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雯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平望幼兒園
本文以網(wǎng)絡上所見的各區(qū)幼兒園關于疫情課程的主題審議材料為載體,分析在課程創(chuàng)生中,疫情資源利用的有效性與幼兒年齡特點、學習方式之間的體現(xiàn)性上存在的普遍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生活即教育,疫情也是好的教育資源。各幼教工作者在極力思考如何利用這些生活中真實的事件開展生動的教育活動,但是,有關疫情的這些資源,多而雜,廣而深,到底哪些資源適合帶給幼兒,用什么樣的方式開展活動呢?筆者以近期在網(wǎng)絡上看到的A區(qū)幼兒園關于“疫情”資源的各網(wǎng)絡主題審議為載體,分析在課程創(chuàng)生中,其對于疫情資源利用的有效性與幼兒年齡特點、學習方式之間的體現(xiàn)性上存在的普遍問題。
在A區(qū)幼兒園有關疫情資源的各網(wǎng)絡圖主題審議中,我看到了老師們在選取適合幼兒的教育資源時,會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求,以及考慮幼兒的各年齡段特點及學習方式,但是在實踐中仍不免有所偏差。
在很多的主題審議的材料中,筆者都看到了不同年齡段選取同樣的素材,但是切入點卻不明確的普遍情況。
比如小班《泡沫戰(zhàn)士保護我》和大班《冠狀病毒小怪獸》,都以談話“不一樣的春節(jié)”為引入點,但沒有指出切入點側重點的不同,這可能導致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所選擇的談話內(nèi)容過易或太難,體現(xiàn)不出小班與大班幼兒的年齡差別。
在同一主題下,包含多個對象,就會出現(xiàn)面廣,研究不深入的情況。比如,在身心健康領域下,探索“身體健康”的主題《我們的身體棒棒》中,包含三個方面:認識身體(人體構造、消化過程);保護身體(口罩、洗手等);身體遇到病毒(病毒的樣子、與身體的關系等)。
主題是逐步發(fā)展,但是三個分支是獨立事件,導致所研究的對象過多,在學習方式上就不是逐步、層層深入、挖掘式地學習,都只是淺嘗輒止,經(jīng)驗仍然停留在一個個零散狀態(tài)。
同一個探究主題,兩個年齡段的學習又有何不同呢?這一點,老師們在創(chuàng)生課程時,最容易產(chǎn)生混亂。
表1 同一探究主題在不同年齡段中部分選取內(nèi)容情況表
在上表1中,可以看出中大班對于新冠病毒的認識上有區(qū)別,但是視角一樣、程度不明,指向性不明確。在視角上,都是從病毒的特點、屬性出發(fā);而在程度上,是這樣描述的——“冠狀病毒知多少”,表述太寬泛,沒有明確程度,應用“知道病毒的樣子、特點、傳播途徑等”這樣的詞匯描述,會更有明確的指導性,也能體現(xiàn)中大班幼兒的年齡差異。
以上是在本次以疫情為資源的網(wǎng)絡主題審議中普遍會存在的一些問題,接下來,筆者以B區(qū)幼兒園關于“疫情過后,我們可以做什么”各網(wǎng)絡主題材料為例,探討如何將“疫情”資源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方式相契合,為老師們生成更加適宜幼兒的課程提供策略與方法。
從幼兒思維特點出發(fā),小班幼兒以直觀行動為主,中班幼兒以具體形象為主,大班幼兒出現(xiàn)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因此,在生成課程時,理應考慮到小、中、大班的年齡差異和學習方式的不同,教師的組織策略要相應地變化,資源的利用也要適宜而用。
同樣的素材,如何在主題中體現(xiàn)年齡段的不同呢?這就需要有明確的切入點和定位。
表2 同一素材在不同年齡段中的切入點、定位情況表
從上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同一資源“口罩”,小班和中班選取的切入點不同,小班定位在身心健康領域,從了解口罩的作用到戴口罩要從幼兒自身做起;中班定位在科學認知,了解、探究口罩的種類、結構特征、防護作用等,更加深入了。同樣的素材,只有明確了切入點和定位,才能指導不同的課程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為了避免出現(xiàn)一個主題中研究對象過多,導致面廣,可以采取同樣的價值取向下,根據(jù)年齡段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對象來生成主題。
同一價值取向下,小班和中班的主題中各選取哪個對象進行研究呢?是否更加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
比如,在“身心健康”這同一價值取向下,小班選取“運動”,中班則選取“健身”作為研究對象。小班《運動》主題中,從四個有連續(xù)性的事件出發(fā),“親子運動”到“幼兒園里的運動”再到“我愛堅持運動(晨間運動、計劃、打卡)”,最后是“班級運動小達人(評比)”。而中班《健身》主題,從“開學分享會”引出,到“健身小妙招”,再到“健身達人養(yǎng)成記(鍛煉計劃、打卡、日志等)”,最后是“健身秀”。
從以上描述的小事件中看出,雖然對象選取點唯一,但每一個小事件都是緊扣研究對象而生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活動內(nèi)容不但不單調(diào),反而豐富多彩、可操作性強。因此,在創(chuàng)生課程時,選取的對象要單一,活動形式卻要多樣。就如下表3所示。
表3 同一價值取向下,不同年齡段選取不同對象的情況表
在疫情資源中,“健康”“口罩”“病毒”“奉獻”等資源被挖掘,選擇同樣的資源定位,不同的年齡段,主題又該怎樣開展呢?
表4 同一探究主題,不同年齡段選取不同視角、程度呈現(xiàn)表
如上表4顯示,同樣有關于“病毒”主題,視角和程度不一樣,就能明顯地體現(xiàn)出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學習方式。小班幼兒從“探究興趣”的視角出發(fā),程度較淺,在“說說、畫畫、做做”中萌發(fā)探究病毒的興趣;中班幼兒從“研究方法”視角出發(fā),程度較深,運用“調(diào)查、收集、交流、合作、設計”這些方法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而大班幼兒的主題內(nèi)容涵蓋面更深更廣,不僅局限于新冠病毒,還以此延伸出對其他病毒的探究調(diào)查。
總之,要將疫情資源有效利用于幼兒園創(chuàng)生課程實踐中,歸根結底,都是要以兒童為本,對不同地域兒童的生活、兒童的經(jīng)驗,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方式綜合考慮,才能“活”用資源,真正將資源成為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