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霞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職教中心 浙江紹興 312000)
根據(jù)我們對學生心理問題的調查與分析,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自卑、過激、不善交流、社會參與度較低等心理問題。我們認為中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與中職學生群體所特有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有關:一方面他們正處于從青春期向成人轉變的時期,有著與同年齡階段學生共同具有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表現(xiàn)為身心發(fā)展迅速,社會經(jīng)驗缺乏,適應能力不足,發(fā)展不平衡等心理年齡特點;另一方面,他們和同年齡階段的其他學生相比,又是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行為習慣較差,自我認可度較低,自卑心理較嚴重。中職學生群體存在的心理問題比同年齡階段的其他學生群體更為突出?;趩栴},我們以中職學生所面臨的心理矛盾為切入點,認為學生心理矛盾是引起心理問題的根源?;诖耍P者把中職學生面臨的深層次的主要心理矛盾沖突歸納為七類,并通過分析引起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心理矛盾,揭示學生心理問題是心理矛盾沖突所致,為有效預防和化解中職學生心理問題提供依據(jù)與對策。
中職學生正處于從青春期向成人轉變的時期,他們的自尊心較強,但同時又存在著嚴重的自卑感。自卑是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筆者曾對2018屆新生做過調查,有60%的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有的學生表面很自尊,但內心很自卑,因為怕被同學老師看不起,所以試圖通過穿著打扮、另類表現(xiàn)引起同學老師的注意來滿足自己的自尊。而當學生的自尊得不到滿足時,更多地表現(xiàn)出性格孤僻,缺乏與他人交往,與集體疏遠、不合群等問題傾向。我們認為,這與當前社會對職校的認可度較低、家長的期望與對子女就讀職校的不滿意,學生就讀中職學校產(chǎn)生的挫敗感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使學生產(chǎn)生很強的自卑感并引發(fā)心理危機。針對中職學生自尊與自卑的矛盾沖突,我們認為,在教師層面,要幫助存在自卑感的學生正確地分析自我,認識自我并接納自我;在中職學校層面,只有讓每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以“使學生人人出彩”為目標,以“發(fā)掘人的價值,激發(fā)人的潛能,豐富人的內涵”為育人理念,以“做人有底線,文化有底蘊,技能有底功,創(chuàng)業(yè)有底氣”為育人目標,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關愛每個學生,讓人人心有夢想,注重學生差異發(fā)展,激活每個學生的潛能,實現(xiàn)每個學生的有效發(fā)展,才能真正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隨著中職學生獨立性的增長,他們不愿受成人限制,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渴望獲得自主。但是他們的行為和愿望又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主觀上,他們渴望獲得自主,向往成人生活,但又缺乏獨立處事的能力和經(jīng)驗;客觀上,成人雖然要求學生減少其依賴性,但又限制他們的獨立活動;中職學生經(jīng)濟上的不獨立也影響其心理上的獨立性,這使得學生常常為之感到苦悶與焦慮;再者,學校管理方面采取命令式的做法,也是造成學生心理沖突的原因之一,筆者在咨詢活動中,常常碰到這一類學生,他們對學校、教師、家長有著不滿的情緒,產(chǎn)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這給化解學生的心理危機帶來了困難?;诖耍诮處煂用?,要重視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學校層面,在安全范圍內給學生適度的空間和自由,是管理中應考慮的問題。
當前社會的多元文化對中職學生的影響很大,學生隨著年齡、閱歷和經(jīng)驗的增長,喜歡懷疑和爭論,他們可能會對這個或那個看不慣、看不順眼,容易走向過激心理和極端行為。家長、教師越不讓學生做的事,學生偏要去做,比如早戀問題,筆者在心理輔導中常常面對學生在男女交往中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有些教師和家長對學校中男女生之間的交往很敏感,一見男女生在一起,就認為是早戀,批評、指責隨之而來,這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同時,中職學生評價能力較低,很容易產(chǎn)生盲從、隨大流的行為,如追星、追時尚。為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疏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化解學生的心理矛盾。
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中職學生發(fā)展的主題。中職學生有自己的思想觀念、道德認知,能從自己和他人的角度來認識評價自己,對教師的評價很敏感。所以,教師評價或者批評學生時,要注意時間、場合、方式方法,不要隨便下結論,更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中職學生由于其認知水平不高,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不成熟,在評價他人時,他們往往不能客觀地做出正確評價,尤其是00后的學生,一遇到否定性評價,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挫敗感,并引起自卑和焦慮。對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正確的評價,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促進其社會化成熟。
處于人生之春的職校學生,積極向上,活潑熱情,樂觀開朗,情感豐富,渴望找人傾訴自己的感受。他們對自己親密的朋友能敞開心扉,講心里話,重義氣。同時,隨著知識經(jīng)驗的增長,自我調控能力的增強,他們又不愿輕易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尤其對父母、對教師不愿透露心結,封閉自我。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應了解并把握學生情感外露與內隱的矛盾心理,尊重他們的隱私,與他們平等交流,換位思考。通過個別談心,心理日記以及開展多種活動,架起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彌補與學生之間的代溝與分歧。
中職學生是充滿理想的,但由于升學壓力,就業(yè)困難等現(xiàn)實,他們對面臨的人生之路感到迷惘、表現(xiàn)出無助,引起情緒焦慮。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使得學生在這方面導致的心理問題特別多,尤其在面臨升學的學生群體中,有的學生因升學壓力而導致失眠與抑郁,有的學生因缺乏改變現(xiàn)實的勇氣,而表現(xiàn)出暴躁或沉默等不良性格。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理想與現(xiàn)實,把這種矛盾轉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動力,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身的不足,幫助學生分析產(chǎn)生矛盾沖突的原因和解決矛盾沖突的有利條件,從而改變自我。同時,因學生看到社會現(xiàn)實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時,常常感到沮喪,喪失對學習的自信與勇氣時,學校要幫助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教育學生少埋怨環(huán)境,多改變自己,引導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開朗樂觀地對待人生。
隨著中職學生活動領域的擴大,社會交往開始變得頻繁起來,他們對物質的需求隨之大大增加。但是他們在經(jīng)濟上還依附于家庭,其物質需求不可能得到完全的滿足,因此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與經(jīng)濟上的未獨立之間的矛盾沖突,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一些學生受社會高消費思潮的影響,會將節(jié)儉行為會視為“小氣”,而羨慕一些有錢的同學;個別學生還會做出損害他人的事來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而引發(fā)行為問題。為此,學校對學生中存在的物質需求與經(jīng)濟上的未獨立的矛盾沖突,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要對學生開展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中職學生心理矛盾沖突是引起學生心理問題的深層原因,預防和化解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要以中職學生所面臨的心理矛盾作為切入點,分析學生心理矛盾沖突,尋找解決學生心理矛盾沖突的對策,這是預防和化解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