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清
摘要:《孟子》中曾記載:“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其意思主要是說人和動物最大的區(qū)別便是人有追求道德的能力。而思政教育則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思政教育在學科中的融合是文道合一的體現,在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還有助于學生正確觀念、良好行為等的形成。高中物理中除了有豐富的知識之外,還隱藏著深厚的思政元素,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則需要對課程進行深入解讀,挖掘教材中蘊藏的思政素材,并與課堂教學內容向融合,充分發(fā)揮物理學科中的德育作用,形成協同效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中物理;融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利用物理學發(fā)展史,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高中物理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隨著物理歷史的不斷發(fā)展,涌現出的物理科學家不計其數,不管是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還是具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錢學森,亦或者是享有“兩彈元勛”稱號的鄧稼先,都可以作為素材融合到高中物理教學中,以此來突出思政理念,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而向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努力,成為對國家的有用之才[1]。
例如,《機械振動》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我國中科院院士聞邦椿長期從事振動機械理論的研究以及新型振動機械的研制工作等事跡,讓學生意識到一項物理成就的問世需要經過不斷的科研,其中必須要擁有高于常人的毅力與耐心,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輕易服輸的堅毅品質與科學探究的精神,又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助于讓學生在今后的物理學習中樹立不輕易放棄的信念。
二、觀摩物理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
物理實驗是高中物理中的重點教學內容,但是在具體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卻鮮少組織學生開展物理探究實驗,導致學生無法建立科學探究的態(tài)度,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實驗探究過程,讓學生能夠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同時還能夠強化學生物理興趣,有助于讓學生在物理實驗觀察、分析過程中培養(yǎng)其科學的態(tài)度。
例如,《光》章節(jié)中針對“光的折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光的折射實驗短視頻,并為學生呈現生活中存在的光的折射現象視頻,以此來強化學生對光的折射相關原理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的方式開展光的折射小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與科學探究中增強物理學習興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三、挖掘物理思政元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熱愛祖國,建立科學服務人類的意識,建立振興中華的主人翁責任感”,基于此,在日常教學中需要融合思政內容,挖掘物理中蘊藏的思政元素,通過將社會主義價值觀等融入課堂教學中的方式滲透思政教育,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促使學生產生國家自豪感,以此來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實現物理育人目的。
例如,《動量守恒定律》章節(jié)中便蘊藏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動量守恒定律”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飛天路、探月夢等,讓學生意識到科技發(fā)展在興國中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不斷強大,進而產生愛國情愫;此外,“動量守恒定律”中涉及到的物體碰撞知識點,而動量守恒定律是運動場上偉大的法則,為此,教師則可以借助臺球比賽視頻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并以此為基礎融入臺球運動員事跡,讓學生能夠學會他們不畏艱難,為國爭光的無畏精神,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刻苦、不怕艱難的品質;“反沖現象”教學中可以融入衛(wèi)星發(fā)射、“和平號”空間站、“探路者”號火星探測器、“神舟號”飛船等相關資料,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關于航天技術發(fā)展的知識,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航天技術的強大。
四、傳統文化與物理結合,強化學生文化自信
高中物理教學中關于課程思政的融入,教師有必要將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融入至課堂教學內容當中,讓學生在物理知識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發(fā)揮資思政的育人作用,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全反射”教學,教師可以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詩句作為導入,讓學生在欣賞優(yōu)美詩句的同時引入光的全反射相關知識點,既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同時又能夠在物理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進而實現學生文化自信的進一步加強[2]。
五、總結
總而言之,“課程思政”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點目標,在“十大育人”體系要求背景下,課程思政也成為學科育人的新任務。高中物理學科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從思政課程視域為基點,挖掘物理學科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創(chuàng)建高中物理育人模式,實現課程與思政的有效融合,為學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建立奠定基礎,便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落實數學課程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喬嶠, 劉睿. 物理化學實驗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思考[J]. 化工管理, 2021(3):2.
[2]王春征, 高中玉. 挖掘高中物理內容思政教育元素提高課程教學質效[J]. 時代教育:中旬, 2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