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江蘇省南京仁恒江灣城幼兒園 江蘇南京 210000)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發(fā)展和教育不斷改革,如今幼兒教育受到了人們高度的關注,而幼兒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幼兒心智和潛力的挖掘,幼兒階段課程的設計和安排對幼兒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幼兒教師的教育和引導會對幼兒的思維習慣和性格產(chǎn)生一定的感染和改變。目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成了幼兒園課程的一大發(fā)展趨勢,幼兒園要對多種資源進行整合,進一步促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幼兒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游戲化教學應該說是幼兒教育一個新的發(fā)展趨勢和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從目前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在游戲的安排上面存在著不合理的情況,甚至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問題。很多時候幼兒開展的課程游戲在內容、游戲的過程和結果上面被幼兒教師全面地控制,這樣就導致游戲還是從教師的主觀立場出發(fā)的,使得教師對游戲的設計無法真正滿足幼兒發(fā)展的需求。例如在一次幼兒游戲活動“君君的一天”中,教師要求幼兒分組為君君制訂出一天的活動,讓一天的時間安排更加合理。但是其實幼兒對于科學合理是沒有太多改變的,所以這樣的游戲是無效的,也會失去游戲的樂趣,無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不能夠讓幼兒在游戲和合作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另外有一部分幼兒教師在落實課程游戲化的時候所使用的游戲過于簡單,缺乏一定的目標和計劃,在游戲中使得教師僅僅能夠成為幼兒游戲中的旁觀者,無法給予有效的指導,也不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游戲的樂趣。
在幼兒教育中教學活動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推進,所以教師對課程提前的準備和預設還有教學的目的和方向性都會對整個教學活動起到指導性作用。但是在真正的教學中很多幼兒對游戲教學的具體范圍還有教學的內容缺乏準確的認識,無法真正理解游戲教學的本質內容,這樣一來并不能真正地發(fā)揮出課程游戲化的價值。失去了落實課程游戲化教學的意義。例如在開展“身邊的工作人員”相關主題的游戲活動時,很多教師在組織幼兒游戲的時候就是讓幼兒通過播放的視頻和教師提供的卡片對社會上的各個行業(yè)和職業(yè)進行區(qū)分和分類,但是并沒有進一步讓幼兒了解每一個職業(yè)具體的分工,這樣一來無法實現(xiàn)幼兒情感的升華。這樣的游戲化教學其實就是缺乏方向性和目標性,所以無法通過這樣的課程讓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時候教師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多元因素整合,把各個學科知識進行融合,通過整合設計主題活動和游戲活動,這樣更容易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也可以很好地挖掘幼兒的潛力。
主題教學活動和游戲本身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近些年來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學前教育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改革,主題活動和游戲開始變得更具有針對性,但是在內容上面還是比較單一,幼兒階段的兒童心智還不夠成熟,所以對于一些主題活動缺乏足夠的興趣,而為了調動幼兒參與到主題活動中的積極性,教師要采用巧妙的方式,把游戲融入到主題活動中,這樣一來就更容易吸引幼兒對主題活動的注意力。教師在進行融合的過程中還是需要從幼兒的需求和興趣愛好以及特點出發(fā)完成整合,這樣才能有效開展主題活動,才能讓兩者的融合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進一步對幼兒進行高效的教育指導。比如在開展“一日生活”這個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中搜集一些我們一天中可能遇到的事情,然后找一些幼兒階段喜歡和符合他們認知的圖片,然后把這些事情轉化為一個個問題,通過彩色卡片剪成一個個圖片的樣子,可以是小兔子、可以說小牛等,然后在卡片背面寫上問題?;顒又薪處熃M織幼兒完成卡片問題的思考和回答,誰的答案精彩就可以獲得一張卡片,也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個小動物,可以分組進行,哪個小組獲得的動物卡片最多,即為獲勝。在卡片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放學了,爸爸媽媽沒來接我們,我們能和陌生叔叔阿姨走嗎?”“別人給了我們一瓶飲料,我們能隨便喝嗎?”等等。然后教師要針對幼兒的回答進行積極的和鼓勵性的表揚,通過這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可以提升幼兒自信心,而且在活動中教師也融入了自我保護的一些知識,提升了幼兒的保護意識[1]。
