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媛媛
隨著人們教育理念的轉變,人們對初中生的音樂素質也日漸重視。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提升學生綜合氣質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的效果也直接影響著學生音樂學習的質量,音樂教師要對此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動靜結合,進一步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音樂是一門訴諸聽覺感官的藝術,但是要想實現(xiàn)音樂作品的完美表達,還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從這里不難看出,音樂的聽和表達,本身就包含動靜結合的辯證關系,既需要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又需要掌握熟練的音樂表達技巧。在初中音樂中,動靜結合教學方法基本上也可以概括為學生的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相結合的策略。這里的被動學習,不是指僵化的灌輸教學模式下,學生不求甚解地對知識的吸收,而是指學生對音樂的客觀知識體系的了解,對音樂知識的基本了解。而主動學習,則是指學生利用自身的能力,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練習,提升舞臺表現(xiàn)力和對樂器的熟悉程度。
總體來看,初中音樂中動靜結合教學的價值和意義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采取動靜結合的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學生達成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音樂技能的全方面提升。音樂雖然是一門極其抽象和不容易理解的藝術表達形式,但是卻非常重視日常實踐。初中音樂教學中動靜結合的教學策略是指將靜態(tài)的理論和動態(tài)的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讓學生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認知,同時也能夠漸漸養(yǎng)成較強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在音樂水平上有所提高。
第二,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采取動靜結合的教學策略,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機互動,師生之間既可以遠距離地采取傳統(tǒng)形式上的面對面教學,也可以近距離地進行溝通。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初中音樂教學往往過度強調學生靜態(tài)地看教師的示范,而忽視了學生的動態(tài)實踐。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采取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實現(xiàn)師生間的互動,從而加速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和示范,把自己的音樂技巧間接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音樂技巧上有直接的提高。
第三,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采取動靜結合的教學策略,能夠使學生學思結合。傳統(tǒng)的初中音樂教學,往往單純強調學生的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卻忽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也就是對音樂的感悟。而借助于動靜結合的教學策略,能夠讓學生實現(xiàn)學與思結合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這也是初中階段音樂教學動靜結合的意義所在。
初中音樂動靜結合教學的價值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認同,但是很多教師在實踐過程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當前初中音樂動靜結合教學過程中,會偏重靜態(tài)的理論,而忽視引導學生展開動態(tài)的實踐。這種形式往往表現(xiàn)為教師對音樂理論進行闡述,忽視了學生的興趣以及接受能力,從而造成了實踐跟不上理論的情況。當然,除了教師自身的主觀因素之外,很多學校的音樂器材不足,教學條件不夠完善,也是造成學生動態(tài)實踐不足的一個重要性因素。
其次,在當前初中音樂動靜結合教學中,一些教師忽視了與學生的密切溝通。音樂作為一門有著較為深刻思想的學科,初中生對很多樂理的理解以及對一些作品的審美都存在不足。和學生進行樂理上溝通的前提是教師精通音樂理論,有深厚的音樂素養(yǎng)。而當前的很多教師不僅自身教學水平低,也忽視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和學生互動、交流,給學生解疑答難。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也與教師的課堂師本位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和教師的綜合素質有直接關系,教師本身的素質也是衡量其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
最后,在當前初中音樂動靜結合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忽視引導學生進行學思結合。一些教師由于缺乏對學生成長的總體規(guī)劃,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深度考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無法真正地實現(xiàn)對學生學思結合的引導,從而使學生的音樂知識得不到有力的鞏固。因為音樂課程的特殊性,教學的過程往往不能急于求成,而需要循序漸進,需要教育者有長遠的教學眼光和獨到的教學理念,全方位考慮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做到長遠的課程規(guī)劃,避免短視。
針對當前初中音樂動靜結合教學的不足之處,教師應積極正視問題的所在,并且從造成問題的深層原因入手,采用相應的優(yōu)化策略,改善教學弊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具體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轉變教學思想,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初中音樂動靜結合教學的實踐,關鍵在于將靜態(tài)的理論和動態(tài)的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的,首先要求廣大教師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擺脫應試教育的思維,避免單方面地進行理論教學而忽視動手實踐。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講述樂理之后,引導學生利用相關樂器進行演奏實踐。如此,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夠加強學生對樂理的認知,從而幫助學生提升音樂技能。
例如開展游戲教學。游戲作為學生喜愛的娛樂活動之一,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游戲將抽象、復雜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具體化顯現(xiàn),能讓學生在輕松、娛樂中學習音樂知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如合唱教學。合唱是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有伴奏或無伴奏,它要求歌唱群體聲音的高度統(tǒng)一與協(xié)調。合唱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對于初中音樂教學起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合唱活動豐富了學校的藝術活動氛圍,同時豐富了音樂課堂。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合理開展合唱活動,可增強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充分發(fā)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潛能。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新課堂的形式,將課堂化身為一個小型音樂會,組織學生利用演唱、伴奏等形式,來讓課堂更加靈活生動。
第二,采取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互動。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要依賴于感官,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音樂欣賞更注重聆聽,聆聽是音樂欣賞的必要手段。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培養(yǎng)學生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提高聆聽音樂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學會欣賞和表達音樂,是音樂教師教學要關注的重點,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多媒體設備,更好地貫徹動靜結合策略,打破課堂上的沉悶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領會到聆聽音樂的技巧。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切忌出現(xiàn)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可以靈活地與學生展開互動。借助于循循善誘的問答,能夠加深學生對當前課程的認識程度,也能夠把此前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從而加深記憶。當然,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不僅限于互相問答,教師也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的形式,來豐富課堂的形式。
比如,教師可以在《渴望春天》這一課中,從網上尋找相關的音樂演奏素材,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直觀地掌握該作品的演奏技巧,也能夠讓學生把靜態(tài)的學習化為生動的動態(tài)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聆聽的習慣和能力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一個必須長期努力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音樂教師不光要有細心,更要有恒心,只要教師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倡導以音樂為本、以聆聽和鑒賞為主的教學理念,將學生從對知識性的學習和原本對音樂無意識地聽,進入對音樂內涵的感受和理解,他們一定會越聽越愛聽,越聽越會聽,通過教師的努力,使學生學會聆聽,在聆聽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從而更好地學習音樂。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音樂教學的多方面價值也被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漸認同,音樂教學在各個學校的教育體系中也發(fā)揮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階段積極加強音樂教學,在提升學生音樂技能的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是教師要實現(xiàn)的重要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地努力。但是,不能否認,當前很多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方式方法不當?shù)那闆r,需要進一步改進。本文從對初中音樂動靜結合教學的內涵和價值分析入手,針對當前初中音樂動靜結合教學的不足,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優(yōu)化策略。本文認為,初中音樂動靜結合教學要實現(xiàn)真正落地,除了要投入音樂設施外,還需要廣大教師積極扭轉觀念,改善教學和課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