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期軍
(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qū)高新區(qū)實驗學校 安徽蕪湖 241000)
在實際的教學現狀中,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存在量大、單一、教育成效不高等問題,對學生身心的發(fā)展尤為不利,還會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造成打擊。在考試體系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教師要積極尋求更加高效的教育方法。作業(yè)是學生課后學習的主要途徑,是最需要改變的一項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在作業(yè)設計中要明確主題,結合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自主查閱的心理,進而實現作業(yè)完成效率的提高和學習效果的鞏固。
在以單元為主題的作業(yè)設計中,教師在進行語文單元作業(yè)設計時,最先要明確主題,確定設計作業(yè)的方針。在明確單元主題時,從單元的引言入手,進行解讀。但每個單元中涵蓋的知識內容各不相同,教師在進行單元作業(yè)設計時,要遵循綜合性的原則[1]。
以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以“民風民俗”為主題,閱讀模塊的要點是“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如何譜寫主要部分”;寫作模塊的要點是嘗試對家鄉(xiāng)風俗進行撰寫。實際關系是由淺入深的,學生要先在閱讀中對風俗民情進行了解,掌握撰寫風俗的方法,這樣才能進行寫作方面的練習。結合單元主題和模塊間的特性,教師就可以設計出這樣的單元作業(yè):尋找文章中能夠激發(fā)你想象力或你認為感興趣的風俗的段落標記出來,并分析其寫作特點,仿寫一段較為不錯的段落,對仿寫最少寫不低于五句的一段;圍繞某個習俗進行撰寫。這一作業(yè)結合了本單元的主題,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技巧進行了,同時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提升。有的學生對《臘八粥》里第三段往后的內容進行仿寫,掌握了情景對話的表達方法。教師明確主題,根據主題設計作業(yè),能讓學生通過充分練習掌握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學習能力和基礎水平各不相同,在以單元為主題進行學習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差異。因此,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yè)時,要著重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實際學習情況設計針對性強的練習,讓學生取長補短、鞏固新知[2]。
例如,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理想和信念”,是讓學生感受到革命文化和革命信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認識到革命文化。大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可以感受到濃厚的革命情懷,甚至能結合文章內容進行聯(lián)想;但閱讀能力或寫作能力不強。個別同學出現的問題就浮現了出來,感受不到文章蘊含的情懷,在感受時缺乏感情,只能趁波逐浪地進行學習。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設計針對性的練習:要求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革命期間發(fā)生的事情,引導學生了解革命文化、感悟革命信念。在這種方法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還能促進學生思想的進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元作業(yè)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學習習慣,所以,布置作業(yè)時要滲入一定的問題。從古至今,有許多關于自主學習的典故,像“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毙W生的自主約束能力較差,所以,作業(yè)是一個保障學生回家之后能夠自主學習的關鍵,也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
例如,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講述的是外國文學名著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在設計作業(yè)的時候要布置開放的、多元化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解答問題。讓學生不再是單調的閱讀,而是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課后教師為學生布置閱讀作業(yè),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的完整版,可以讓學生帶著“為什么魯濱遜可以在島上存活那么長時間”這個問題進行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列思維導圖,使學生更好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再對比書上簡略的概括,讓學生更好地知道文章的描寫方式和寫作特征。教師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思維與學習積極性,也能鞏固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特色的單元作業(yè)有利于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因此,本文從“明確主題確認方向、結合教學鞏固新知、自主查閱開放多元”三個方面進行了思考,望可以對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思路,進而促進小學語文單元作業(yè)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讓學生獲得更加充實的鍛煉,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