幼兒教育活動需要多元整合,而這種整合我們可以將游戲主題和游戲效果結合,通過游戲效果對游戲主題情況進行分析和反饋,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提升幼兒教育的價值。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懸念,這樣也能夠更好地吸引幼兒參與興趣。在幼兒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故事進行渲染,在故事創(chuàng)設的懸念下幼兒會更主動地進行探索,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比如在一次活動中我為幼兒設計了一個“我是小小故事王”的主題,在本次活動中希望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這次故事主要的方向是成語故事,希望學生借助本次活動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成語。而在進行本次活動準備的時候我對活動進行了再次創(chuàng)新,活動中融入了擊鼓選人的游戲。教師背對學生敲鼓,鼓聲響起,大家傳遞手中的紅花,鼓停止,紅花在誰的手里誰需要講故事,如果這名小朋友講得故事精彩,教師就獎勵他一朵小紅花。在這次活動中幼兒為了得到教師手中的紅花都會非常投入和認真,而在本次活動中小朋友也吸收了大量的成語故事,可以把自己聽到的別的小朋友講的故事再講給別人聽,這次的活動因為有了游戲的融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幼兒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時代在發(fā)展,所以幼兒的游戲和生成策略也在發(fā)生著一定的變革。在幼兒的活動中,有些幼兒園存在著師資配備不科學的問題,所以幼兒教師分管自己的區(qū)域,無法實現(xiàn)統(tǒng)一。我們開展的幼兒活動需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入手,設計出來的活動要符合幼兒心理承受情況,符合幼兒智力思維,實現(xiàn)有機結合。[2]比如在開展“石子賽跑”這個游戲是,我們就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新。通過平時的教學觀察我們了解到幼兒對于圖片都是比較敏感的,而看圖是幼兒今后進行繪畫的基礎。所以在游戲活動設計中我將繪畫和石子賽跑這個游戲進行了整合。本次活動把小朋友分成了兩組,一組負責擲骰子,另一組負責跑步,然后再互相調換完成游戲?;顒娱_始后擲骰子的幼兒報出自己投擲的數(shù),跑步的幼兒聽到了數(shù)之后開始跑到指定位置然后拿起地上的圖片進行辨認,再跑回到指定的區(qū)域,在活動中擲骰子的幼兒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對數(shù)字的認識,而在跑的過程中幼兒又能夠鍛煉識圖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們進行了游戲創(chuàng)新,使得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中獲得了多個方面能力的提升。
近些年來素質教育得到了全面普及,教育更加注重勞逸結合。所以在幼兒教育中也需要注重教學和游戲的整合,注重寓教于樂。幼兒階段的課業(yè)和小學還有中學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并沒有那么繁重,但是當前也因為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一些幼兒園為幼兒安排了超出他們年齡負荷的任務,給幼兒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在開展幼兒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注重游戲的滲透,這樣往往能幫助幼兒在輕松中收獲知識。比如在幼兒活動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可以安排助人為樂、尊敬師長等德育相關的故事,這樣幼兒在角色扮演中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在活動中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比如朋友遇到了困難我們怎么做?教師提出了問題幼兒都會去進行積極的思考,通過對這些德育問題的思考,提高幼兒道德品質,豐富幼兒情感,教學教育活動和游戲實現(xiàn)了整合,進一步提升了幼兒教育的價值[3]。
總而言之,幼兒課程游戲化是一個長期積累和實踐的活動,目前幼兒課程游戲化落實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幼兒課程教學在整合中必須要從幼兒出發(fā),思考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幼兒興趣點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實現(xiàn)多元整合,創(chuàng)設更多樣和豐富的幼兒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讓幼兒收獲知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綜合能力,也幫助幼兒可以獲得一個快樂的童年,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