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玲,何秀麗,王克,陳昱
(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超聲科,遼寧 錦州 121000)
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頭頸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近年來發(fā)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每年的平均發(fā)病率是6.2%,呈逐年上升趨勢[1]。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最為常見,占總數(shù)的80%,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以及體檢意識的提高,PTC的發(fā)病率顯著增加[2]。有研究指出,在臨床淋巴結陰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 0)的PTC患者中,中央淋巴結轉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發(fā)病率為30%~60%[3],但超聲對CLNM的診斷敏感性低,部分患者不僅同側CLNM,也存在對側CLNM,因此對單發(fā)性的cN 0 PTC患者是否應進行常規(guī)行預防性全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尚存在爭議[4]。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139例sPTC 患者臨床資料及超聲特點,探討對側CLNM的危險因素,為臨床診治提供指導。
收集本院甲狀腺外科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行甲狀腺全切和雙側頸部淋巴結清掃,經(jīng)術后病理證實的單發(fā)性甲狀腺乳頭狀癌(solitary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PTC)患者139例的臨床資料及超聲參數(shù),進行回顧性分析,男40例,女99例;年齡20~76(38.6±12.5)歲;病灶位于甲狀腺右葉68例,左葉側71例,以術后病理是否出現(xiàn)CLNM分為轉移組與非轉移組。排除患者有其他腫瘤病史及有甲狀腺手術史。所選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備案。
cN 0定義為不存在任何暗示淋巴結轉移的超聲特征:最大縱向直徑和橫向直徑之比≤2;沒有淋巴門、鈣化、囊性變、局灶性皮質增厚、皮質內高回聲團及周圍血流信號增多。
使用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高頻線陣探頭,超聲條件設置為淺表器官甲狀腺模式下,囑患者仰臥位,頭向上仰,使頸部充分暴露,探頭在頸前方掃查,多切面掃查甲狀腺區(qū)。記錄超聲特征:病灶位置、大小、數(shù)目、邊界、縱橫比、是否侵犯包膜、有否鈣化及類別。并與術后病理及轉移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超聲參數(shù)與對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的關系。
應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超聲參數(shù)及臨床特征與對側CLNM的關系,采用單因素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行χ2檢驗。對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sPTC患者發(fā)生對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轉移與患者的性別(男)、病灶直徑、病灶位置(下極)及患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轉移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病灶數(shù)目、邊界、鈣化與對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轉移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sPTC患者超聲特征與對側淋巴結轉移的單因素分析結果[n(%)]
性別(男性)、位置(病灶位于下級)、患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轉移是對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sPTC超聲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139例sPTC患者發(fā)生CLNM危險因素回歸模型:男性(OR:4.368,P<0.01)、位置(OR:3.194,P<0.05)、患側淋巴結(OR:8.858,P<0.01)為PTMC患者發(fā)生對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ROC曲線下面積0.772,其敏感性為83.35%,特異性為87.69%,CI:0.679~0.92。
甲狀腺腫瘤作為頭頸外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增長迅速。PTC治療后生存率較高,但患者同時伴有頸部淋巴結轉移,其預后效果不理想,患者具有二次手術和淋巴結清掃術的風險,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5]。PTC是常見的甲狀腺腫瘤,PTC的多數(shù)患者采用手術治療,而是否進行頸部淋巴結清掃,目前仍然沒有定論。有研究表明,無論術前是否出現(xiàn)頸部CLNM,有無轉移的危險因素,都應該進行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對于手術風險患者是能夠承受的,并且PTMC發(fā)生CLN轉移率相對較高,預防性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可以減少腫瘤復發(fā),二次手術的危險[6]。有文獻證實PTC淋巴結轉移率為48.1%,死亡率為0%~0.4%,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微癌不屬于早期癌癥。由于預后較好與轉移率較高產(chǎn)生矛盾,不同地區(qū)和研究者對于sPTC的治療方式不同,特別是對于是否接受手術以及手術方式的觀點,產(chǎn)生了較大差異[7]。如何讓sPTC患者在手術前得到更加準確的治療,評估淋巴結轉移是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除了進行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來確定腫瘤的病理結果。通過評估對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的轉移情況與sPTC患者的超聲聲像圖特征的關系,提高對病灶的對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準確性,為臨床治療和手術方式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由于臨床檢查對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病情進程的評估,仍需要更精確的評估方法,超聲簡單、便捷、無創(chuàng)等優(yōu)點成為了最主要的診斷方法。有研究表明,年齡較大的女性患者sPTC發(fā)生轉移的可能性較高,青少年和男性頸部淋巴結發(fā)生轉移的幾率較小,同時認為年齡的大小,性別和是否存在鈣化是發(fā)生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8]。有研究認為PTMC的CLN轉移率與男性相關,本文得出一致的結論,分析這可能與男性的代謝水平和激素分泌有關[9]。本研究表明,sPTC的較高危險度與對側CLNM相關,表明術前超聲的充分評估可用于單發(fā)性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對側CLNM。
2015年ATA指南把腫瘤突出包膜看做是具有侵襲性的表現(xiàn),證明腫瘤容易直接侵犯周圍組織[10]。此外,外科手術治療甲狀腺癌,手術方案的制定與病灶的大小息息相關,有多個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當病灶直徑大于1 cm時,患者淋巴結轉移的風險會增高[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sPTC對側CLNM與更大的腫瘤直徑,侵犯包膜相關,這一結果與國內、外研究結果相符合[12]。CLNM通常首先發(fā)生在同側中央?yún)^(qū),然后擴散到對側中央和同側側頸部,單發(fā)cN 0 PTC患者是否需要對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則存在爭議[13]。本文顯示,單發(fā)性cN 0 PTC患者約有48.2%發(fā)生同側CLNM,而有23.7%的患者患有對側CLNM,這與Sun等人的研究相似[14]。Hu等發(fā)現(xiàn)單側病灶是PTC發(fā)生跳躍性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清掃頸部淋巴結的數(shù)目與淋巴結發(fā)生跳躍轉移密切相關[15]。因此,我們認為應常規(guī)進行同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同時,根據(jù)對側CLNM的風險對患者進行分層很重要,并且對側CLMN的高?;颊邞M行雙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以減少復發(fā)和再次手術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病灶直徑超過1 cm、男性同時伴有同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轉移的sPTC患者,需要特別注意對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的轉移情況,及時了解此類病人病情,對患者進行個體化治療,必要時進行雙側淋巴結清掃,以期降低術后復發(fā)率以及再手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