,顯得很是單薄無力,課堂教學也比較蒼白。而趙老師根據(jù)學生對所新知識的了解,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情境。如,在鞏固Open/Close the door/window.等時,讓學生來說一說、做一做;在最后的鞏固練習中,出現(xiàn)了“天黑了,我們應該怎么做”等的題目,讓學生來練一練。這樣的教學才是有血有肉的生活再現(xiàn)。趙老師還通過讓學生們談論“無人燈”“無人水”這些現(xiàn)象,在培養(yǎng)孩子們語篇意識的同時,無聲地進行了情感和價值觀方面的提升。
喚醒孩子們的語篇意識,激發(fā)孩子們的語篇興趣,鼓勵孩子們的語篇價值觀,讓我們在平時對中年級英語教學中,對語篇意識進行點滴滲透,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使中年級的課堂不再單薄蒼白,煥發(fā)出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