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郭墅中心小學 季海良
作文在小學語文中所占比例較大,對于中高年級來說,作文尤為重要。教育部對于小學作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但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的效率不高,學生缺少寫作積極性。這主要是因為許多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忽略了學生寫作的創(chuàng)造性、參與性和主動性。教師應該從融合的視角出發(f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增加互動交流,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作文水平。本文基于融合的視角,以學生長期發(fā)展為基本的教育理念,探究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以期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
要想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必須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以最新的教育理念為導向,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結合作文水平和興趣愛好,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中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書寫能力為主,對于作文題目、寫作內容和書寫格式,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要求學生掌握應用文、敘事作文和想象作文的寫作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習慣,教授他們多種觀察方法,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寫作目標。
比如,在四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制定為讓學生通過閱讀優(yōu)秀范文,寫回憶生活里感動自己的人或者事。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朗讀一篇感人的記敘文,然后讓學生自發(fā)地回憶感動自己的人或者事,最后指導學生完成作文。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還能擁有感恩的心,提高了寫作能力,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作文的題目一般由教師制定,大多出自課文或者單元任務。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命題作文也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教師命題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選擇合適的作文題目,需要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日常生活,學會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制定貼近學生生活的命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小事,寫作時描寫平凡一天中遇到的人或事,抒發(fā)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學會了用文字表達情感的方法,將寫作作為日常記錄和表達情感的方式,才能逐漸產(chǎn)生寫作興趣。
比如六年級的作文課要求描寫四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感受季節(jié)的變化,從書本描寫轉換到活潑生動的近距離實體觀察。觀察結束,教師和學生回到課堂一起討論本次戶外觀察的成果,并且讓同學主動上臺發(fā)表自己的感想和體驗。近距離地體驗后,學生會更愿意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學生發(fā)言完畢,教師可以根據(jù)本次課外觀察的主題命題,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構思寫作。這種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積極地觀察生活,學會在觀察中積累素材,既把握了作文訓練的契機,也提高了作文教學的效率。
可以將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優(yōu)化作文教學的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作文和閱讀之間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技巧。通過閱讀范文,學生能學習到如何精準地加工和組織素材。高質量的閱讀,能有效解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會寫、寫不出來的問題。
比如,教學四年級的《我愛我的校園》,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按照順序描寫觀察到的景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該單元的課文《游金華雙龍洞》開展作文教學,分析作者游覽雙龍洞的過程,讓學生掌握描寫景物的技巧。通過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學生對相同類型的作文命題能舉一反三,從而產(chǎn)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教學是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活動,教師應該融合多個視角,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努力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