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寶
摘要:家庭體育教育是培養(yǎng)終身體育觀念和行為的最佳手段,使孩子建立終身體育意識,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同時,家庭體育教育又與學校體育教育密切相關,學校體育教育是家庭體育鍛煉的基礎;家庭體育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延續(xù)。本文希望通過結合家校合作中各方角色的分工不同,探討在當下行之有效的中小學生家庭體育教育有效形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開展家庭體育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體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體育意識蒙受體育活動最早、最主要的場所,不僅對孩子體育意識的萌芽與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對孩子的成才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體育在當代和未來社會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我國正在積極推行的素質教育和積極倡導的終身體育具有深遠的影響。
家庭體育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個性是指一個人在其生理素質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生活的實踐鍛煉與陶冶逐步形成的觀念、態(tài)度、習慣與行為。主要包括:動機、興趣、理想、信念、氣質、能力、性格等。家庭體育的開展,不僅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健康的成長壞境,而且在參與體育過程中可以為孩子們形成團結協(xié)作、公平競爭、頑強拼搏的精神。
家庭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的擴展和延續(xù)。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在活動內容上有相同之處。家庭體育以其固有的方式鼓勵少年兒童從事體育活動。培養(yǎng)了他們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鞏固了他們的運動技能。同時,子女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學到的內容帶回家,又豐富了家庭體育的內容。
二、在家庭體育教育中的參與主體與其特點
學校體育的主導是教師,家庭體育的主導是家長 在學校體育中,體育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主體;在家庭體育鍛煉中,家長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學生的長輩,也是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也起著主導作用,子女亦是主體。家長這個主導者與學校體育中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有所區(qū)別的。體育教師有較高的專業(yè)知識、技能,而家長一般不具備,這就是要求家長要學習一些必要的體育理論知識。學校體育中,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全體學生,教育面較為廣泛,工作復雜,具有社會性。而家庭體育中的家長,其教育的對象專一,不具備社會性。一個有正確體育觀念和良好鍛煉習慣的家庭,與一個對體育活動不感興趣的家庭,其子女在對體育的認識是有根本區(qū)別的。前者的子女往往樂于體育活動,把體育活動作為文化學習后解除腦疲勞和提高身體素質的一種方法和手段,而后者子女則把體育活動視作一種負擔,甚至逃避體育學習,即使勉強參加活動也無樂趣可言,所以家長這個主導者必須提高自身的體育修養(yǎng),這對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是很有利的。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過于關注智育而忽視體育的情況普遍存在。有相當一些父母認為孩子的學習是最重要的,有時間才可以運動;有的認為孩子學習好,不生病就行了,沒必要花費專門的時間進行鍛煉;有的認為要使孩子身體好,就要吃好、營養(yǎng)好,運動健身被排斥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外。由于父母認識上的誤區(qū),很難培養(yǎng)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有意識地把體育教育成為家庭教育中內容,是刻不容緩的。
三、在體育教育中如何開展家校合作?
1.學校教師要協(xié)助家長提高對家庭體育教育必要性的認識。重視家長的榜樣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孩子一起成長。 托爾斯泰說:“在一個家庭里,只有父親能自己教育自己時,在那里才能產(chǎn)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沒有父親的先鋒榜樣,一切有關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談話都將變成空談。”同時,努力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以學為樂。
2.學校教師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許多家長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對人的一生的發(fā)展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師,并且是孩子最重要的、影響最長遠的老師。而在實際上許多由于父母失責影響孩子健康發(fā)展,家長把過錯推卸給學校、給老師。
家長會在家庭中承擔教導責任,作為對子女的第一任指導老師,對孩子的政治思想觀念的形成培養(yǎng)發(fā)展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而大部分的家長對于小學教師的職業(yè)期望與綜合素質水平要求很高,忽略了如何不斷提高自己各專業(yè)方面的綜合素質。并因為文化課對學生升學起決定作用,而忽略了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壓抑了青少年的運動天性。事實上,教育在某種程度上,還應承擔對家長進行再教育之責,從而實現(xiàn)雙方教育的理念基本一致。學校也應該認識到家長的個人素質會影響到學生的個人素質的發(fā)展。
3.廣泛開展家?;禹椖?,如邀請家長到學校參與體育課堂等,觀摩學習學校體育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及時了解其孩子在校的運動、心理等身體機能的成長情況。體育教師設立家庭課堂鍛煉計劃,指導并交予家長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體育輔導,最后形成及時反饋,再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調整家庭鍛煉計劃。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它文化課,學生在文化課上往往需要面對較重的學習壓力,同時與學生及老師的交流溝通有限,而體育課不同,體育教學活動的進行過程需要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的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因此,體育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著人際交往的過程,同時,也因其少了文化課中的學習壓力,學生可以在體育課上更好的釋放壓力,展現(xiàn)出一個較為真實的自己,而通過家校合作教學,教師可與學生家長將學生在校以及在家的表現(xiàn)進行交流,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學生的身心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問題,并針對其所展現(xiàn)出來的問題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以及其日后的發(fā)展。
4.利用多元化的手段開展中小學家校體育教育合作,重視信息互動交流的平等性。近年隨著信息技術和移動網(wǎng)絡新媒體的廣泛發(fā)展和普及,給教育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對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也有重要作用,體育教師也可以合理利用這些平臺進行家校交流,從而實現(xiàn)體育家校合作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根據(jù)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的通知》(教體藝〔2011〕2號)
[2]趙立,論中國學校體育觀與實踐的改革和發(fā)展體育科學1998年第12期。
[3]丁連元中小學生“減負”與改善中小學生健康狀況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4]王則珊,《家庭體育保健》。
[5]路佳,中學家校合作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遼寧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