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內蒙古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近年來,伴隨著院校數(shù)量急驟增加,招生人數(shù)突飛猛進,我國的高職教育發(fā)展迅猛,已然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隨之而來,各個高職院校也顯現(xiàn)出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高職教師績效考核問題:①績效考核流于表面,且與本科教師績效考核沒有區(qū)別;②學院領導“神秘考核”,考核主體單一僅為學院領導;③考核催生短平快論文和學術不端行為;④學生無評價權利或學生評價走過場[1]。造成這些行為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在于3方面:①考核者的原因;②考核形式的原因;③考核內容的原因,具體如下。
高職院校教師實施績效考核目的是激發(fā)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通過考核引導教師提升績效水平從而實現(xiàn)學校的績效目標。而現(xiàn)行的考核方法只是依據(jù)老一套的高校教師績效考核辦法施行??己酥笜送A粼诙ㄐ詫用?,甚至與本科院校考核指標相同,凸顯不出高職院校的特點[2]。受長期傳統(tǒng)考核的思想及體制、環(huán)境的約束,仍然是管理者考核,教師被動考核,注重對表面的管理而忽略教師的積極因素。學院管理者和教師并沒有認清績效考核工作在學院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在教師的使用和考核上比較輕視。教師評價現(xiàn)狀不能令人滿意,沒有很好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普遍情況是到了績效考核時間點,各二級學院從人事部網(wǎng)站下載統(tǒng)一固定表格,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各二級學院領導評價,交回人事部門。各二級學院的管理者和教師對績效考核的重要性和目的性認識不足,即使考核階段操作過程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但考核的作用或結果卻不了了之。
高職院校自身的特性決定了高職教師績效考評的復雜性[3]。既要培養(yǎng)各種應用技術人才又要關注學生及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績效考核過程中需要考慮考核指標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包括:①勞動目的的復雜性,教師勞動的目的不是生產某種物質產品,而是要“生產”改造學生的思想和能力。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他們具有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的本領;又要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使他們具有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的高尚思想和獻身精神。既要發(fā)展他們的智力,培養(yǎng)能力,使他們能夠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學會如何學習;同時又要發(fā)展他們的體力,使他們具有為國家富強而艱苦奮斗的健康體魄[4]。由于定性指標過大難以量化,因此教師的績效考核無疑更加復雜。②勞動對象的復雜性。教師的勞動對象不是物而是學生。他們有自己的需要和態(tài)度,彼此間存在著一定的個性差異。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中,經受著不同的影響,遺傳素質不同,教育方式、學生資質不同,這些不同的因素決定了教師在進行課堂講授時并不能機械被動,而必須具體問題具體來講授,只有因學生不同而教授有所不同時才能使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提高。③工作方式的復雜性。教師的工作方式一般是教室授課,一對多的講授,要想使學生教學效果達到最好,教師必須對學生來自家庭、社會、課堂、甚至是教材的影響。所以,教師要使學生能夠做到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就必須善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善于組織利用學生成長的多方面的積極因素,使學生在最佳影響中不斷進步。由以上看出教師的工作目的、對象、方式的復雜性都會影響到教育效果,在對教師績效考核時如果沒有考慮到它的復雜性,只一味地一刀切,那么考核的結果就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師勞動的復雜性。
工廠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教師從事教學勞動不同于物質生產,也與普通的精神服務有所區(qū)別。教師服務的手段是通過自己掌握的技能、理念“推銷”給學生,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說創(chuàng)造性:①教育對象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服務的對象是正處于身心沒有定性還在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兒童、青年。每個學生雖然年齡相近,同一個教室受教育,但是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教育,學習是否努力的情況都不同,造成每個學生的接受知識能力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因材施教、課堂上善于處理隨即問題。②教授內容的創(chuàng)造性。理論知識一般在教材上描寫的都比較嚴肅、正規(guī),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并不形象具體,不易被接受。如何能使課堂教學效果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使生硬的理論知識變的易于學生接受。③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造性。加里寧曾說過一句名言:“真正的教師教育工作確確實實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教師如何去組織教學過程、什么樣的教學形式,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怎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等這些都需要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決策都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結果。尤其在高職院校,專任教師不僅僅承擔著教育活動,還得在生活上幫助學生。
除此,教師的勞動具有的特點還包括教學勞動的長期性;教學效果滯后性;教育成果集體性[5]。由于教師績效大都表現(xiàn)為無形的服務,其質和量缺乏確定性和可度量性。這也增加了高職教師績效考核實施的難度[6]。
筆者認為,考核者主觀認識偏差、績效考核復雜性以及考核內容難量化是目前高職教師績效考核存在問題的原因。在今后的研究中將尋找合適的工具或路徑優(yōu)化我國高職教師績效考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