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少學生認為作文是“空中樓閣”,不知如何積累寫作素材?!叭f丈高樓平地起”,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細節(jié)、拓展閱讀、參與社會實踐等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提升寫作能力。
很多學生寫作時都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教師批改作文時也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缺少真情實感,這是因為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不能收集并積累合適的寫作素材,這是寫作教學的最大問題。寫作并不是構筑“空中樓閣”,只有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積累素材,才能為寫作提供源頭活水,讓作文更生動。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在指導學生收集寫作素材的時候,要讓其留心觀察生活,嘗試從生活中尋找靈感,捕捉感人的細節(jié)。通過觀察生活,學生發(fā)現(xiàn)一些細節(jié)能很好地表現(xiàn)人性,體現(xiàn)復雜多變的情感變化,這就不愁沒有寫作素材了。
在“那一刻,我長大了”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觀察生活,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梢宰寣W生運用對比的方法,看看自己在做某事前后的變化是什么,嘗試從說話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等方面分析。這樣學生就能充分掌握細節(jié),捕捉到自己在“那一刻”的前后變化,也有了更多的寫作素材。如有學生寫外婆重病住院后自己發(fā)生的變化,從不懂事變成懂得關心他人,通過給外婆送飯、為外婆讀報紙、自己解決晚飯問題等若干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變化,體現(xiàn)了“長大”這個關鍵詞。
在觀察生活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通過先整體了解,再局部細致觀察的方法能更好地掌握細節(jié)。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隨身攜帶記錄本,及時記錄生活的細節(jié),以便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積累更多的素材。
學生的生活面比較狹窄,教師要鼓勵他們通過大量閱讀的方式了解精彩的人生,探究大千世界。通過課外拓展閱讀活動,學生的閱讀面更廣了,積累了豐富的詞匯,開始思考如何細膩地描寫看到的事物。久而久之,他們的文章會更細膩。教師要讓學生用“好詞好句本”記錄閱讀中看到的精妙詞句,并積極思考,看看如何能在寫作的時候巧妙化用,讓文章更豐滿。
學習《刷子李》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自主閱讀的活動,嘗試圍繞“形形色色的人”積累素材,在好詞好句本中記錄下不同職業(yè)、不同性格、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分別有怎樣的外貌、動作、心理等,然后思考為何這些作品能生動形象地刻畫人物。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寫作的時候借鑒,首先寫同類型的人時運用收集到的好詞好句,如“白發(fā)蒼蒼、垂垂老矣”等;其次思考如何靈活運用積累的詞句,寫出不同類型的人。如有學生寫性格豪爽的人,通過觀察引入了“爽快地答應了同伴的請求”等事例,并將收集到的“一言九鼎”等詞語運用其中。
在課余時間,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與“讀書沙龍”等活動,或者利用微信交流閱讀的書籍和收集的好詞好句。這樣學生能互通有無,在同伴的啟發(fā)下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寫作的時候做到文思泉涌。
豐富的生活閱歷能讓作文內(nèi)容更加充實,然而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走出校園,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升華情感,獲得豐富的體驗,進而寫出更感人的作品。
圍繞“多彩的活動”這個主題寫作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在活動中獲得啟迪,積累更多素材。如在宣傳“新型肺炎”防疫知識的社區(qū)文藝活動中,學生各展所長,提出了不同的表演建議,然后討論,最終選擇音樂小品這個比較新穎的形式。他們還分別收集了信息,開展了劇本編寫和排練活動。在社區(qū)文藝活動后,還向居民了解反饋情況,思考還有哪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學生體會到了社區(qū)活動起到了造福鄰里的作用,將自己的切身感受寫入作文中,解決了缺少寫作素材的問題,文章也更為真實可信,富有真情實感。
在社會實踐中,學生和更多的人交流互動,表達能力不斷提高,寫作時能將豐富的情感體驗融入到作品中,讓文章內(nèi)容更豐富。
總之,很多學生的生活面過于狹窄,素材多來源于家庭和學校。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中,認識到只有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妙筆生花,寫出感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