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去外婆家過年,那些年廚房里干活的主力是我舅媽,來一桌人她做一桌飯。到我十幾歲的時候,也知道應該給大人幫忙做家務了,可每當我鼓起勇氣想走進廚房問要不要幫忙,卻說不出口。外婆家沒有暖氣,廚房里滴水成冰,雖然有自來水,卻沒有洗碗池和下水口,洗完的臟水得一盆盆地端出去倒掉。即便我主動請纓,舅媽也不讓我洗,她自有一套獨特的洗滌方式,速度特別快。但不管怎樣,一想到要在油膩膩的水盆里洗碗,還要一盆盆地端出去倒,我就怯了。想來如果家務活兒也有鄙視鏈的話,做飯洗碗應該是最底層那一鏈,油膩骯臟,吃力不討好。
婚后,我的一個女友也曾直言她不愛做飯洗碗做家務,她的理由是這些事做了以后,并沒有想象中的效果,還不如做個閃閃發(fā)亮的美甲吸引人。即便她揮汗如雨地干完那些家務,家里所有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就好像桌子是自己干凈了,飯菜是自己把自己炒熟了端上來的,從窗戶到馬桶都有過濾和自潔功能……尤其是過年時,炸丸子、包餃子、買年貨……這些小時候覺得開心的事物,不知何時成為了一種“規(guī)矩”,就像要參加考試的必讀科目——本來挺喜歡上的課,一聽要考試頭就大了。于是,本來做家務的初衷是出于對家人的愛,可是一旦成為“不做就會被懲罰”的“規(guī)矩”,難免就成了枷鎖。于是,按“規(guī)矩”不得不做這些事的時候,女人們一點兒也體會不到“勞動的歡樂”——唉,這不是勞動,這是勞動改造好嗎?
我曾經(jīng)也希望能遠離污水、油膩、灰塵,停留在不食人間煙火的少女時代??稍捳f回來,當年我每次看到舅媽在廚房里洗洗涮涮的時候,我的感受其實很復雜,既不好意思,又心生同情,有逃脫勞動的慶幸,又有很多不解:舅媽和小姨她們在廚房,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委屈滿腹怨氣沖天,反而嘻嘻哈哈嘰嘰喳喳,就像我們鉆進沒有大人的房間里,自有她們不為人知的愜意和歡樂。我很好奇,她們咋那么樂意跟那些臟兮兮油乎乎的東西打交道?。?/p>
大概人生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只是或遲或早。
五年前我被派到美國做交流學者,初到美國,我險些得抑郁癥。先不說工作、學業(yè),僅僅語言就令人抓狂,平時英語考試的聽力是一回事,現(xiàn)場又是一回事,也不是聽不懂,只是反應總會慢半拍。在交流時,你慢的那半拍就在你和對方之間裂開了巨大的鴻溝。那種氣急敗壞無處不在——去超市看不懂說明,分不清面粉和玉米粉;回到家里,一櫥柜的洗滌液,分不清哪個是用于清理重油污的,哪個是擦玻璃的;不會用烤箱、洗碗機、烘干機,連想關(guān)個空調(diào)都瞅半天。這些點點滴滴又無處不在的挫敗感,都使得我急需找一個點發(fā)泄。
有天早上,參加了一個隆重的頒獎典禮以后,我忽然情緒低落,特別想吃舅媽做的羊血饸饹,那種麻和辣,用舅舅的話說“就像兩頰被鞋底子重重抽了幾下”,對食物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就像街邊痛苦萬分四處尋找想抽兩口過過癮的流浪漢。我找到與饸饹最相近的食材——面粉。
于是,中午做飯時的面團成了替罪羊。租的房子沒有案板,也沒找到搟面杖,只好徒手做,把面粉揉成團,把面團搓成面棍,把面棍扯成面條,我一個人和這坨面搏斗了幾個小時。其間,外面下了兩場大雨,出了兩回大太陽,雨后,兩只松鼠追逐打鬧著跑過院子,我憂傷地看著松鼠廝打著上了樹,它們在樹干上繼續(xù)糾纏,而我,只有和這坨硬得死去活來的面團糾纏。
在寂靜的午后,這場松鼠的舞蹈表演是給我一個人的獎賞。時間好像停滯了,沒有驚慌、焦慮、聽不懂、看不明白,仿佛歲月靜好
多年前的問題驟然有了答案:就像從前我舅媽來到城市,就習慣性一頭扎進廚房干活,可能城里的大媽們都會同情她,好可憐,一天到晚只會圍著鍋臺轉(zhuǎn),連個廣場舞都不會跳,好想把她從煎炒煮燉刷鍋洗碗里解救出來,可她說,她是真心喜歡城市里的廚房,因為有自來水??!城市對于那個農(nóng)村老太來說,就像一頭冷漠的怪獸,她唯一能看懂、理解、玩轉(zhuǎn)的地方就是廚房。就像在這個地球另一邊陌生的國度,我能玩轉(zhuǎn)的,還好,有這么一個面團。
后來,我經(jīng)?;貞浧疬@一幕:當我參加了一個全程不知道在說什么的隆重典禮之后,我一頭鉆進廚房,拆開面袋,倒出面粉,嘩嘩的在水龍頭底下接水的時候,那種快意恩仇,比酒桌上豪氣干云的江湖俠客還爽意。
從美國回來后,我發(fā)現(xiàn)我有了一個新的愛好:不管去誰家,我都習慣鉆進廚房幫主人干活,飯菜的鮮香撲面而來的瞬間,那種滿足不亞于得知自己努力爭取的項目入選了。
一件件閃閃發(fā)光的碗碟從水里撈出來,感覺和論文得獎一樣有成就感。尤其是與親朋好友們在廚房一起剝蔥、倒蒜、盛飯、吃飯,洗洗涮涮,分享笑柄,說著只有彼此聽得懂的梗,真希望這一切永遠不要結(jié)束。而那些瑣細的餐前準備、繁雜的餐后洗涮,就像音樂的前奏和尾音,使得這場熱熱鬧鬧來得更為充分、完整、飽滿、生動。
也許正如弗朗索瓦絲·薩岡所說:“所有平靜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樂隊和醉生夢死,正如所有漂泊的人生都夢想著平靜、童年、杜鵑花?!?/p>
(黃文達薦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